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屏蔽是为了让“流量”四溢

9月17号是工信部给出的最后整改截止日期。这是“屏蔽网址链接”与“解除屏蔽链接”的历史节点。“互通”之后的网络你真有可能,先是迷茫、迷失又慌乱,但马上你会发现拿掉枷锁和限制之后的自在,以及新的无限可能,你会狂喜不已。

之前都怎么开始互相“屏蔽”的?

为什么要那么干?

工信部为什么又不允许呢?

有严重到工信部约谈、下通牒的地步吗?



这件事不复杂,只是放任自流太久了而已。想详细了解的可以找找我之前的《中国互联网从“江湖”到“星辰大海”》系列文章,共四篇,可以当闲话看。这里简单介绍如下:


long long ago…最开始是阿里巴巴的淘宝以“用户安全之名”屏蔽了微信的链接。跟美帝的霸权主义一样,反正是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之类的借口,单方面强制搞事情,听起来匪夷所思吧。其实,背后是自己的私利,圈住自己平台的私域流量,然后可以卖所谓的推广广告业务。


这种广告产品叫:PPC竞价排名。淘宝上叫直通车,批发平台叫网销宝,现在通常叫数字广告业务。这样的广告产品因为往往以展现免费、点击收费为特点,所以通常又称“效果付费”产品。你只有了解这些广告产品,你才会了解这么多年发展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真相。


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产品的互相屏蔽,他们各自和搜索引擎也不对眼,比如在百度上也搜不到淘宝上的商品。互相不让、不许和不能。时间久到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理所当然,反而不这样的话是疯了的不正常。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是中国互联网三大用户池,在过去的几十年就因为互相屏蔽用户转发的链接和互相设限,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美其名曰“打造生态” 。


这样一来,慢慢就形成了阵营,无形之中助长了垄断和互相攻击,最后利益受损的只会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所以国家出手,那是势在必行。一方面,反垄断,维护良性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也保护网商的经济利益。共同富裕,本质上要靠公正的分配原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才能实现的。


解除屏蔽,打通互通,自然会让“流量”四溢。这不是坏事。流量的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需求,需求后面就是真用户。所以,当用户自由,所有人的机会会更多,商业里有这么一句话:“你给客户的选择越多,你给自己创造的机会越多。”


互联网上最贵的就是“免费”,平台也好,产品也罢,开始都是用免费聚集庞大的用户,再提供增值付费服务或者直接限期升级,特权收费。逻辑都是积累流量,最后再通过各自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用互联网广告来实现商业化。然后,持续不断吸引更多的用户积累流量,再把流量卖给商家。


现在,明白为什么工信部约谈都不够还要下最后通牒了吗?因为之前的种种,互联网上赢家通吃的效应明显,更让后来者趋之若鹜,一旦成为绝对的领先者,就有不可撼动的流量入口,最后用网络广告的方式售卖、拍卖流量,最大化平台的商业收益。中小卖家,只能购买越来越贵的流量,生存自然也就越来越艰难。


今年互联网大厂内部流行起来的“内卷”一词,也适用于这些公司的所谓“商业生态”,商家和经营严重“内卷” ,必须破除。积极响应国家,从解除屏蔽开始,打通互联,互联的网才叫真正的互联网。


今天之后,希望电商用户能够自主根据经营在相应的网络平台投放广告。毕竟,客户在哪里,这些商家按照市场的无形指挥棒就会去哪里。严禁平台,因为封闭而享受超高的广告收入。卖家更不需要因为封闭而支付超额的广告费用。这才是正常的市场经济。平台和商家各得其所,公正对待不拉帮结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消费者权益就是民生的本相,谁不是在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后消费的?每一笔消费都是人们对自己渴望的生活的投票。要保护、保障让这些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屏蔽   流量   阿里巴巴   淘宝   广告业务   消费者权益   公正   所有人   商家   链接   商业   用户   广告   产品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