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图源:抖音公益微电影《局外人》

"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的非网民约1.91亿,约占73.4%。父母辈成为了数字生活的局外人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家庭


据2020.12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不上网的老年人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很好地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老年人的心感觉凉凉。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我认为其中的主观因素:教和学的「三不」,让父母成为局外人或长期处于基础入门阶段


不想学:不少高龄人抱着不上网也没有什么影响的想法。


不敢问:即使父母会问,子女也会因为不耐烦,而导致父母不敢麻烦子女,不敢问。


不想教:子女们知道不会用智能手机对生活会带来麻烦,但不主动去教更多。



客观因素:在调查中,不上网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没有上网设备/不识字/不会普通话等...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老人会说,不要手机不会用,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学不来,另一方面觉得浪费钱。而现实上,很多老人的第一部手机是「 子女用剩的手机 」,会很大程度减小他们的心理负担。当他拥有了设备,就会抱着「不如试试 」的心态,开始触网。


比如陈爷爷,用的是儿子用旧的iphone,从不识字、不会听普通话,慢慢开始接触微信视频、语音,刷抖音。

你会发现身边不识字、不会普通话,不是不懂上网的绝对因素,他们照样玩得66的。


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是:与父母异地城市居住,没机会教。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 超级聪明银发族 」VS「 不聪明银发族 」



未来5年、10年、20年后,将是「 超级聪明银发族 」VS「 不聪明银发族 」的两级分化。《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中描绘了未来智能时代,父母的生活场景:


「 超级聪明银发族 」他们能够通过智能产品,保持健康、尽可能自立生活


是指对于电脑、平板电脑、智慧手机等科技产品均能操作自如,懂得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自己患失智症,并深谙健康延年益寿之道的高龄人士。即便需要照护,他们也能善用IT器材,在家住宅或养老院随心所欲地购物,享受必要的服务。除无法单独行动之外,他们的生活几乎与身体强健时一样。


「 不聪明银发族 」一旦需要照护将完全依赖他人


他们抗拒使用IT产品,这些人一旦需要照护,情况会变得完全依赖旁边的人帮助,简直无法行动自由。


值得关切的是,他们即使身体健康,也会因排斥心态而丧失许多机会。


到了未来几年,习惯上网的高龄者「 不再是少数了 」。当你突然意识到,会不会使用科技产品上网是多么重要,到时候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便利与否了。


所以,你希望你的父母更靠近哪一类?


数字时代的「 局外人 」

为不同阶段/状态的父母,未雨绸缪


进入老年后,生活会经历一些不同的人生阶段,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退休 / 继续工作 → 身体健康,可以独居自理

与祖辈同住,照顾年迈双亲 → 告一段落

随迁大城市,与子女同住/照顾孙辈

年迈,子女与其就近照顾 → 大病,可以/无法自理


老后并不是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每个老人个性、经历不同。但是本园认为:每个老年人家庭都可以从智能手机、设备中,获得不一样的好处。



接下来看一看,

你的父母属于哪一种类型?



No.1


宅 男 型 父 亲


有一类父亲退休后「 几乎整天在家 」,或者「 不大出门、较常在家 」,导致母亲得多花时间照顾另一半,自由支配的时间反而少了。


"父亲退休后,没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他最好的哥儿们忙着带孙子,所以他也很少出门了,每天就盯着母亲做家务,比如做什么饭、怎么做法、他都要「 亲自督导 」,母亲出门见朋友、处理一些事情,也要被管时间。另外出门也要到点回家做饭,真希望他能自己解决一顿午饭~"


“我爸整天没事干,总管着我们,真的很烦他哎~”


父亲总在家,时间和精力无处安放,怎么办?



丨 处 方


转移注意力


看新闻:帮他下载安装新闻/视频软件,汲取新鲜资讯,关心国家大事

打游戏:微信小游戏或者游戏APP

“我爸曾经沉迷跳一跳,一直在闯关”


学会自立


养生:引导他关注健康养生之类的内容,从学习中去改善心态,并管理自己的健康,甚至愿意出去/在家锻炼

外卖:教他学会点外卖

“我平时每天吃外卖,所以最喜欢在家吃,反而老人家,偶尔更喜欢吃外卖”




No.2


智 慧 城 市

原 住 民 / 随 迁 父 母


一二线城市的数字生活一直在高速发展,时代的步伐不会等任何人。身为大城市的老人,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从 过去的知识分子 」变成了 什么也不懂的人 」


“这两年社区经常举办便民活动,给老人公益理发、磨剪刀什么的。王阿姨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晚了,没有理发券了。她就问能不能下次打电话通知她,因为她没有微信,接不到群通知消息。”


还有因要照顾孙辈而跟随子女的“老漂族”,他们遇到了互联网的冲击:


“儿子新家装修,换了智能密码锁。后来,儿媳妇生孩子期间,自己老人机开不了机、又忘了带门卡、只能去找邻居年轻人帮忙,走得全身都湿透了。”也就自然不愿意呆在城市里。”


是他们跟不上时代,还是我们选择忽视,没去「 教 」



丨 处 方


鼓励尝试

首先可以尝试与老人感兴趣的家务、家居相关


线上买菜:以「 新用户可以获得优惠和折扣 」鼓励老人线上买菜,可以花个几块几十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拿快递:教他们扫码拿快递(收快递的快乐,分享给他们)


智能家居产品:比如教他们怎么使用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先进行简单互动

“现在老人起来第一件事情今天天气如何,接着喊播放儿歌”


共享烘干:特别连续下雨的季节,如果家里没有烘干机,可以带老人尝试共享烘干

“我妈学会后,简直感觉太刚需了,冬天每个月洗被子、烘干被子很起劲”


放手去做


虽然还不是很熟悉,有些不敢独立完成,但子女们要还是试着放手让他们去做,跟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等实在不会了,再去帮助。


“老人每个月要去医院验血复查,提前验好等报告单。但是我们比较忙了,就教了他一下,后来就让他自己去。刚开始一两次会因为医生找不到验血开单、健康码失效、他又不会沟通,没验血就回来了。但是现在是都可以自己去了,还很愿意自己第二天去拿报告回来,拍照给医生看。”




No.3


依 赖 型 父 母


有些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都非常依赖孩子,无形中造成子女的压力

一位朋友与父母住的比较近,开车十分钟的样子。她平时主要带娃,然后偶尔会来妈妈家蹭顿饭、过个夜。妈妈平时就一个人在家,丈夫和其他子女都在外地。妈妈就经常给这个女儿打电话,希望她能带娃过来玩。但如果女儿没有接到,或者说没空过来,她接下来就会阴阳怪气。

这是依赖型父母的典型特征之一。还有如果女儿去外地,或者开车比较远,她就会超级不安,无理地让她一定不要去,还动不动就「 断绝母女关系 」,导致又一次的争吵。

对于过度依赖的父母,我们即使抱怨也是无用的,也不能不管她。除了多些陪伴,还能怎么做呢?


丨 处 方

「 云 」参与


化被动为主动,主动邀请父母参与自己的生活,给她安排任务,教她网购,比如让她帮孙辈网购用品、小玩具之类,提前一个月、半个月地安排,让她这段时间沉浸于参与孩子们的生活,同时也会在网购中发现新的天地,找到乐趣。


给她学习动力


让她平时在网上学习做饭,比如下厨房APP,鼓励她研究新菜,期待她下次的成果。那下次见面你又可以大饱口福了,一举两得~




No.4


婆 媳 同 住 型


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一些朋友的婆媳关系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因为两代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南辕北辙。特别是「 很少接触网络 」的父母,当他们前来帮忙带娃时,他们不懂什么科学坐月子、科学育儿、营养辅食、儿童心理之类,所以会出现特别大的矛盾。还有老人与子女/婆媳之间的话题,总围绕着家长里短,容易互相猜忌和不满。



丨 处 方

专家「 说 」


有时候你说了一大堆、说了很多次,都不如发一篇专家的文章在微信家族群里,告诉他们「专家这么说的」。首先教她用微信,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学习新的、健康的知识。即使偶尔她会转一篇震惊体文章,但是总比固步自封的好。


开阔视野


婆媳/父母子女之间不只能说家庭里短,还能聊一些国际大事。帮他们安装抖音/头条,让他们多关注一些新闻事件,也会更多话题可讨论,这不就加强了沟通。


“平时婆婆都不关注奥运会,那天我告诉她最近奥运会开始了,她就非常关注奥运会,到视频app上一直看,还跟我讨论举办多久、多少金牌之类。后来美国要打阿富汗了,我又告诉她了,她就上网看,告诉我阿富汗民众逃跑,人都挂在飞机上了...以及明星八卦之类的,也是很爱聊的。



No.5


遗 憾 圆 梦 型


父母一代年轻时候大多都是苦过来的,当时为了生活而早早地离开校园、舍下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所以当老了仍有这个机会「 圆梦 」,岂不太赞了。或者因为电视上不播了,而出现看不到经典影视了,感觉遗憾的情况。


丨 处 方


重返学生时代


加入网上大学/老年网上课程学习,有相当丰富的课程,如古筝、国画、花艺、绘画、化妆、摄影...


重温经典


帮他下载视频APP或者音乐APP、广播APP,也可以让他们能再重温自己熟悉的画面与声音。



No.6


因 病 失 能 型


很多老人生病住院的一段时间,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只能干巴巴地卧床。特别是当他们以后行动障碍的时候,会不会上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身体照料,还要照顾到老人的精神需求。


丨 处 方


精神娱乐


当我们行动不便的时候,我觉得手机至少是可实现的娱乐。上网消遣、购物、看剧,消磨时间、获得快乐。

“当时奶奶住院,我买了一台ipad给她消遣,但是她不太会,就搁置一边了,所以还是要提早教一下”。


尽可能自理


未来能自己使用智能轮椅、智能设备,而不用什么事情都依靠另一半和子女们。

“我看到街上一位老阿姨,自己开着电动轮椅,上街溜达”。


子女是银发族融入数字化生活的关键角色 ,需要从心态上觉得「 事不关己 」,转变为「 份内之事 」。


帮父母融入数字时代,不仅提高了养老生活品质,也为我们以后在照顾父母方面,减轻一定的心理和照料压力。为了更长远的以后,主动耐心地去教吧~


也有子女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但其实如果子女能引起老人主观学习的意愿,告诉不同的老人,现在和以后可能10年内,他们使用手机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然后帮父母弄一台智能手机,其实他们也会通过老伙伴之间的相处,互相学习的。



- END

文 | 大园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孙辈   银发   局外人   高龄   智能手机   外卖   老年人   子女   平时   聪明   老人   父母   未来   数字   时间   时代   健康   手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