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加密货币的历史、理想和现实(二)

面对比特币和其他各类有志于成为市场通用货币的币种而言,管理货币发行的各国央行,也会面临挑战。针对这种挑战,不同国家的发展思路是有差异的。

对美国而言,美元本来就是世界储备货币,现在出来新的数字货币,与其竞争,自然是非常不乐意。因此,美国一直以来的态度是,数字美元是没有必要的。facebook雄心勃勃地提出LIbra计划,被美国国会否决。各种比特币的ETF申请,都被美国SEC拒绝。其态度一直是非常明确的。数字货币出来,挑战的最主要的就是美元的地位,美联储抵触的心态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最近,可以感知到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于加密货币越来越高的市值,越来越多的人进场投资。而所有资产的价格,都要依赖于稳定币,稳定币又是锚定美元的。实际上,数字货币成为了美元信用在虚拟世界扩张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如果可以控制住稳定币,实行盯住美元政策,就能让美元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底层货币,美元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对中国来说,从2014年就开始,就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多年以来,中国的态度就是发展数字人民币。由于是一个新的赛道,如果能在跨境贸易的结算中,更多的使用数字人民币,人民币的信用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张,从而提高人民币在世界体系中流通的份额,也是在撬美元的墙角。而私人发行的货币,显然是与中国的国策不符合,因此,私人货币是受到政府打压的。不仅仅是数字货币,包括金融资产的投资,都会很大地动摇银行体系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所以,中国监管对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金融属性的加密资产,都大力打压。也有金融安全方面的考虑。

可以看到,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对于加密货币基本都是持疑虑、否定态度。因为,加密货币的崛起,对传统的固有利益团队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1、加密货币都设定限定总额的发行数量,以及非常小幅度的通胀率。由于这种设定,受限于协议、以及开源代码、去中心化运营的方式,无论哪一个主导方都无法改变这种协议。因此,从信任度上,其强于各国央行。因为央行的发钞权,基本上由政府决定的。在08年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疫情中,央行的核动力印钞机不停运转,货币贬值肉眼可见。于是,加密货币相对而言,就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保值资产。

2、加密货币衍生出的金融资产,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为高效,成本更低的投资方式。其收益率比传统的银行存款高好几倍。在这种息差的背景下,资金就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入加密货币体系,就像个黑洞一样,会一直流入到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息差相等。加密货币由于还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目前还一直在扩张和膨胀,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趋势会持续很多年。

3、加密货币提供了7X24小时的服务,效率更高。另外,由于无需信任机制,所以无中介信任成本。底层技术架构开源,利用搭积木方式开发,产品开发成本大幅较低。多采用去中心化方式,不需要支付各种风险控制的成本,其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以前需要1万人支持的一个大公司业务,现在只需要100人,甚至10个人,就可以运营好。这个效率可以说是提升了100倍,甚至上千倍。

面对加密货币的挑战,传统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传统的金融机构,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各种监管非常完善,合规成本高昂,很多新兴的业务,做起来都束手束脚。

2018年,金融委员会对加密市场做了一次评估,认为加密市场还不会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那时,比特币的价格在5000-8000美元之间波动,加密市场处于熊市之中,总市值尚未超过5000亿美金。

到了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加密市场对金融市场已经有了显著影响。因为各类金融机构,都在逐渐往加密市场投资。加密市场的总值上升很多,其价格涨跌对其他市场都已经有了溢出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货币   息差   央行   美国   金融机构   中国   态度   人民币   现实   成本   理想   传统   稳定   美元   方式   数字   历史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