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公众号:关注诺好杂谈

了解人生百态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


我们常看见“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然而书,却并不像这句话那么文艺,甚至有些野蛮生长。



01


男主角思特里克兰德逃离家庭,去巴黎学习绘画,生活窘迫。


没有人会买这种在巴黎一抓一大把的画家作品。另一个平庸但有钱的画家施特略夫却把他当成天选之子,赏识帮助他。面对施特略夫的妻子疯狂的迷恋,他也没有拒绝。


之后他又一路流浪到塔西提岛,和土著姑娘结婚。去世前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副震撼人心的画作。


故事大篇幅地描写克兰德的生活经历和情欲纠葛,那么所谓的月亮究竟是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


像作者说的,我们只能靠一些符号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有些人用文字描述,作者用文字,克兰德用画笔....月亮在他笔下的那些画中。


书中描写克兰德在生命最后阶段,双目失明但却潜入了大自然的秘密中,懂得了常人不清楚的事物。


所以看见他这幅画的人心中涌起了一种既没有办法领悟、又没有办法解释的感情,一个人看见宇宙之初这种喜悦又敬畏的心情:


“这些树从他手中画出, 我再观赏就彻底不一样了,就好像我已经彻底捕捉到它们的灵魂和秘密,却又老让他们逃脱......人最原始的本性毫无掩盖地展现在你面前,你看见的时候不禁心生忌惮,因为你所看见的就是你自己。”

画作给人带来震撼,是因为克兰德用画画表现出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可能来自他的内心,也可能是他感受到的庞大幽深的世界,那才是“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宇宙和大脑太过神秘复杂,“月亮”可能蕴含在宇宙中,也可能来自于人的精神内部,比如潜意识。不变的是,只有少数人能探寻到。



03


就像刘慈欣在一部科幻小说里的设定:


人的大脑是一个宇宙。


人类耗费几十年观测到的行星闪烁,不过是“一个人”大脑的神经元闪动,要等神经元闪动传遍整个大脑,这个人才会有所感知。


哪怕耗尽整个人类文明的寿命,也等不到行星闪烁要传遍整个宇宙。而对这个人而言,不过一瞬间。


所以神秘的世界或者说更高深的精神层次,是普通人所看不见也不能理解的。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克兰德这类人,异于常人,他们为敏感的感受或者神秘的感召而疯狂。


这种疯狂只是别人眼里的,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随心所欲地活着,只要饱腹就可以。对“月亮”无穷无尽的探索,用绘画表达内心或者他看到的那个世界。


这并不是偶然,《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的经历也十分奇幻,他的一生都在船上渡过。他的“月亮”是钢琴,可以为看见的任何一个人随机弹奏音乐。


就像别人观赏克兰德的画时说的那样“你所看见的就是你自己。”来往旅客也从他的钢琴声中,感受到了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00曾尝试过下船,但在看到岸边形形色色人群的那一刻,他怔住了,说:这是上帝才能操纵的琴键。


因为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能量体过于庞杂,普通人感受不到,他却可以。


虽然这看似都是编造的故事,但不也正是现实里的创作者们的“另一个世界”,他们的思想之地吗?



04


而在书外,《月亮与六便士》引发的社会观点也值得探讨。许多人厌恶书里男女关系的混乱,认为主角抛弃家庭,逃避社会和责任,自私至极,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这本书并不值得推崇。


确实,《月亮与六便士》展示了克兰德等人在爱与恨中的模样:


施特略夫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心捧给妻子勃朗什,卑微乞求,却只让人心生厌恶。勃朗什同样爱而不得,并且为了主角克兰德自杀。她曾经抗拒过,竭力压制过自己的情感,直到她的身心到被感情焚毁得一干二净。克兰德身处其中,一切情感纠葛都和他有关,他又好像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只对着自己的“月亮”,露出狂热。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然而用道德审判艺术,王小波曾经比过一个精妙的例子。小时候,他有个朋友,看见公鸡踩蛋,就狂追不止。他问这是在做什么,朋友说要制止鸡耍流氓。王小波认为鸡不结婚,全都是婚外恋,有伤风化,但它的行为并不足以损害我们。


他不愿意写关于《廊桥遗梦》的文章,就是厌倦了社会关于这部作品纷繁不休的道德争论。


人性经不起推敲,所以我们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


艺术作品并不是宣传丑恶,它只展示和剖析人性与事物的荒谬。


从《茶花女》到《廊桥遗梦》,王小波说:


“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总觉得中国观众该有点长进,谁知还是没有长进。”


而从《廊桥遗梦》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几年,大概我们还需要长进。


确实,克兰德情感混乱,不是一个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人,但他却又带有原始生命力。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遵从内心的感召,走上一条可能未知艰险但瑰丽且属于自己的路,并展现他看到的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野蛮生长的月亮,神秘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以或许《月亮与六便士》更值得思考的是,自己如何去伸手触摸,现实之上的那个世界,那个归属地,那个“月亮”。

End

作者:诺好杂谈

写暖心文字 过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便士   月亮   兰德   勃朗   神经元   世界   长进   野蛮   符号   大脑   宇宙   生长   道德   神秘   社会   作者   图片   科技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