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集团王文彪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让科技惠及更多高寒地区

亿利王文彪曾表示,亿利深耕沙漠植树30年,种树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成果转化和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依托亿利集团创新治沙新技术,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那曲市已经形成绿色经济模式,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也有了“小森林”。

亿利集团王文彪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让科技惠及更多高寒地区

“来这儿之前,我都没见过树。”52岁的西绕是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嘎庆村村民,在草原上生活了半辈子,他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高寒缺氧的家乡也能种出树来。

西绕于2018年到那曲高寒高海拔科技植树试验示范基地工作,负责苗木管护。“树,呀咕嘟(藏语:好)!”西绕竖起大拇指,脸上笑开了花。

种活一棵树难吗?也许很多人会说:不难。但在那曲,答案是:很难。

为什么?“那曲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冻土层厚、风大天寒,每年只有两个多月的最佳生长期,漫长的风雪期和土壤冻结期,导致树苗冻害严重,难以扎根,新枝木质化程度低。”那曲市亿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伟介绍。

即便难,也要种!

早在1998年,那曲林业技术人员就在当地建了第一处植树试验基地,面积仅2亩,试种了高山柳、水柏枝、沙棘、班公柳等,但成效甚微。

2007年,林业技术人员再次引进云杉、高山柳等进行试种,最终只活了14棵。可以说,这14棵树是那曲市区年龄最长的树。

2016年11月,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启动了“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关键技术研发与绿化模式示范”项目,由内蒙古库布其治沙企业亿利集团带队,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向那曲发起绿色挑战。

在这里,用常规造林技术,树木基本难以存活。如何科学植树,就成了摆在攻关团队面前的难题。“在种苗选育上,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大尺度、大范围上进行种质资源筛选和比对。试种了近50种树,最终只有8种成活。”郝伟介绍,“建立了气候监测站,依托生态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土壤气候及物种生长特性的各项指标,制定实施多项防风、防寒措施。针对紫外线强、限制植物生长的情况,采用了雾化喷淋模式,增加空气湿度,避免阳光对树木的灼伤。针对土壤地温低、积温不足,用高分子材料做树围,起到积水、防晒作用,还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转化成热量,为根部提温。”

功夫不负有心人,攻关团队终于破解了海拔4500米以上植树的技术难题。“经过5年多艰苦努力,我们研究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能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的方法和模式,种植40万株,成活率达75%,让那曲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小森林’。”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说。

这一科技成果在那曲部分地方得到了推广。2020年,那曲市科技局、镜湖公园、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地开启了城镇庭院、道路和公园绿地绿化模式。

走进那曲市养老院,可以看到云杉、丁香等树正迎着阳光努力生长。“坐在房子里就能看到树,还有鸟在树上搭窝,我每天都觉得心情好。以前都没想过。”72岁的桑美是那曲色尼区孔玛乡人。

种树如此之难,为何还要种?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亚洲水塔”之称,更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

“我们将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通过各类科技的应用,加快推广那曲科技植树的成果,让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树木森林和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王文彪说。

“现在那曲有了树,虽然不能跟别的地方比,但已经很好了。我们的孩子很幸福,从小就能看到树。所以,我更要好好照顾它们。”西绕笑着说。

亿利集团王文彪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让科技惠及更多高寒地区

正如亿利王文彪所言,曾经我们用自然改造自然,用技术改造自然,现在用互联网改造自然。通过科技植树,那曲实现了“高原奇迹”,填补了世界生态科技空白,亿利集团再次为生态发展和经济效益结合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那曲   高山   地区   云杉   集团   金山   养老院   科技   西藏   土壤   树木   气候   生态   自然   模式   更多   数码   经济   王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