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汽车行业竞争中,降维打击是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通过降价或者更低定价的方式来获得销量上成功,让很多车企在使用这套策略后都尝到了甜头。然而本田品牌却是个例外,十一代思域价格公布,官方指导价12.99~16.39万起,新车上市目前没有优惠,按照顶配1.5T燃擎版计算,落地价格为18.64万元。这个价格可以买到2.0T的别克君威精英版,可以买到1.5T本田INSPIRE 精致版、还有2.0L的日产天籁XL 舒适版。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从定价不难看出,本田思域的目标是“升维”竞争,去抢占中型合资轿车的市场。12.99万元和13.69万元两款的低配和次低配车型完全就是闹眼子,1.5T仅有129匹马力,作为一台运动型轿车,动力还比不上日产轩逸的1.6L小排量自吸,名副其实的“涡轮减压”。真正可以买的车型是从1.5T的高功率入门版本开始,指导价14.29万元起,落地16.31万。所以想买台真正意义上的运动版思域,你的落地价格预算要在16.31~18.64万元之间。

本田信仰无敌,升维竞争,也就思域敢这么玩儿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别克品牌上市不久的威朗Pro,也是主打运动型轿车,我们来做个横向对比,看看思域到底凭什么可以卖这么贵。脱离同等落地价格对比配置都是耍流氓,为了和思域1.5T高功率入门版对比,我们就拿威朗Pro的顶配车型做个横向对比,威朗Pro GS疾风版,指导价15.89万元,上市有1.5万元优惠,综合落地16.42万元,和思域240TURBO CVT劲动版落地价格几乎接近。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先说说大家最关注的动力,两台车都是“1.5T+CVT”的动力总成,本田思域峰值扭矩240N·m,最大马力182匹,而威朗Pro GS峰值扭矩250N·m,最大马力184匹。马力值上仅仅相差2匹。但是能承受的最大扭矩威朗Pro GS比本田思域足足多出了10N·m,这就意味着别克全新钢链式CVT能承受的扭矩能力更强,通用第八代Ecotect 1.5T四缸发动机爆发力也更为强悍。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威朗Pro GS在1500转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转速,并且一直到5000转都可以保持最大扭矩输出,而本田思域则要到1700转才可以输出最大扭矩转速,并且只能持续到4500转。涡轮更早介入和更大范围扭矩输出范围,使得威朗Pro GS的爆发性和可持续性比思域更强,所以再看威朗Pro GS能跑到7.7秒破百成绩也就不奇怪了。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威朗和思域的改款换代,外观设计方面发生了反向差异,十一代思域相比老款更加沉稳商务,而威朗Pro GS较威朗则更加运动酷炫。十一代思域越看越像缩小版“雅阁”,整个身形设计还是非常不错,就是丧失了运动感,和本田的其他轿车造型同质化严重。

威朗Pro GS除了保留别克家族化设计语言外,运用了更多黑化套件装饰,前脸面积较的大亮黑中网融合LED大灯,左右导流进气口与下唇格栅连为一体,视觉感受上会比较犀利战斗。十一代思域前脸是扁平化设计,看起来车身更宽,威朗Pro GS会更显挺拔饱满。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车身尺寸上本田思域较老款进行了加大,长宽高分别为4674/1802/1415mm,而威朗Pro GS较老款有所缩小,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688/1786/1472mm,威朗Pro GS车身长度和高度上更占优势,思域横向宽度范围更大。

十一代思域线条平直流畅,更显简洁干练,而威朗Pro GS则是棱角分明,双腰线设计起伏更加明显,特别是原厂自带的侧裙包围,运动感很足。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两车均采用16寸铝合金轮毂,思域轮胎规格为215/55 R16,而威朗Pro GS轮胎规格为225/45 R17,思域轮胎接触地方的横截面积更宽,优点是抓地力更好,缺点就是车身阻力更大,威朗Pro GS较窄轮胎抓地力不如思域,但是有利于降低车身阻力、减少油耗,银灰渐变的旋风轮圈和红色卡钳是车身侧面最酷炫的亮点。

威朗Pro GS最小离地间隙170mm,而十一代本田思域最小离地间隙为145mm,相比较而言威朗Pro GS的车身通过性更好。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车尾部分延续了前脸的设计特征,思域整个车尾显得更宽更方,完全已经失去了十代思域的超高辨识度,鼓起的两对尾灯竟然还不是LED光源,下唇部分没有过多装饰和外露排气,甚至会有些略显臃肿的感觉。

威朗Pro GS车尾部分会显得较为挺拔丰腴,原厂上翘的黑色鸭舌扰流板运动张扬,下面獠牙式的扩散器造型更加丰富车尾的层次。不过遗憾的是,作为一台运动定位轿车,排气采用隐藏式有些太过内敛,如果能外露展示会更显战斗。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进入驾驶座舱,两台车内饰的变化天翻地覆,十一代思域采用单立屏式设计,网格式空调出风口配金属杆控制风向,还是非常有创意的。都超15万的价格了,方向盘还是塑料的,座椅是织布的,并且主副驾座位都只支持手动调节,这个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后排地台隆起较高不说,还不配备后排出风口,前排中央扶手后部看起来光秃秃的塑料,略显廉价,后排座位也不单独配备中央扶手。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威朗Pro GS则采用1025寸双联屏设计,把车内科技感提升不少,中控台位置的层次感会比较丰富,用料和配置升级也是此次改款亮点,真皮方向盘加上仿皮双拼座椅,座椅上有计较密集的红色纹路缝线,整体看起来车内档次感肯定会高于同价位的十一代思域。

座椅支持主驾电动调节,并且前排全部配备座椅加热,后排配备独立出风口、2个出充电口,并为乘客提供中央扶手和杯架。从前后排功能实用性上说,威朗Pro GS更胜一筹。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作为家用场景来说,空间也是大家极为关注的一点,不做个人主观感受臆断,我们直接上数据。十一代思域轴距为2735mm,威朗Pro GS轴距为2700mm,加大后思域账面数据更占优势。实际测得,十一代思域后排腿部空间为810mm,后排高度为890mm,后排坐垫长度为470mm,后排纵向宽度为1440mm;而威朗Pro GS的后排腿部空间为880mm,后排高度为920mm,后排坐垫长度为450mm,后排纵向宽度为1354mm。对比可以看出,威朗Pro GS的腿部和头部空间有较大优势,而十一代思域在车内纵向宽度和坐垫对腿部支撑强于威朗Pro GS。思域不支持后排座椅比例放倒,这点后备箱扩展性上不如威朗Pro GS。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落地超18万,思域“升维”竞争,动力不如威朗Pro,本田怎么赢?

智能科技化配置方面,十一代思域比威朗Pro GS多出了倒车车侧预警、疲劳驾驶、道路交通识别、被动行人保护、自适应续航,我威朗Pro GS则比思域多出前后驻车雷达、自动泊车入位、可开启全景天窗、手机Carplay、自动防眩目、流媒体后视镜、雨量感应雨刷。

综合看来,两台车各具长短优劣,思域越来越趋于成熟商务风,而威朗Pro则更注重运动潮流,迎合年轻消费市场。威朗Pro目的是要打开入门级运动轿车细分领域,而思域则更想破圈突围去竞争抢占B级轿车市场。从性价比来看,威朗Pro可能更符合当下考虑紧凑级用户心理预期,十一代思域有些过高的定位自身,失去了“运动”的十一代思域,本田拿什么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本田   别克   车尾   台车   坐垫   扭矩   腿部   后排   座椅   宽度   车身   轮胎   配备   轿车   竞争   动力   价格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