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政务大数据建设是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从现阶段的数字政府管理架构、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来看,政务大数据建设主要包括政务网、政务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本文笔者从这三个部分出发,探讨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模式。

一、政务网

按我国政务网的统一规划,分为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两个相互隔离的物理平面。政务内网主要承载涉密与敏感业务。政务外网提供公众服务。在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了在物理上快速融合各部门网络,同时提供各部门独立的链路承载,政务外网规划成为了多个逻辑隔离的部门业务专网区。

随着发展形式的变化,现阶段一方面需进一步破除业务专网,深度融合至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同时提供强逻辑隔离的非密敏感业务承载的网络平面,满足各部门强隔离业务需求。一方面进行网络技术改造,如光纤扩容、SDN智能网、拓展覆盖、IPV6改造、冗余备份、政务无线网等。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二、政务云平台

集约型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已成为当前的主流。但由于各地、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投入、发展水平不一,现阶段广泛的存在着分散的、不同规模的数据机房。走在前列的地市或部门有着完善的标准化机房与运维团队,落后的地市与部门仅有弱电间机房。

由于尾大不掉的部门博弈局势,以及避免现有投资的浪费,目前在省域范围内,政务云数据中心折衷的采取1+N+X的建设形式。1+N+X即1个省级云平台、N个地市级云平台以及X个特色领域云平台,分别用于部署对应级别的政务信息系统。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一方面从云计算的效能来看,省级云平台致力于"削藩",即阻止省级部门新建数据机房、整合迁移中小型机房、逐步吃下大型机房。同时由于省、市财政体制影响,部分地市已建数据中心N与省级互联互通。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另一方面,省级统筹的"大锅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各部门各地市的业务响应能力下降,新业务难以快速部署。基于此,部分先进部门、先进地市更希望能够"开小灶",把控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先试先行,这即是N与X存在的缘由。统筹的"大锅饭"给信息化较弱的部门与地市带来了福利,避免了繁琐的工程过程与人才队伍的建设,仅需直接购买服务。

最后,基于云平台可靠性设计的需求,一般云数据中心由主数据中心、同城副中心、远程异地灾备中心组成,以支撑关键业务系统双活,保障业务的快速恢复和连续性,避免区域性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三、政务大数据

政务大数据是电子政务、数字政府软实力的体现之一。其体量的形成在于各级各政务部门的履职过程中采集、生产的数据的归集。其价值的形成在于深入的开展数据的治理,提升数据的质量。其价值的体现对内在于大数据分析研判、对外在于数据生产要素的开放开发。

一方面构建N+M政务专题数据集。N即N个公共性、基础性数据集,例如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地理规划信息、信用体系信息等。M即M个领域主题数据集,例如精准扶贫、社会治理、经济分析、市场监管、医疗健康、社保就业等。其初始信息来源于各领域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OLTP数据库。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大数据治理。简单粗暴归集的业务数据库OLTP并不能直接等同与政务大数据,只能是政务大数据的材料。首先开展政务信息资源普查,明确各级各部门数据采集、生产、共享,形成规范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其次,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进行数据确权,明确"一数一源"与"数据血统"。构建数据统一的标准规范与更新机制。再次,按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整合、比对、组织相关专题数据集。形成常态化机制,从数据采集源头、存储、传输、整合加工、应用、反馈的全流程、全环节的管控。最后,融合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等,构建形成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

我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实践与探讨

最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流动,即体现在政务大数据的开放开发。一方面建立开放标准,制定开放负面清单,以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另一方面,构建政务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提供数据预览、可视化展现、开放数据API、数据下载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激发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政务大数据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政务   数据   大锅饭   地市   各部门   现阶段   数据中心   机房   省级   架构   部门   我国   业务   数字   数码   平台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