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11:神童22岁博士毕业,31岁获得诺奖,他帮助希特勒造原子弹

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中矩阵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不确定原理的提出者。

1、德国神童,年少成名。

海森堡1901年出身在书香世家,祖父是名校校长,父亲是慕尼黑大学教授,海森堡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这点和爱因斯坦比较相像。中学毕业后即进入慕尼黑大学,18岁即跟从物理学家无冕之王索末菲攻读博士论文。

博士毕业后进入哥根廷大学成为玻恩的助教。后来到量子教父玻尔的哥本哈根研究所进修量子理论,期间提出了矩阵力学和不确定原理。

讲义11:神童22岁博士毕业,31岁获得诺奖,他帮助希特勒造原子弹

2、矩阵力学的创建

1925年,海森堡提出了矩阵力学的基本思想,在玻恩的数学指导下运用矩阵数学建立新的量子理论,通过和玻恩以及约尔当的合作,最终创建矩阵力学。获得1932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讲义11:神童22岁博士毕业,31岁获得诺奖,他帮助希特勒造原子弹

3、不确定关系的确立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仔细分析了微观物理体系的实际行为.提出一个假想:你要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和当前的运动速度,你就要去“看”它,就要用(至少)一个光子去照它,但你一照,光子碰撞电子也就改变了那个电子的本身状态。不可避免会把它“打飞”,所以它原来的速度你就得不到了。你也可以另一种方法去测它的速度,但代价是改变了它的位置。总之不可能速度位置都精确得到。

讲义11:神童22岁博士毕业,31岁获得诺奖,他帮助希特勒造原子弹

海森堡对这种理论进行了量化,提出粒子的动量与位置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大于普朗克常数。得到了不确定关系式。

不确定关系揭示的是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粒子本身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因而,“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定它们”只是这一客观规律的一个必然的后果,并非我们的实验不能精确测量。

4、领导德国原子弹计划

讲义11:神童22岁博士毕业,31岁获得诺奖,他帮助希特勒造原子弹

海森堡是上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之一,但是他身处德国,有着反对纳粹和希特勒,但忠于祖国这样的矛盾。

无论是海森堡自己讲的,他们德国物理学家们出于对人类的道义,故意延缓德国原子能研究计划,高估制造原子弹的成本,从而使希特勒放弃了支持。

还是美国科学家古兹密特声称海森堡犯了简单的计算错误,误认为需要分离出几十吨铀235,这当然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物力,在战争期间是难以完成的,事实上美国原子弹仅需几十千克的核燃料。

总而言之,这已经成为了海森堡的秘密。

您对此有何看法,请在评论区讨论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希特勒   普朗克   原子弹   慕尼黑   动量   物理学家   光子   德国   量子   神童   矩阵   讲义   力学   精确   博士   速度   位置   理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