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对于富人做慈善,很多人向来都是嗤之以鼻,认为或多或少有作秀的成分,或者政商勾结等。不过大部分做慈善者,都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就是获得自我实现,慈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慈善是最贵的奢侈品

世界上最奢侈的消费不是包包、也不是名车,而是做慈善,洛克菲勒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富翁,同样也慈善的楷模,被认为是美国做慈善的典范,给富人指出了如何做慈善的路径。最富有的富翁,这不是我说的,2006年《福布斯》杂志对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的富翁进行排名,洛克菲勒的财富折算成今天的货币,以3360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一,马云是390亿美元,比尔·盖茨排名第13。

拥有金钱头脑之人,往往对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直觉,但是这种直觉所带来的的副作用就是非常看重钱的作用,不会轻易把自己的钱给捐出去,或者花费出去。洛克菲勒在外吃饭的时候,给小费都是很抠门,如果有朋友在他家留宿,还要收10美元的住宿费。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他认为自己是上帝的财富管家,上帝只是让他们把财富集中起来,然后再把钱花在上帝认为该花费的地方,而不是照着自己的想法去花费。

清教徒认为人只要勤奋节俭,并且讲信用,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摆脱贫困,财富是上帝赐予的奖励。如果要帮助穷人,要指正他们身上的一些恶习,比如酗酒、懒惰,否者这些人,帮了也是白帮。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那么洛克菲勒是如何做公益呢?1901年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研究所,从这里走出来的诺贝尔获奖者超过十几位。随后他又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他认为基金会应该像他做企业一样,能够自我运转下去。

百年后,我们再看他基金会的成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已经世界上顶尖医学研究所,被称为美国的医学院长。曾经成功防治了黄热病、钩虫病等疾病,向人民展示了科学的价值。

而中国的协和医学院,培养了中国近一半的医学人才。我有个医学的朋友跟我说,中国有两所医学院,一所是协和,另一所叫其他。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之所以选择中国,因为中国是最后一个向世界开放的大国,对美国有独特的吸引力,曾经吸引了大批的传教士来到这里冒险,医学作为传播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被带到中国。作为天主教徒的洛克菲勒,希望通过治病救人把上帝的福音,传播给更多人。

当时美国人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甚至打动了当时总统罗斯福,他把“庚子赔款”的钱,全部用在了中国教育上,这个建议也是传教士提出来的。同时洛克菲勒创办协和也不是简单的传教,他希望把科学的思想传到中国。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协和是由英文union翻译而来,早期很多中国的教会学校因为师资和资金不足,于是就合并成立联合学校,被称之为协和医学堂。全国有8家协和,有一家在北京,名叫北京协和医学堂。清朝时期给宫廷治过病,因此还得到慈禧的捐助,成为当时唯一得到清廷承认的教会教育机构。

当时有人建议把协和医学堂命名为洛克菲勒医学院,但是洛克菲勒认为医学院还是要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如果用外国人的名字,反倒产生隔阂,老百姓已经叫惯了协和,还叫它协和吧。其实此时的协和,和最初的union,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中国一直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赠的重点,协和是洛克菲勒投资金额最多的项目之一,投资总额高达4500万美元,要知道从1913年起,洛克菲勒基金会10年时间所花出去的钱,也没有超过8000万美元。

协和带来的科学思维

在协和开办之前,中国的医学教育非常薄弱,虽然之前已经有法国人、德国人开设了几家教会医院,但是绝对谈不上培养了现代化科学思维的学生,中国最早一批接受正规现代医学教育的都是海外留学生。

1911年东北发了一场灾难性的肺鼠疫,和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非常类似,黑死病在欧洲夺去了近1/3的人口,在中国不到半年的时间夺走6万人的生命。从剑桥大学毕业回来的伍连德教授,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成功控制了疫情,这让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当时的中国,医学教育就靠着500多个传教士在做,而且没有医学设备和器械,更没有医学书籍,也不了解世界上医学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协和的到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考察团受到袁世凯、黎元洪的亲自接待,协和医学院动工的时候,民国总统徐世昌还亲自出席开幕典礼。

洛克菲勒的目标,不是简单办一个医学院,他要把协和办成世界最顶级的医学院,这和中国当时的现状也是格格不入的。1921年,中国12万人才有一个医生,而同期美国是720人就有一个医生。因此很多人认为,与其把大把的钱花费在一个医学院上,倒不如多开几家医学院,培养更多的医生。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奢侈程度,可谓令人咋舌,不仅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精密仪器,实验器材,甚至马桶、门锁、地板等都是从美国运过来的。而且当时协和医学院内部的所有耗材几乎都要从美国进口,教师也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大师。比如哈佛、约翰·霍普金斯等大学的教授都是常客。

这么好的医学院,第一批录取了多少人呢?9个人,而且最终毕业的只有3个人,在协和建院后的24年,也只培养了310个学生,也就是说平均每年只毕业16人。可以说这是洛克菲勒打造的顶级奢侈品,在中国最基础医疗服务都享受不到的年代,协和却用这种极为奢华的方式培养人才,对于拥有5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可是到了建国时期,中国12个医学院的领导都是从协和毕业的,8个研究所中有6个是协和出来的,中华医学会的骨干大部分来自协和,《中华医学杂志》26个编委,其中有19人来自协和,1965年当选的9名生物医学院士中,有7名是协和人……

所有这些数据说明,协和对中国医学的贡献已经超越了这个机构本身,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给中国带来火种,毫不夸张地说,协和撑起了中国医学界半边天。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公益的态度

洛克菲勒在公益上,追求公益的可持续性,他在捐助芝加哥大学的时候,就强调他只会捐助所需资金的50%,剩余的50%要找到其他的捐助者。

如果这个机构效率低,定位错误,不但浪费捐助者的资金,同时还会成为一个“滥好人”,因为他们助长贪污腐败,鼓励了懒汉行为,这种慈善比一毛不拔之人更加可怕。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洛克菲勒花费4千万,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做慈善的目的,不但追求效率,而且还追求每笔钱的长尾效应。协和影响不仅限于医学,它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示范。

协和所代表的科学思维,在进步的知识分子看来是国家强大的必需品,这粒科学的火种发展到今天,不仅成为医学的信仰,而且是对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和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洛克菲勒   中国   捐助者   黑死病   约翰   医学   清教徒   传教士   医学院   基金会   慈善   公益   上帝   财富   科学   人才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