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拼学,顾名思义,研究拼多多的学问。

拼学是一门关于设计的学问,运营的学问,营销的学问,归根结底是让人买买买的学问。

说到买买买,少不了谈一下拼多多的套路

拼多多的套路为人诟病,吐槽无数,却又让人欲罢不能,一不小心就上了套。

拼多多借套路崛起,也带歪了不少原本端着的大厂,不得不说套路真香。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既然套路好用,那我们就批判性的学习下。一来能让自己警惕,防止上套,二来也能提高我们的姿势水平。

拼多多的套路很深,一般人把持不住。

这篇文章也有点长,你可能要忍一下。


社交背书:别人都中奖,你不来试试?


利用社交关系,是拼多多的开局套路。

除了不厌其烦的「是兄弟就砍我一刀」,拼多多还经常利用社交信息来吸引用户进入活动。

我相信你一定在弹窗中看到过熟悉头像: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诶,这不是那谁吗,免费领了一台绞肉机?哎,这个小(da)可(S)爱(B)提现了 500 块钱?

弹窗上的人可能是自己熟悉的亲人,也可能是自己讨厌的同事。

无论怎样,看到自己认识的人、身边的人占了大便宜的时候,自己难免想要试一下:他都行,我也能行。

这是身边人的榜样效应,让我们觉得幸运触手可及,于是就陷入了无限的套路之中。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老曹不敢说这些弹窗都是假的,但肯定有骗人的。

仔细看看上面图片中得绞肉机的头像,下面的昵称是「妈妈」。

没错,那是我妈妈的微信头像,她在我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就是「妈妈」。

不用问我也知道,我妈肯定没有免费领到绞肉机,因为她既没有让我帮忙砍一刀,也没有跟我炫耀。

而且我「妈妈」免费领绞肉机的弹窗反反复复出现,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平行宇宙的妈有绞肉的爱好。

所以那个图片就是假的,十有八九是根据社交数据随机生成的,是一个套。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当然拼多多也可以解释:这只不过是一个昵称叫「妈妈」的用户,头像刚好和你妈一样。

如果拼多多真的这样解释,那我真的要说:你妈。


控制错觉:老子天下第一*


*注:老子,我国古代思想家。

知道吗?你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如果你不信,可以打开拼多多看一下。

翻牌,你随便翻了一张,获得近 257 天最低难度,机不可失呀,果然手气最佳,直接拿走。Lucky~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转盘,你随便点了一下,没说的,随便转一转都是特等奖。Lucky × 2。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再来,别人都是提 300,你可是提 500。再随便点两下,只差 0.01 元,只差 0.01 元,就能提现 500 元了。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就算是开了金手指,也没有这样的运气。

你果然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拼多多里面。

智商爆表的你一定感觉到有点不对劲。没错,那些幸运都是拼多多的套路:控制错觉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人们会高估自己对偶然事件的控制力,甚至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随机事件。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因为控制错觉,人们会对自己的选择特别自信。

如果随机事件是好结果,那一定是因为自己选的好,自己牛X。如果是坏结果呢?当然是有黑幕,或者是这一次运气不够好。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家公司发放彩票,员工可以花1美元购买一张彩票,就有机会中得百万美元的大奖。

彩票号码可以机选,也可由员工自己选择。

等员工买完彩票之后,心理学家让公司和员工商量,看能不能回购他们的彩票。

结果机选彩票的平均转让价是1.6美元,而自选彩票的平均转让价是8.6美元。


为什么自选彩票的转让价贵了 7 美元呢?彩票的中奖概率都是一样的呀?

那些自选彩票的员工回答说:这是老子亲自挑选的号码,中奖率当然会更高。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正是因为控制错觉,人们有时候会自信满满得去做一些事情,结果呢,大概率是失败的。

巧的是,很多的 APP 也很实诚,精心的计算奖项概率,让用户经历无数次的「谢谢参与」,再也不想点开那些抽奖页面。

而拼多多的翻牌、转盘、抽签等等一切看似随机的功能,只要用户去点,就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满足了控制错觉,从而让用户心甘情愿的继续陷入套路之中。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所以,何必让用户不开心呢?何必对抗人性呢?像拼多多一样,把本来就要给的奖励,包装成用户自己选择的结果,让用户爽就好了。

作为拼学大师,每次看到翻牌、转盘的时候,总会在心里默默地念叨:这不是随机的概率游戏,别上当,别点,我不会运气爆棚,让只狗来点,也会是手气最佳……

但真的翻出「手气最佳」的时候……切,什么控制错觉,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损失厌恶:别动我的钱


相比于获得,人们更讨厌失去,这就是损失厌恶。

拼多多的很多环节设计都利用了损失厌恶,来促使用户参与活动,或者进行消费。

比如红包提现,点了两下之后,竟然开始确认提现账户了?还提交了打款申请?那钱岂不是很快就要到账了?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比如免费领产品,选完产品就开始填收货地址了,看来很容易啊。你看,订单已经是待发货状态了,等着收货吧。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比如省钱月卡,以往都是看好了商品再找优惠券,月卡直接把券摆到那。都是你的,不用挑不用找,不用白不用啊。

而且月卡的券其实是花钱买的,不通通用光话,钱不就白花了吗?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拼多多通过把正常环节倒置——

——营造出一种我们已经获得了产品、红包、优惠的感觉,就差去兑现它、使用它了。

设计上的伎俩也很多,待确认收款、模仿微信红包、唾手可得的 10 元券……仿佛这些东西已经到手了。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甚至当用户厌烦了、要退出了,拼多多还要刺激一下用户:诶,你不要免费商品了吗?你不要钱了吗?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已经是我的东西,怎么能失去呢?我们讨厌失去,所以不由自主地留下来、去保留它。

不过作为拼学大师,自然能轻松识破这种伎俩。

那些即将提现的 500 元红包、即将发货的免费产品,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拥有过,我们有的只是「拥有的感觉」,或者说,错觉。

这种错觉是拼多多营造出来的,为的就是激发损失厌恶,是让用户去拉人推广、促进消费的套路。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套路,都是套路。

哎呀,先不说了,我还有一张月卡的券还没用呢,等会聊。


行为设计:转发 1 下给 500


怎样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主动去做一件事呢?

根据行为设计学,需要下面两个条件,而且,有时满足一个就够了:

  1. 这件事情的利益足够大,
  2. 这件事情够简单。

这两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降低用户的行动成本,拼多多对这两点的理解很深刻。

比如引导用户进行砍价,文案和设计都在不停地跟用户说:很简单的,只要完成 3 个小任务,比如浏览60秒之类……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当我们砍下第一刀之后,我们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人类有保持行为一致性的倾向:我开始做砍价的任务了,那么我就是认可砍价这件事情的。

我怎么能自己打自己脸呢?当然要继续拉人砍价啊。

而拉人的方式也够简单:口令已经复制好了,快点一下去粘贴;或者扫码也行啊,你看就 3 步,照着做就行。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在告诉用户砍价很简单的时候,拼多多也不忘用利益诱导:

差 1 分钱就能提现 500 元,那是不是拉1个人就够了?这回报太划算了呀,赶紧分享拉人……

而且在砍价的过程中,还穿插着各种降低难度的道具、抽奖,进一步让用户觉得砍价很简单,1 分钱很容易搞定。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拼多多为了降低用户分享、拉人的行动成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处处把用户当小白。这和其他很多 APP 文案复杂、流程繁冗、引导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见过有的 APP 生成的分享链接是直接显示在页面上,还复制不了……

所以我们还能怎么办?当然是留在拼多多继续砍价啊。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诶,等等,我是不是差 1 分钱就能提现了?快帮我扫一下,成了分你 250……


成本控制:砍不完的0.01


你听说过「钱生钱」吧?

那你见过「钱生钱」吗?

你打开拼多多就能见到了。

比如现金提现,当你兴奋的发现只差 0.01 元就能提现 500 元的时候,啪的一下,0.01 元变成了 20 个金币。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你以为还差 1 个金币就能提现了?啪的一下,1 个金币变半个……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半个金币随后会继续变成 0.01 个金币、变成幸运值、变成提现卡……总之你永远得不到那 0.01。

真的是人民币生金币,金币生银币,钱子钱孙无穷尽也。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等等,前面明明玩地很轻松啊,随随便便翻倍、得几十元、几十个金币,怎么突然 0.01 个金币都那么难获得了呢?

因为用户这时已经入套很深,拼多多终于开启了收割模式:成本控制

原本免费提现 500 元、领价值几百几千的奖品就是很困难的,但是拼多多把原本需要全程控制的节点和成本,全部放到了最后 1%,甚至 0.01%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结果就是前面 99.9% 都很爽, 1 刀轻松砍到 499,随后就是永远砍不掉的 0.01,砍价、提现难度指数级上升。

就好像去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原本是大致均匀的分布在十万八千里的路上,现在变成了十万七千里都是坦途,最后一里地挤满了八十一难。

唐僧也得善了个哉。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这种成本控制可能并不是针对单个人、单次活动的,因为似乎各地都有成功提现、免费领到商品的人。

我自己的同事,老家的亲人,天南海北的同学,都有提现或者亲眼看到别人提现的经历。

我小姨子听说能免费领商品后,成功领到过积木、挂烫机,不过后面越来越难了,就没有继续玩了。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拼多多的这种成本控制有两个标准:

通过成本控制,拼多多让大量的用户参与到推广活动中,并且限制了最终中奖的人数,把推广成本转嫁到了用户的沉没成本上,难怪获客成本会远低于其他电商平台。


沉没成本:1 分钱都不给我


当 0.01 元变成 1 个金币,我肯定不会停下来,已经骚扰了那么多好友,当然要继续。

当 1 个金币变成 0.01 个金币,更不能停下来了,否则之前花的工夫、受到的嘲笑都白费了。

当 0.01 个金币变成幸运值、提现卡的时候,用户的社交关系已经消耗殆尽,如果停下,意味着巨大付出后的一无所获。

虽然很痛苦,也只能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继续。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每一次奖励的触手可及,每一次的心有不甘,都推动着用户去付出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社交关系。

如此反反复复,直到超时或者死心。

做了半天网络乞丐,1 分钱都得不到,最后还要被人嘲笑。

只有拼多多白嫖了用户的推广和社交关系。

所以哪有什么天上掉馅饼,想得 500 元,就得给拼多多创造大于 500 元的价值。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而随着用户的社交关系或者耐心被压榨干净,拼多多的套路也告一段落。


总结一下,看拼多多是怎么一套接一套,最终完成收割的吧。

拼多多的套路自然不止上面这些,不过上面的套路都值得在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借鉴、参考,比如环节倒置、降低行动成本等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套路的次数。

拼学大师:拼多多的套路

就像打了新冠疫苗一样,套路见得多了,对拼多多的套路也就免疫了。

让我砍一刀的人越来越少了,爸妈也不让我给他们的果园浇水了……不过他们的头像依旧在拼多多里领着绞肉机、提现着 500 元。

套路我一次是我单纯,套路我两次是我天真,套路我三次?

世界上多了一个拼学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套路   绞肉机   手气   概率   错觉   金币   社交   学问   厌恶   头像   彩票   幸运   大师   成本   关系   用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