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威观察

被花呗毁掉的一代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继4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金服。今天,阿里又摊上大事了!#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冲上热搜榜,话题瞬间被引“爆”了……很多网友(特别是90后过度消费的年轻人)担心自己的花呗影响个人征信。对此,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01

再说花呗


说到花呗,大家肯定不陌生。花呗作为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旗下的产品,使用频率还是十分高。


花呗和借呗能够帮助年轻人在困难时期渡过难关,购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但是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就是这些金融借贷产品使用完之后,是需要还款的。


目前有大多数年轻人,都背负着不同额度的花呗欠款。花呗在为年轻人提供方便、门槛低的消费方案的时候,其实也在渐渐改变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行为。


长时间下去,大多数年轻人都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以及行为。


有官方统计《2018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更有被一些媒体和营销号鼓吹的“新消费主义”:


《花钱,才是对一个女人最好的投资》


《不给你买YSL的男生不配说爱你》


《不舍得花钱投资自己,就别指望男人会给你花钱》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在花呗等应用鼓吹下,整个社会弥漫着浮躁的、刺激消费的理论,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


另据,2019年11月13号,尼尔森在京发布了第一份呈现中国90后/95后年轻人消费信贷现在报告—《中国年轻人负债状态报告》。这一份报告是尼尔森在2019年9月份到10月份,对中国各线城市的3036名18岁到29岁消费者在线访问得出的。


这一份《报告》显示,在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目前,年轻人获得贷款的渠道一共有三类,分别是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依托于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网络小贷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例如:花呗等等。


于是,“面子工程”、“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词已经成了年轻人的代名词了,这些年轻人一边是花呗、信用卡等金融信贷产品,一边是口红、衣服、鞋子等商品买买买。如果你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很有可能导致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越陷越深,陷入先消费后还债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


02

被花呗毁掉的一代


据汇丰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的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12.79万元,在所有的消费贷款人群里,90后占比最高。


据调查,现在90后的平均负债高达13万,超出收入水平的18倍。在工作几年的情况下,90后的收入水平大概在七千左右,然而却有高达13万的债务。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在花呗的大数据人物画像里:年轻、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更没有女友是他们的普遍画像。


每个月几千元的工资收入每个月,还信用卡和花呗再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后,就没剩下什么了。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是这些人群的普遍写照。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是“免费”,背后越是你无法想象的代价。


花呗逾期一个月的时候就会有人打电话催还款,超过三个月不还就会给你的联系人打电话,第三方服务催收,再者到你公司催。


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他们借了花呗,借其他贷款,2017年4月厦门一名大二女生因卷入“贷”,利滚利欠下57万元巨款,在其母亲收到自己裸照、被疯狂催债后,在泉州一家宾馆选择了烧炭自杀。


花呗就像是吸毒一样,每个人都深信,靠谱如自己肯定不会上瘾。出于好奇心的玩一玩,最后却越陷越深,成了被毒品支配的行尸走肉。

03

花呗对普通网民的影响


花呗对普通网民并无影响。据证券日报,于百程表示,一旦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个人用户在花呗的借款和逾期、违约信息,将进入央行征信系统,若有违约、逾期等行为会对用户未来的大额贷款如房贷、车贷产生影响。不过,在不逾期的情况下,对于用户来说不会受任何影响。


王蓬博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代表着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场景逐渐补全。征信报告作为我们的经济“身份证”,客观且全面地记录了个人的信用活动,包括偿还贷款、偿还信用卡等情况。个人用户如出现逾期等不良现象,将会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房贷、出行、就业等。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强调认为,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个人用户的征信数据将更为详尽的同时,也需关注此前在传统商业银行当中存在的“鄙视链”,即过多使用互联网信贷类产品,可能会对用户申请传统商业银行的房贷、信贷等审批及额度造成不利影响。


04

更应该重视阿里花呗背后的的大数据作恶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花呗俨然已经成了年轻人超前消费的神器,全社会弥漫着一股超前消费的风气。


对此,花呗又是如何做到的?是否涉嫌违法?


对此,答案是肯定的。


2017年,花呗的用户协议经网络媒体披露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起轩然大波,事件起因大概是这样的:


6月30日,蚂蚁金服旗下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花呗”发布了《花呗用户服务合同》条款调整公告说起。企业合同修改本是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此次“花呗”更改的合同中,明确规定“收集用户信息”的条款,由此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也让大家对于互联网企业收集并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产生了质疑。不少网友认为,此次“花呗”的用户信息收集行为,无异于是对用户开展了一场集体“裸奔”活动。


你的户籍信息、社保参保状态、公积金缴费情况、通话记录等个人数据都可能被收集。


不仅仅是“花呗”,市面上90%以上的APP均存在收集用户信息的现象,再比如手机应用软件。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曾在一次发言中提到: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对于消费者在APP中推送的信息,APP也大多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而这些数据,除了正常采集外,还有过度收集的一些数据: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除了数据过度采集,数据泄露也是无法回避的隐痛。


大多数人都接到过推销商的电话,他们的数据来自哪里,大部分是大平台泄露出去的。


央行征信即将接入,被阿里花呗毁掉的一代将会怎样?


消费者的网络行为信息安全在哪里???


我们享受了数据共享带来的便利,比如芝麻分可以让很多服务免押金,同时我们也承担了数据共享带来的保险门槛和被骚扰。我们在享受支付宝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同时无法回避把自己的信息暴露在运营商的非法采集、非法应用之下。

04

尾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在《双城记》


很显然,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了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今年5月以来,各种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禁止大数据“杀熟”,保护用户隐私之外,还防止了用户过度消费,回归了金融促进正常消费的本质。保护了金融有序、健康服务与人民生活的发展。


(文章首载于“东威智库”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央行   尼尔森   商业银行   阿里   超前   信贷   中国   贷款   对此   年轻人   金融   报告   数据   用户   系统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