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公众号:关注诺好杂谈

了解人生百态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小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场IT加班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工作日,小王穿上他那件心爱的李维斯格子衬衫,一脸阳光帅气的出门上班……十五个小时后,他一脸疲惫从光鲜亮丽的办公大楼走出,进入幽暗逼仄的地铁通道。


坐在空荡荡的地铁座位上,小王的目光不自觉地看向临近车厢对面角落里的一个女生。


小王目光瑟缩,像从水底斗胆浮上来的蛤蟆,支棱一下就赶快把眼睛闭上。


不过,失望之余,小王也想起一件高兴的事。今天,他的Team新来了一位实习生,她的模样娇小可爱,据说今年刚刚大学毕业。


小王于是情不自禁把手机掏出来。在Team群组里,点开那个女生粉粉嫩嫩的头像,之后马上查看了她的朋友圈……“正在加载”的小圈圈转动了好几下,最终什么也没显示出来……


小王一阵怅然若失,最后只好打开了某直播平台,观看起了一个陌生的女生对着镜头揉弄自己的嘴唇……


以上就是小王在工作之余,打发无聊闲暇的娱乐方式。这些行为无外乎都与“窥视”有关。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并不仅限于小王或所有男性,小王心心念的实习生小丽,此刻也正在围观她喜爱的偶像的私生活。这些八卦新闻绝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甚至瞎编的,永远也无法实锤,但小丽就是爱看这样的东西。


事实上,“窥视欲”一直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稗官野史的传播力远远大于正史,功劳也在于此。国外就不说了。自打文艺复兴开始,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实实在在的“人”,于是大量有关“窥视”的经典作品由此而诞生。


比如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包法利夫人》,就是一部已婚少妇的私生活风流写真;《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妙龄少女失足记;《安娜·卡列尼娜》则比他们都“上流”一些……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到底,所谓经典,无外乎是作家的意淫,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窥视欲。倘若那会就有现在的电子设备,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看见一个个活生生的“洛丽塔”,说不定这些伟大的杰作都将不复存在。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假如窥视欲是一种本能,难道窥视行为就是合理的吗?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说法,窥视欲来自于幼年时期性行为带来满足的残留。


换句话说,当人类在幼年时期循着本能去探索世界,获得了快感。这样愉悦的记忆便会一直残留在潜意识里。日后当人们长大,遇到了阻碍时,快感便会退化到先前的阶段带给人满足感。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言以蔽之,就是爽。


当然,除了“爽”之外,窥视欲也促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进展。除了前面提到的文学艺术,事实上在科学领域,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也来源于这种本能带来的动力。


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文明也并不总是顺应人类的本能发展。


因为说到底,人类是一种群体动物,社会的存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也必因群体性而导致“平庸”。


制度和法律向来保护大多数人的权益,而不会纵容疯子。


因此,欲望促成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必然遭受文明的压抑。


这便是现代法律制度诞生的基础。


然而,诞生于现代的法律制度,似乎已在这个超脱了“现代”已久的文明世界里,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面对技术,法律似乎也无能为力。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后现代社会仅仅通过法律,可否确保隐私安全


在此次“针孔摄像头”事件中,涉案人员通过安装针孔摄像头,将非法获取的隐私图像通过App进行售卖。在这里,技术事实上充当了重要的帮凶。


有句话说“技术是中立的”,似乎帮着技术顺利脱去了原罪。


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没错,但再仔细想想,技术背后,似乎表征的是某种资本和权力。而技术本身,也正在赋予和放大这样一种权力。而这种权力,正是个人欲望的延伸。


著名的文学作品《浮士德》,探讨的正是这样的主题。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人公浮士德博士接受魔鬼梅菲斯特赠予的魔法,从此沦为个人欲望的奴隶。即便某些欲望,在他个人看来都“正确无误”,然而却给他人带来了毁灭。


而当下,技术正以梅菲斯特的面目现身。


若仅从道德层面,对非法窃取隐私这样的行为进行谴责,便只能满足于宣泄情绪。


面对技术权力的滥用,法律在此也只能亡羊补牢,并不能有效制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的事件只要随手一搜,就会发现今天的热门事件,与十多年前的桥段一模一样。


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游走于法律框架之外的灰色地带,一直在无声无息侵蚀着人们的隐私。


所有人都有过如下经历:早上刚和闺蜜说完要来大姨妈,中午外卖平台就自动跳出了“生姜红糖拿铁”优惠券。


类似这种采集信息的行为,被资本统称为“大数据”。然而“大数据”究竟是如何运作,背后机理怎样,则始终被众多高深术语包裹,封存在商业机密的黑匣子里。


而心地纯良的用户,则像“浮士德”一般,一方面享受着“魔鬼”提供的暖心服务,同时也在出卖自己。


不知不觉间,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早已一丝不挂。


当然,“现实”中的情况也未必好到哪里去。面对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很难说清楚自己此刻究竟是在被监视,还是在被保护。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众多被监控拍下,并上传到网上的“不雅视频”,除了能满足我们的窥视欲,打发坐地铁的时间,或许我们还该多问一句:


掌握技术/权力的一方,究竟为何能将这样的视频公之于众?


针孔摄像头事件: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偷窥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nd

作者:诺好杂谈

写暖心文字 过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生粉   浮士德   小王   无外乎   本能   事实上   权力   隐私   欲望   人类   来源   事件   法律   图片   技术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