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公众号:关注诺好杂谈

了解人生百态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也许是吴亦凡、张哲瀚等人的相继塌房,让本来应该有更多关注的宁波工程学院大二的女大学生被黑人外教残忍杀害一事淹没在了舆论的海洋当中。


让我们先来回顾下事件,2021年6月14日,黑人外教沙迪德·阿布杜梅亭因求爱不成,而以学中国菜为由将女生骗出后杀害。其手法极其残忍、恶劣,甚至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简单讨论两个问题。


其一是沙迪德·阿布杜梅亭的杀人原因;


其二是黑人在中国的未来。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因求爱不成而杀人,这样的行为在21世纪可谓荒诞至极却也平常至极。


一个男人因为无法被肯定,便要杀人泄愤的幼稚行为背后是极度扭曲的价值观。


得不到就毁掉,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借助暴力解决问题。


男人在面对感情时可以到达怎样的疯狂地步,这大概可以作为一个社会学研究课题了。


一些视女性为玩物的男人,以与多少个女性发生性关系,与年纪多小的女性发生性关系作为攀比的内容,这样的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其实就是男性的自卑。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是成功男士还是失败的一群,他们似乎都很喜欢玩弄女性以自娱。


各类的酒局、办公室骚扰、婚内出轨、嫖娼等等,但当这些新闻出现时,在抨击男性、男权、资本等之时,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个问题:


两性能否和平共处?


以压制另一种性别作为建构自身性别尊严的行为绝不可取。被压制的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这都是我们共同的错误。


在两性关系撕裂的今天,男女似乎不再是人的共同组成部分而变成了仇敌。


女性抨击男人嗜好性、暴力,男性批评女性物质、无知。


于是,我们在面对暴力新闻的时候,想到的只有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认为这是两性共同的课题。这才是问题的根结。


有人曾戏称,微博每天都会推送一条恐婚新闻,比如男子肢解妻子、男子将妻子推下河,男子杀害岳父一家等等。在这样的新闻充斥下,害怕婚姻已然成为了两性共同的特征。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想一下,当你的同性每天与一些暴力新闻相关时,你会不会因为性别而有了共情感?


何况这些新闻里又充斥着对男性的污名化,是男人罪大恶极还是此类新闻的主角永远都是男性?


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当有了消费者之后,消费品才会一直出现。


是没有女性的暴力新闻吗?不是,可能会少但一定有,只不过很少有人去审视罢了。


这类新闻所带来的是对男性的压抑和女性的逃离。其实大可以将这些问题看成是人在求而不得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或者是鸡汤式的,让自己变得优秀进而再要求得到肯定;或者是包容性的,通过阅读或者体验来化解内心的执念。


总而言之,绝不是依靠暴力为自己的无能发泄。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二个要谈的问题是黑人在中国的未来。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黑人将在中国长久扎根。


世界走向多民族混合的时代早已经拉起了,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亚洲内部的人种循环并未被欧美和非洲干预。但随着国家发展方向的转变,这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黑人在美国的处境艰难,但要承认的是黑人社区确实很糟糕。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从非洲仍旧保留的部落制度便可窥探一二。黑人在广州的所作所为,在今天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了。


然而他们长久落户中国,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是种族迁徙背后的政治问题。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尽管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然有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非洲和俄罗斯两个盟友的加持却仍是不可缺少的。


而令我们尴尬的是,政治上的“恩惠”并未得到太多切实的回应,这从黑人和俄罗斯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便可看出。


即便网上铺天盖地的正面新闻,我们仍需冷静并且客观地看待这些关系。因为,实际上我们只是正处于一个“需要友好”的时期。


历史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揭开今天的真相,但在那之前如何最大化地保护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作为概念是由梁启超开始的,所谓中国与其说是指一个国家不如说指的是一个文明形态。这里面天然包含着不同种族的问题,那么中国能否容纳黑人其实就不是问题了,问题是如何容纳。


曾经,黑人袭击在美的韩裔社区,最后被荷枪实弹的韩国人打到走在路上能被格外尊重的程度;曾经,接受了教育的黑人也在拼命反对暴力和歧视;曾经,黑人的运动天分和音乐天赋也被世界公开承认。


但是,在现代世界,各国的文化形态基本已经固定,再与其他文化或者文明交汇而产生对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情,势必会被很多人反对。究其根由,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思想。


是否要拒绝交流,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交流,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文化的改革,这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移民问题了。


或者一个更通俗的表达是,美国之所以被向往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本身就是世界人的世界。


美国人没有历史,所以,它不必害怕新的种族和文化的加入会影响到本民族的文化。而这个问题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当我们把杀人背后的问题讨论过后,让我们再回到案件本身。这一事件最初我是在抖音看到的,女孩的家长歇斯底里地哭泣,而标题醒目地写着学校只给退学费。


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作为社会问题的案件却反映出了今天中国社会两个极为恐怖的问题,第一,校方的不作为;第二,受害者通过媒体求救。


而这一问题不只是诉讼体制的不完善,普法的力度不够等等,更重要的则是民族对审视伤痕与利用舆论的心理。


当然,我并非不主张伸张正义,而是对这种伸张的形式持保留意见。


今天,宁波警方发布了诉讼的通知。似乎除了期待将沙迪德·阿布杜梅亭绳之以法,我们都无能为力。

那个死在宁波的中国女孩儿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关于学校引进外教,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学校不作为等问题,我们仍旧可以发声,要知道很多东西如果保持沉默才会造成巨大伤害。


而那个被残忍杀害的女孩,其背后正在诉说的是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理性发声,是第一步。

End

作者:诺好杂谈

写暖心文字 过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阿布   非洲   宁波   女孩儿   黑人   种族   暴力   男性   来源   女性   男人   文化   世界   图片   科技   新闻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