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网购是什么时候开始又变得这么困难了?

在互联网电商萌现之初,那是在2003年,电脑还不普及,还没有智能手机,网民们也没有那么多。那时淘宝网几乎没有流量,也没有订单。在淘宝工作人员以工资作为“抵押”的保证下,第一个卖家崔卫平与第一位买家焦振中创造了淘宝的创始订单,那是一台相机。网购很难,电商也很难,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落后,消费习惯未形成,信任关系未建立等诸多原因所致。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电商时代来临,电商业务与体量迅猛攀升,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等电商崛起,成为屹立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之巅的领军者。“双11”更是成为了电商们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来的“中国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数据显示,今年的”双11“前30分,实时成交额突破3723亿,58.3万笔/秒的订单创建新峰值。淘宝们在”双11“可以说是”盆满钵满“!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频繁地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各种电商网站、APP浏览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无时不刻的收到电商们“领红包”的信息推送,我们如同捉迷藏一般找遍网页各个角落里的红包,我们忙忙碌碌地收集各种各样的“电商游戏积分”,我们认认真真地比较着各个平台上的价格差异,我们在主播”不能睡“喧闹的叫喊中熬夜抢前100名折扣……为了享受"双11"的优惠,我们将前后的消费需求都拖延、或者提前到双11这个电商节;为了享受”双11“的优惠,我们被迫购置了一些需求之外的商品来”凑单",为了享受”双11“或有或无的优惠,我们耗尽了全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网购又变得如此的复杂与困难了?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我们待”淘宝们“如初恋,”淘宝们“却举起了大数据的”刀法“来杀熟。大数据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看人下菜,直爽型用户就给个高价,斤斤计较型用户就给些优惠券小甜头,社交型用户就给推送朋友圈,脾气差的用户就给屏蔽不让差评等等。大数据杀熟的并不只有消费者,也有入住电商平台的卖家。电商平台依托巨大的流量对入驻卖家提出种种要求的新闻屡见不鲜。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然而,我们早已看清了大数据杀熟的真面目,我们对部分电商的这种不良行为早已嗤之以鼻。有关部门适时地发出了”禁止大数据杀熟“、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的一系列大快人心的措施。在“网信中国”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

大数据与智能算法很可能套牢消费者,使消费者成为“算法囚徒”,同时竞价算法很有可能抬升生产和商业流通的分销成本。平台企业不得开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二选一”、或依托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荟萃分析进行的“隐形”不正当竞争行为。平台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也不是孕育不正当竞争的温床。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这些也被认为是”双11“期间引发”淘宝们“在资本市场的波动反映的部分缘由。有文章戏称,今年双11折扣力度最大的是科技电商的行情,全场八折。我们常说”资本永远是最敏锐的“。资本的短暂波动与退出,一方面也说明了市场对电商等平台经济们”大数据杀熟“的不良现象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疯狂增长之后的平台在合理规范自身行为上任重而道远。

网购何时又如此困难?淘宝们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

在淘宝们这类平台经济发展之中,强则俞强是消费互联网逐步集中化的一个结果。那些种种目光短视,饮鸩止渴的不良行为,终究只会是赢了"双11"销售额,却寒了市场的心。”淘宝们“只有顺应消费者实实在在获得优惠、入驻卖家公平竞争,为消费者和卖家提供更良好的业务规则与产品服务,降低平台费用,才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与实体经济融合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淘宝   阿里巴巴   市场   不正当竞争   销售额   红包   中国   算法   不良行为   流量   订单   困难   消费者   数据   数码   用户   经济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