开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北汽改革能否迎来关键一步?

进入2021年后,北汽集团下决心再大干一场。

在元旦贺词中,彼时履新半年的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明确表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集团领导班子做起,从‘关键少数’抓起……”

如今,这一变革已经正式启动。据北汽集团官方消息,北汽集团拟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2名职业经理人,担任集团副总经理,其中一名分管自主品牌,一名分管生产运营。

开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北汽改革能否迎来关键一步?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北汽在汽车产业发展中落后太多,最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化思维不足,此次北汽以市场化方式选人用人,将优秀人才从‘铁饭碗’‘论资排辈’等活力制约因素中解放出来,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自主品牌中获取一席之地。”

北汽集团,是有着6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也是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庞然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汽目前有ARCFOX极狐、“BEIJING”、“北京”三大自主乘用车品牌,以及福田、昌河自主商用车品牌,还有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但尴尬的是,北汽品牌虽多,却没有形成合力,以至于北汽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中国汽车品牌。

“是人,根本原因还是人,北汽的问题还是人的活力不够。”专家曾剖析北汽。

开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北汽改革能否迎来关键一步?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已经拉开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序幕,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成为了改革的重中之重,北汽更应如此。

为此,去年11月,北汽召开具有自我批评、自我革新意味的战略讨论会。会上,“主业不精、缺少市场化思维、研发力量分散低效、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等北汽发展痛点,被“拿上桌面”开诚布公讨论。

开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北汽改革能否迎来关键一步?

当改革方向缕清之后,北汽率先在对组织架构和人事安排进行了调整,其中,北汽营销公司在集团内部升为二级公司,与北汽股份和北汽新能源平级。

人事方面,北汽一次性调整了北汽集团多家子公司的重要领导,从“高度”上为顶层设计注入更鲜明的市场化元素。

经过制度改造后的北汽,年轻、专业化人才将得到更大晋升空间。过去一年,北汽集团对旗下企业人事调整涉及超过6家子公司。这其中,与原有职务相比,获得更大施展平台的人员主要包括:由北汽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调任北汽营销公司担任董事长的刘诗津、从北汽新能源策略开发部副部长一路晋升为北汽新能源总经理的代康伟、去年年底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的刘宇。而北汽此次晋升的多位干部多为70、甚至80后,且专业技术型人才占到大多数。

在人事组织框架稳定之后,北汽终于在高层进入了市场化改革。“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灵活的机制吸引高端人才,让他们在北汽集团这个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能量。”这被视为北汽集团进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最终目的。

开始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北汽改革能否迎来关键一步?

改革一定要从“人”开始,显然,北汽已经认清这一点,这或许会为北汽带来一次质的变化。

然而,在改革节奏加快的同时,也应该清晰一点,北汽集团的人事管理制度弊病已经根深蒂固,改革能进行到什么程度,经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能有多大发挥空间,还需要北汽集团进一步完善。

但无论如何,北汽总算迈出了第一步。于北汽而言,集团战略落地的关键是需要更多企业领军人才去执行,北汽只能通过不断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补齐人才短板,激发人才活力,为集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是艰难的,这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亦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采写 | 水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开发部   新能源   子公司   中国   董事长   落后   艰难   活力   自主   人事   关键   集团   品牌   人才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