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两个月前,许小年在中欧校友总会的一次线上分享中说,“大萧条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近日,许小年又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最为紧迫的是救济而不是刺激。”

从事商业管理十几年的我,对今年的经济衰退,尤其是实体商业的彻骨亦是深有感触。

疫情中的停业本已使商业实体断了半条命,但后续的消费恢复才是压倒商业体的最后稻草。客流恢复缓慢,营收不抵支出,房租断缴,门店倒闭潮出现。商业体空置率上升,压力之下,裁员降薪不断。

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困难的时刻,到了。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就在上个月,我被辞职了。

就职的商管公司,由于竞争、疫情和其他前期遗留的客观问题,经营一直较为困难。在与总部空降领导的理念冲突和公司减员降薪的潜台词背景下,我也就顺利的被离职了。

但我所在的行业中,却因为实体门店的消费回暖缓慢,各大商业实体自身难保,想方设法减员降耗增收还来不及,更谈不上招人了。

原本疫情之前有意跳槽的各类职场英雄,都纷纷歇菜,保住工作就是保命,曾经喊了多少年的口号,今年成了现实。

今年职场的金三银四,却成了所有职场人的奢望,但等待的时间,却更漫长。

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不敢一日断粮。

于是,我成功的非标准就业了。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自媒体作者成了我的非标准就业

幸好我还有点汉语言文学的底子。

在2018年的时候,因为家父手术治疗,也曾辗转辞职,当时为救困,为了挣点买菜钱,便成了自媒体撰稿人。一段时间的笔耕不辍,倒也成了两大平台的优质原创作者。

后来到某连锁商业集团的项目上负责开业筹备,没日没夜,也就中断了近一年写作。所幸账号还在,这次失业,便再一次敲起键盘,重拾我的自媒体之路。

有些基础的我,短短一个月,便也写出了几篇阅读量数十万的爆款文,收益也相比一年前有所提升。算下来,一个月的买菜钱也算是挣到了。

只是这一次,堂主也深知年过四十,又逢疫情,再找合适工作绝非易事。便也希望能将自媒体这条路走下去,或许真能实现副业转正呢?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会写文章的做自媒体,会跑腿的就只能去送外卖了。

著名实业家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物业当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上班了。这是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困境,年轻人不能老是去送外卖!"

其实,玻璃大王不明白的道理很简单,随着城市生存的成本越来越高,工厂操作工的工资已经负担不了这一代进程务工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了。

对人到中年不如狗的年龄来说,外卖跑腿的时间自由和收入都是一种既无奈又不错的选择

曾经是银行中层管理的梁智俐,受实体银行业务萎缩影响,便从银行辞职创业,成立投资公司。

谁知后来,创业公司业务萎缩经营难以为继。但辞职之后的梁智俐每月要还2万多元的银行贷款,又恰好碰到疫情,工作难找,妻子淘宝上的童装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家里还有4岁的小孩要养。

无奈之下,梁智俐选择当了外卖骑手,开始跑写字楼送外卖。从开始一个月的2000元,到成为外卖站点的副站长,现在也能月挣5000多元了。

疫情之下,外卖骑手成了白领们的"副业刚需"。有统计显示,疫情期间许多就业者通过送外卖摆脱眼前的失业困境。比如在湖北,新注册骑手中,来源前三行业为服务业、消费品和制造,其中来自服务业的转型者占比36%。

根据调查,95后群体中送外卖主要是为梦想蓄水,而在49岁以上的群体中,送外卖的第一大原因是由于失业

遭遇职场"中年危机",非标准就业成为失业家庭生存的唯一支柱。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有车跑滴滴也是不错的选择。

原本每天上下班开车的白领们,突然失业,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也就不得不向生活屈服了。据北京的滴滴司机表示,疫情后司机数量增加了23万,可见又有更多为生活奔波的人选择了滴滴。

记得16年的时候,堂主身负房贷、车贷和家庭开销,为了多挣点家用,每天下班后晚上便出去跑几个小时的滴滴。那时的滴滴还不用双证,每个月去掉油钱也还能挣个一到两千元,多少家里的买菜钱是有了。

其实,堂主早前的一百多篇自媒体文章,正是结合自己的滴滴兼职生涯和关注这个行业的政策变化所写,我的两个平台的优质原创,也正是通过写滴滴和网约车实现的。

其实如今的滴滴,因为受双证(指网约车证、网约车驾驶员证)合规的入门约束,早已不是4年前的风光了。由于受疫情管控外出的人减少,双证违规不派单和查违处罚的各种打压下,短期内想靠滴滴兼职的可能大大减低了

当然不排除在一部分城市并没有严管不合规网约车的背景下,失业跑滴滴仍是不错的选择。

我“非标准就业”了!在上班的你,还好吗?

摆地摊更是失业生存的托底之选。

对更多没有选择权的中年失业者或底层百姓来说,疫情后的失业求生,摆地摊变成了唯一选择了。

疫情后的经济下滑和收入下降,失业潮、降薪潮、倒闭潮阵阵袭来,地摊经济作为保就业的托底方案,又重新被各大城市解禁了。

一夜之间,无论是职业摆摊人,还是白领兼职创收的,或者宝妈带娃打酱油的,将城市重新带回了充满烟火气的时代。成都地摊直播网红傅傅,用摆摊挣来的钱给自己买了一辆奥迪,也算成了无数摊主们的膜拜和追赶目标了。

成都开放地摊两个月增加近10万就业岗位,一城解决10万就业,地摊经济若加以有序管理引导,全国各城,该解决多少就业呢?

当然,地摊经济解决的就业,主要还是针对社会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来说,还是不够的。

另外,还有类似货拉拉、顺风车、直播带货、主播、微商等等,和自媒体、摆地摊、跑滴滴、送外卖一样,都为各种的失业大军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写在最后:

失业危机下,我们在非标准就业。

没有一纸合约,时间相对自由,顺带可以接送娃娃上下学,也还能挣点钱家用,被专家学者们称作"零工经济"、"灵活就业"、"非标准就业"的群体,正在坚持着

他们有的等待再次转正的就业,有的希望实现副业转正,但都是为了活下去。

这个2020,我们非标准就业了,还在职场上奔波的你,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骑手   堂主   副业   人到中年   摆地摊   疫情   地摊   外卖   实体   兼职   群体   媒体   商业   城市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