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上的蚂蚱 |《自私的基因》13~14 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有点长,摘抄和想法加起来有 3 万字。为了方便阅读,把笔记按章节顺序分了五个部分:1~4 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讲从复制子到生存机器的进化。5~10 章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生存机器的不同生存策略。

11~15 章每章都是独立的章节,论述了 5 个不同的问题。按笔记长度,把 11~12 章为第三部分,13、14 章为第四部分,15 章是第五部分。

本文是第四部分,《自私的基因》13~14 章的读书笔记。


一根绳上的蚂蚱 |《自私的基因》13~14 章读书笔记


第 13 章—基因的延伸

【小曹同学:基因不仅仅作用于载体本身,还通过载体去影响周围的环境。】

自然选择会偏爱某一些基因而摈弃另一些基因,这取决于基因的作用结果——表型,而不是基因本身。

【小曹同学:这和选皮划艇运动员还有区别,选人可能有自身表现之外的因素,而自然选择只看基因的表现结果。

和判断行为是否自私,只看行为结果,不看动机一样,自然选择只看表现结果如何。

至于是哪些基因、怎么表现出合适结果的,自然才不关心。】


·石蚕蛾自己建造的房子

在传统的定义里,基因的表型可见诸其对身体的作用,但我们将看到,基因的表型需要从其对整个世界的作用这一角度去思考。

这便是龙虾的故事了,因为龙虾的壳确实是身体的一部分。那么石蚕蛾的房子呢?

自然选择钟爱石蚕蛾体内可以建造好房子的基因。这些基因作用于行为学,大约在胚胎的神经系统发育阶段起作用。实际上,基因学家还可以看到基因对房子形状与其他性能的作用,他甚至可以辨认出那些作用于房子形状的基因,正如他辨认作用于大腿形状的基因一样。

所有基因可以直接影响的只有蛋白质合成。说基因作用于神经系统,进而影响眼睛颜色、豌豆皱褶等,都是基因的间接作用。

如果我们可以说基因影响了豌豆的皱褶或动物的神经系统(所有基因学家都认可这一点),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基因影响了石蚕蛾房子的石头硬度。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惊世骇俗,但其推理无懈可击。

【小曹同学:合适硬度的石头更适合生存,对硬度有偏好的基因就能更好的遗传下去。

这是自然的逆向选择。不会选择硬度的基因被淘汰,剩下的基因都是倾向选择合适硬度的石头的,于是房子的硬度被基因影响。

乍一听,确实惊世骇俗,但仔细想一下,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

对于任何寄生生物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它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方式是否和宿主的基因相同。如果不同,我便认为它通过各种方式损害了宿主。但如果相同,寄生生物可以做的便是帮助其宿主生存并繁衍。

寄生生物的基因需要与宿主基因追求共同命运,享有共同利益,这样寄生生物最终会停止寄生行为。

我们可以将这个推理推至一个逻辑性的结论,再用以分析正常的「自体的」基因。我们自己的基因互相合作,这不是因为它们都属于一个身体,而是因为它们共享一条未来的出路——精子或卵子。任何生物(比如人)的基因如果可以找到一条非常规的、不依赖精子或卵子的出路,它们就会选择这个新方向,并表现得不再合作。

【小曹同学:合作,是因为「共享一条未来的出路」。

用俗话说,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合作与背叛,都是因为对自己有利。】

知更鸟或岩鹨的「无法抵抗布谷鸟」的基因可以轻易传给下一代,布谷鸟的「无法操纵养父母」的基因则无法传递给自身后代,这就是我所说的「根植不公」和「失败的代价不等同」。

【小曹同学:为什么兔子跑的比狐狸快?只有跑的比狐狸快的兔子,存活几率大,基因才能繁衍。

而跑的慢的狐狸,基因未必不能繁衍。】

在延伸表型的世界里,不要问动物的行为如何使自己的基因受益,要问的是谁的基因能够受益。

对那些通过控制世界而得以繁衍传播的基因,自然选择并不吝啬其偏爱。

「延伸表型」的中心法则:动物行为倾向于最大化指导此行为的基因的生存,无论这些基因是否在做出此行为的动物体内。

载体并不复制其本身,它们只传播复制因子。复制因子并不作为,不观察世界,不捕食也不从捕食者处逃离,它们只让载体来做这些事情。

生物群体——如鸟群、狼群,则无法融合为一个单独的载体,因为群体中的基因并不共享离开现有载体的共同渠道。

个体如果想要成为有效的基因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对所有其中的基因提供相同概率的、通往未来的出口通道。

蜂群的基因未来至少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那唯一一只蜂后的卵巢。

【小曹同学:动物中的王、后、兵、工,都是人类命名的,动物种群中可能并没有这种概念。

或许蜂后并不认为自己是「后」,也没有命令工蜂的权力。就如第十章的内容,蜂后、蚁后,或许只是种群的生育机器。

它们只恪尽职守、按部就班的完成基因赋予任务,而「后」之所以被簇拥,是因为它是唯一的繁衍通道。】

第 14 章—基因决定论与基因选择论

基因可能会改变其他基因的效果,可能会改变环境起的作用。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事件可能会改变基因的效果,也可能会改变其他环境事件的效果。

【小曹同学:跟开头的例子一样,尖锐的牙齿在食肉动物身上才有用,平正的磨齿在食草动物身上才有用。环境和基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基因的原因和环境的原因是彼此没有差别的,两者造成的某些影响都是很难逆转的,而另一些影响很容易逆转。

我猜想,基因之所以变成了决定论的怪物,部分原因在于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所造成的混乱,那就是习得性特征的不可遗传性。

在进化过程的每一步中,要是行为的背后没有基因的改变,那么上述历史或是任何类似的历史都不可能发生。

蚁狮挖坑的例子

1.习得性特征不可遗传

2.而蚁狮挖坑越来越深

3.因此是在基因里面强化的

【小曹同学:当前人类掌握的技能(比如设计制造挖掘机并用来挖坑),都是习得性的、不可遗传的,只能通过基因以外的载体来传承,比如文字、视频。

这是人类和动物的极大不同。】

这个世界某个给定的状态无论有多么复杂,这个状态与世界的另一个状态之间的差异却可能是由某些极为简单的事物导致的。

红嘴鸥蛋壳移除行为。

像蛋壳移除这样一个复杂的行为模式肯定是通过对于大量基因位点的选择才建立起来的,其中每一个基因都通过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发挥着一点小的效用。一旦有关于这个行为的复杂体系建立起来之后,不难想象,一个关键性的单点突变就会毁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基因   蚕蛾   表型   自然选择   宿主   蚂蚱   可能会   神经系统   硬度   载体   自私   房子   作用   动物   同学   生物   环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