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游客激增、场馆老化和空间不足,“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已不堪重负。


至此,被提上日程的新馆选址一直备受关注。规划定位上——要打造代表中国形象“国家会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国家祠堂”。自选址浐灞后,巨大的争议,证明这并非上上策。


如今,陕历博“东扩”生变的消息不断传出。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第一,首要考虑公共性


从地位来看,它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从世界角度看,它是“东方文明的殿堂”。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博物馆本质上是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为公众提供知识的社会公共机构。所以,博物馆面向更为广大的人群,包括学生、历史爱好者、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广大市民等。


所以,它对通达性、便利性依赖性更高。“世界五大博物馆”,无不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或者文化集中区。纵观国内著名的博物馆,同样如此。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有人说,每年两百多万人参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若新馆迁至新区,会带动人群到达,刺激区域发展——这存在“逻辑上漏洞”。


世界知名的博物馆,无不立足于城市和国家的历史。让众人以便利方式到达,可以更大范围传播文明、普及历史文化。他们,首先因唯一先成为城市标志,才继而成为旅游景点和目的地。


正因为博物馆便利的到达性,才让它具备形成庞大客流的基础。新馆建设,第一是为了文化,第二才是带动区域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陕西历史博物馆,并非一开始就火爆:这是在文化回归、央视专题等“外界赋能”等因素下得以实现。“城市性”作为基础,让更多人接触:


第一,城区本身,拥有数以百万计人群基数;第二,无比便利和丰富的交通到达,让任何人群在任何时间皆可抵达;第三,因为城市性,陕历博与大雁塔等形成一个文化体验之旅。


单看这点,博物馆人群对城市功能依赖性更大,而非单纯的景点。


第二,离不开“历史”土壤


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从一开始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目前的陕历博选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指示:“可选在大雁塔附近。”因为大雁塔集合建筑、宗教和文物等为一体,目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选址这里,相信这与周恩来在法国留学,目睹了城市与博物馆的关系有关


“来到这里能了解陕西古代史,更能读懂中国千年历史。”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历史性,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的核心。两年前(2019年3月),在浐灞新馆建设进展情况座谈会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也这样展望: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类、偏重历史”的博物馆。将以改扩建为带动,加快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博物馆迈进,努力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设成代表中国形象的“国家会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祠堂”


当时,陕西省方面相关负责人要求“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不止是陕西省的大事,也是国家、中央,乃至国际性事件。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要充分沟通,加快项目相关手续的办理,尽快确定建设方案,保障项目落地。”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有人认为,它周边分布着西安领事馆区、会展中心、圆桌会议中心、世博园、西安千古情等,将形成一个文化集群。


我们也分析了“文化交流轴”(《即将改变西安的工程:地标巨变,这是“新长安时代”》)。它们以功能性为主,比如会展、会议和演艺等,是否可做到“1+1>2”无法评判那么,“初心”是什么?


从外部空间来看,与世界五大博物馆相比,新馆的文化性传承性大打折扣。未来可以想象,老馆依旧爆满,新馆可能无法达到预想。


一旦有“新馆”之念,必是各地新区疯抢的“香饽饽”——具备充足的空间。所以,无论沣东新城的昆明池、秦汉新城等——若只从单维度的时间来看,历史渊源都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陕博进城”的启发


从1991年开馆至今,陕历博已走过三十年风雨。学者张宝通一直反对“东扩”,他表示:


省政府西迁已是势在必行,那么,我们更建议将陕西历史博物馆迁入省政府大院,建一个新馆,带动“皇城复兴”,把唐皇城打造成抢救、保存、研究、再现、展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城,打造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标识地。


“迁建是个大问题,不要急于决策,应当广泛听取民意,和省府西迁、西咸一体化、唐皇城复兴统筹考虑,不要给西安造成历史遗憾。”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水天一色的世博园◎图/堂颂摄影(版权所有)


从这点来看,有呼声的汉长安城遗址,根本不具备任何开发的可能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唐大明宫遗址,同样面临遗址区无法大建设的可能


目前的省府,是当年的秦王府旧址。有城墙、城壕,内部布局肃穆严整,园林景致如画,与西安明城墙一起形成“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


1949年之后,这里也辟了新城广场。省府东西两侧的皇城东路、西路和新城广场南侧,秦王府内城部分城墙依旧矗立。2003年,明秦王府城墙遗址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扩”生变?陕西历史博物馆选址,再起波澜的背后…

▲陕西省政府所在地,是“明秦王府”


第一,与古城墙构成世界级文化坐标:西安城墙,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古代城垣之一。城墙内,有众多历史古迹形成真正的文化集群。若选址新区,无异成为文化“孤岛”。


第二,六百多年地脉历史的传承古今:这里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秦王府,新馆成为世界级博物馆最坚实的基础。纵观世界五大博物馆,无一不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沉淀。


第三,四百多亩的面积满足功能所需:不仅可充分满足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抢救、保存、研究、再现和展示等功能。其历史跨度从明朝直到近代,亦是时代建筑博物馆。


实际上,西安中心城区几无土地,且拆迁改造难度巨大。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可见一斑。这些,都是“陕博进城”或者“原地扩建”的最大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历史博物馆   陕西   秦王   皇城   陕西省   省府   西安   城墙   遗址   中国   波澜   博物馆   国家   城市   文化   历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