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想回来,俞敏洪支招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工资应比城里高30%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华为员工为什么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甚至去了几年还不愿意回来?

相比于城市,无数优秀教师却不愿意呆在乡村,以至于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日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提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时候,为了让更多优秀的老师到乡村去教学,俞敏洪建议:乡村教师的工资必须比城市的老师工资高出30%

其实,俞敏洪所提的问题,正是当下农村教育的客观现状,优秀教师留不住,家长将子女想方设法送到城里去上学,不仅教育成本急剧攀升,而且农村孩子通过上学改变未来的通道却越来越窄。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少了

城乡教育落差之大,刘强东有着切身感受。

一次,刘强东给自己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了1000万的贫困学生助学金,但两年过去了,学校领导却告诉他,这钱发不出去,因为没人申请

刘强东的助学金没人申请的原因是,“现在能到人大上大学的,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连30%都没有了”。

但刘强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班里的70%学生来自于农村,国家给的一两个贫困生补助,大家都在争抢

贫困助学金发不出去让刘强东震撼了,他经过一番了解调查,发现现在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面对如今的乡村教育现状,刘强东感慨地说,“你是从幼儿园那一刻起,你就被城里的孩子远远地甩到了后面,你很难考上大学。”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当然跟乡村教育留不住优秀教师有关

于是,刘强东将京东的客服中心搬到了自己的家乡小县城,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产业链。

更重要的是,刘强东还捐款超过一个亿,不仅将被称为中学里的“清华北大”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引入宿迁,还为家乡建立幼儿园、小学、养老院等基础设施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刘强东为每个老师都提供免费住宿,装修好的房子老师拎包入住即可;对连续工作十年并获得过两次优秀老师的,刘强东还直接赠送该老师一套精装修的房子

其实刘强东捐资办学的思路,和俞敏洪提出的“乡村教师的工资必须比城市的老师工资高出30%”的建议,殊途同归。

任正非:无欲则刚是违背人性的

国内科技领军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说过,“无欲则刚是违背人性的”,人往高处走,教师也有家庭,也有子女,也希望能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人性

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交通状况、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让一些优秀教师在农村很难坚持下去。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但华为却有很多90后,自告奋勇地请求到中东和非洲这样落后的市场去奋斗,他们在那里与贫穷、疟疾、战乱在一起,但他们从来没有人吵着要回来,甚至是不愿意回来

华为很多年轻人自告奋勇去非洲、中东等艰苦地区奋斗的案例,其实可以为乡村教育的困境提供一点借鉴

华为人为什么愿意到艰苦地区去奋斗呢?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访谈过大批华为的90后年轻人,其中一位有个小伙子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

这位90后的想法很简单,最初他选择去非洲是因为非洲的待遇高, 三年就能赚够100万,然后就打算辞职和华为拜拜,自己再去美国留学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没错,这就是最真实的、人性最基础的欲望,也就是任正非的那句名言,“奋斗的目的是为过幸福生活”,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

但后来这个小伙子已经在非洲干了5年了,赚的钱早已超过他最初的小目标,但他已经不想走了。

为什么?小伙子说,第二年他就被提拔了

他在非洲,不但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更实现了自己事业成长的欲望,或者说权力的欲望。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任正非: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事实上,华为也曾有过“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的情况,因为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

为解决这个问题,任正非下令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并调整了非洲与上海、北京的“将军”的标准,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

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任正非说道。

这正是任正非倡导的华为“奋斗者文化”,“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绝不亏待雷锋”,这才让无数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奔赴到华为各个艰苦的一线去战斗,才有了今天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然而,对比一下我们当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在城乡的差别,却恰恰就是“奋斗了却实现不了幸福生活”,恰恰是“奉献的雷锋被亏待了”。

所以,无数优秀教师在农村待不下去,这也就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了“寒门再无仕子”说法。

倘若俞敏洪的“乡村教师薪资至少要比城里高30%”建议得以实现,那么,就如华为无数年轻人奔赴中东、非洲等艰苦地区一样,相信很多人也不愿意急吼吼的往城里跑了吧。

任正非:华为非洲员工不愿回,俞敏洪也谈乡村教育:工资要高30%

写在最后

其实,俞敏洪对乡村教育的建议,和华为在外派员工到艰苦地区的激励上,本质上都是对人性的尊重

任正非直言:“我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在任正非的心中,华为是大家的,是每一个人的,他理解每一个华为奋斗者的渴望,所以成了中国最会分钱的老板,华为也成了世界一流的公司,这便是任正非最大的私欲!

不得不说,任正非才是最懂人性的激励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华为   非洲   乡村   林分   奋斗者   员工   中东   城乡   优秀教师   艰苦   城里   将军   人性   工资   老师   地区   科技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