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1994年6月5日,兰州铁路局中卫工务段张克智代表中卫固沙林场,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手中接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单位”证书。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开通初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风沙漫道、阻断行车。国外专家曾经预言, 这条铁路用不了30年就会消失。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如今60多年过去了,包兰铁路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运力充沛、沿线风景如画。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沙坡头参观游玩,景区年平均收入约30亿元。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一片麦草方格,一条铁路,一个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

治沙,因包兰铁路而起

从前的沙坡头一年四季风沙不断,沙尘逼近城区中心,郊区村庄纷纷迁离,“沙进人退”势不可挡。为确保包兰铁路畅通和沿线百姓安居, 1956年,铁路部门成立中卫固沙林场开始了艰苦的治沙防沙斗争。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1966年3月,中卫固沙林场职工在铁路两旁植树。(宁夏日报资料照片)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在沙漠中路轨常常受到流沙侵袭,无法正常行车。曾有国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预言依据非常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段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厘米至15厘米。

这一难题,也曾困扰着中卫固沙林场的干部职工和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为了破解这一世界难题,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员和中卫人民开始了与沙漠的抗衡。

固沙,麦草方格征服世界

时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翁元庆和西北勘测设计分局工程师赵性存,在包兰铁路开建之前就来到了中卫。因为他们的到来与驻扎,这里建立起了“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我国第一个以防沙治沙为主题的专业科研单位。收集气象资料、摸清沙丘类型和活动规律、进行沙漠路基试验和植物固沙研究……一项项艰巨的任务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翁元庆特意邀请了中卫固沙林场的技术人员张宗朗等人一同攻坚克难。

他们先后采取高立式栅栏、片石压沙、植物黏土等治沙手段,均未奏效。在三代铁路治沙人接力奋斗中,终于创造出1米×1米的“麦草方格”固沙工艺,并在包兰铁路沙坡头段建立卵石防火带、风沙育草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站在沙坡头旅游区北眺,铁路两侧的麦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

麦草方格的出现是个偶然。1957年,林场职工和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始尝试平铺式沙障试验,选用麦草和稻草做材料,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次闲暇之余,林场职工在沙漠中扎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字样,风暴过后,竟意外发现几个字当中,只有方块形的字没有被沙子埋没。受到了某种启示,林场职工开始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试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从“魔方”到“五带”

麦草方格让人类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流沙面前,但对抗流沙仅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

由于麦草方格紧靠在铁路边上,蒸汽机的炉渣和轮毂摩擦铁轨的火星对草生植物有极大的威胁。固沙林场职工们就在麦草方格上压卵石、炉渣等材料,铺设出一条卵石防火带。防火带外,是正在建设中的灌溉造林带。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沙障也容易被埋怎么办?再扎一道麦草方格,封沙育草……伴随着一路破解难题,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现在生长于麦草方格上的植物,是由“千挑万选”而得来。花棒、柠条、沙拐枣……每个树种的选定,都离不开张宗朗等人前往沙漠深处的“探险”。在中卫固沙林场场史资料中,张宗朗曾9次深入腾格里沙漠考察,带回来了十几种沙生植物的种子和标本,并先后“破译”了花棒、柠条等野生植物的生物“密码”,培育出了用于沙丘造林的大批苗木。

1993年5月5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中卫。瞬间风速达到每秒37.9米,能见度为0米。沙尘暴结束后,封沙育草带局部破坏,前沿阻沙带20%-30%遭破坏,但前三带和包兰铁路却没有受到沙尘暴侵袭的痕迹。

截至目前,中卫固沙林场扎设半隐蔽式格状草 5.5万公顷,培育沙生植物 7000多万株;在腾格里沙漠植树造林 5000余万株,建设林区面积 16912公顷;在沙层厚度达86毫米至100毫米的铁路线路两侧建起长 16公里、宽800米的“五带一体”防护林带;沿着迎水桥至一碗泉铁路线路,建成 58.3公里长的一条“绿色长廊”。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2017年,在迎水桥至沙坡头区段的铁路北侧,花砖垒砌而成了1.5米高、3公里长的高立式挡沙墙。依托麦草方格建立起来的这种固定挡沙墙可阻挡住95%的流沙,主要适用于戈壁封沙林地带,未来也会因地制宜地推广。

对于人工制作“沙结皮”的探索也有了成果。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副场长郜永贵介绍,麦草方格也是有寿命的,一般3年就退掉了,如果能形成‘沙结皮’就不怕退化了,但‘沙结皮’自然形成需要20年的时间。科研人员在人工制作‘沙结皮’的试验过程中,也尝试过沥青、水玻璃固沙、DBP固沙剂等化学方法,但都表现出一个共性:草本植物难以生长。”

他们开始了新的寻找:哪种材料既适合制作“沙结皮”,又利于植物生长。绿洲耕作土进入郜永贵等科研人员的视野。用绿洲耕作土为基础原料,配以辅料,撒3至5厘米厚,3年后便可长出草本植被,过渡成天然结皮。目前,在“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中被破坏部分,都已用这种人工“沙结皮”取而代之,成为继麦草方格之后的固沙新途径。

林场人在探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也在探索。他们从藻类、地衣、藓类结皮中提取最适合结皮的微生物和藻类,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将其制成释剂,喷洒在麦草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以形成土壤结皮,通过“生物地毯”保护荒漠生态。

治沙的方式在创新,区域也从包兰铁路沿线逐步延展开来。如今,包兰铁路这条“绿色长廊”化身一道“分水岭”,把腾格里沙漠和中卫市区分割开来,形成了沙、水、人共生共存的局面。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路畅行60载


沙坡头景区因铁路治沙事迹享誉全国,中卫市沙坡头城区免受风沙侵害,这块“大漠边塞”化身“塞上江南”,一举成为全国最具旅游价值的美丽城市!

如今腾格里沙漠中卫段,已不再是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固沙麦草方格护佑钢铁长龙穿行于绿色长廊中。向治沙英雄们致敬!

资料来源:吴忠日报、人民铁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卫   沙层   沙漠   铁路   麦草   卵石   方格   沙丘   林场   流沙   沙尘暴   风沙   长廊   中国   职工   人类   植物   奇迹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