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前不久, 一则“斯诺登个人回忆录在美发售,随即因‘违反保密协议’而被美司法部起诉”的新闻引起了大众的围观。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斯诺登自传《永久记录(Permanent Record)》

新闻还透露,正因为司法部这一举动,本来反响平平的新书一下子跃居亚马逊榜首。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斯诺登接受电视节目崔娃秀采访 视频来源: @真不是Not小月月

斯诺登是谁? 为什么他的举动会引起美国政府如此强烈的反响?

答:这是个让美国情报机构十分挠头的人物,准确地说,是工龄长达七年、赚钱多到失去意义、曾一度站在世界顶端却最终“叛逃”的前国安局特工。

2013年6月,时任国安局系统管理员(实为科技间谍)的斯诺登携带存有大量机密档案的存储卡前往香港,面对《卫报》和《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镜头大爆美国秘密监听全世界的丑闻,一时间舆论哗然。这就是当年著名的“棱镜门”事件。

棱镜计划(PRISM):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 ,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随后,斯诺登在转机逃往厄瓜多尔避难时被美国取消了护照,被迫留在了俄罗斯,也由此开启了持续至今的流亡生涯。

没想到时隔六年,这位轰动一时的传奇人物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竟是因为出了本书。书名《永久记录》,讲述了科技时代所有人的网络隐私数据将被永久保存、被未知的对象随时翻阅的一种细思极恐的现状;同时作为一本自传,斯诺登不可避免地回顾了当年泄密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促使他完成这一“使命”背后的原因,包括童年时代即被父亲灌输的对于科技的责任感、根正苗红公务员家庭出身培养出的对美国宪法精神的坚持、早期互联网文化蕴含的自由平等思想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等等。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永久记录》简体中文版

而且,貌似文笔还不错。本以为一名科技间谍、理工科宅男写的传记,会多少有些乏味,哪知道《纽约时报》都评价说:“全书在叙述上充满吸引力……读起来就像是一部充满文学性的惊悚小说……”

《华盛顿邮报》表示赞同:“扣人心弦的一本书……斯诺登展示了他的本领,他可以用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语言,解释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他认为他们所构成的威胁。”

到底什么样的叙述风格能得到如此好评,我们摘出一些片段来品品,比如作者回忆如何有惊无险地在国安局大楼里“窃取”数据:

我可以随便找到理由来使用这些笨重可靠的机器,例如宣称我想要确定“心跳”能在旧版作业系统使用。毕竟,不是国安局网站的每个人都有一部新的“精简型计算机”。如果想要戴尔执行民间版的“心跳”呢?或者说,假如中情局或联邦调查局,或者一些同样落后的机构想要使用它们呢?在测试兼容性的伪装下,我可以把档案转移到这些旧计算机,我怎样进行搜寻、过滤和组织都可以,只要我小心一点就好了。当我要把其中一部笨重的计算机搬回我的办公桌时,经过一名大力主张不要使用那些计算机的IT主管,他把我拦下来,问我要用它做什么。“窃取机密。”我回答。我们两人都笑了。

对于个人资料将被永远留存、网络隐私得不到安全保障的担忧:

早在出生前,当科技侦测到我们在子宫里,我们便开始创造这份资料,即使在我们死后,我们的资料仍不断增加。当然,我们有意识制造的记忆、选择保存的记录,不过是我们人生被企业与政府的监控所挖出来的信息中的一个小碎片,而大多是无意识地,或是未经我们同意。

我们是地球历史上首度遭遇这种情况的人,是首度背负永久档案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被收集的记录将永远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特殊责任。我们必须确保自己过去的记录不会被用来对付我们,或者对付我们的子孙。

以及与“硬核间谍”形象极其不符、张口就来的甜腻告白:

这就是我的人生。但在二零一四年的寒冷冬季,我的人生变得明亮了,因为琳赛来看我,这是我们自夏威夷分开以来第一次相见。我试图不要有太多期待,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值得拥有这种机会;我唯一值得的是被甩个大耳光。但是,当我一打开门,她用手抚摸我的脸颊,我告诉她,我爱她。“嘘,”她说,“我知道。”我们无声地拥抱彼此,每次呼吸都像是承诺要弥补失去的时光。从那时起,我的世界就变成她的了。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2014年,斯诺登女友琳赛来到俄罗斯;2017年,二人结婚 视频来源:纪录片《第四公民》(Citizen Four)

“从那时起,我的世界就变成她的了...... ”

不得不说,这个水平堪与隔壁情话大师王小波先生过过招了。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王小波著名语录(致李银河):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截至目前,《永久记录》英文原版在亚马逊的评分是4.7 (满分5),在豆瓣上也拿到了8.8的成绩,向来以严苛著称的豆瓣网友评价道”干湿货都够多,作为自传远远达标。这般洞察、文笔和阅历却自诩geek太自谦了” 。(Nightwing)

无疑,作为自传来说斯诺登交上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同时也意味着,这名传奇间谍的身上即将多出一个新的标签:畅销书作家。

其实,如果仔细盘点的话,我们会发现不少名作家都曾经有过在情报机构任职的经历,他们的人生精彩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笔下的主人公: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007之父伊恩· 弗莱明。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伊恩·弗莱明和他的詹姆斯·邦德系列

说到影史上最长盛不衰、深入人心的间谍形象,詹姆斯 · 邦德肯定位列其中。掐指一算,这位出身于军情六处,代号为007,冷酷多情、机智勇敢、且总能有美丽曼妙的邦女郎相伴的英伦特工,已经在荧屏上活跃了五十余年,收获了全球范围内横跨两个世纪的大批粉丝。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历任007及饰演者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原作者伊恩 · 弗莱明。很多人不知道,和詹姆斯 · 邦德一样,伊恩 · 弗莱明也曾是正正经经的特工。

二次大战期间,上流社会出身的弗莱明被招募进英国海军情报局,先是担任局长的私人助理,后又在1942年夏末英美联军进攻北非之际,组建起一支代号“30冲锋队”的先遣队到德军后方活动。在海军情报局,弗莱明凭借聪明才智和知识渊博混的风生水起,他不仅谙熟法语、俄语和德语,还涉猎枪支、园艺、酒食、服装;除此之外,他也相当懂得女人。

1945年11月4日,弗莱明离开了海军情报局,曾经的上司戈弗雷上将对他做出了闪光的评语:“他的热情、才能和见识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海军情报局的战时发展和组织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弗莱明前往牙买加生活。在那里,他决定根据自己过去在英国海军情报处的经历创作一部间谍小说。两个月后,这部被他称为”枯燥而又畸形的作品“诞生了。为了让作品的主人公显得迟钝而又无趣,他随手在书桌上翻起一本看起来非常无趣的书——《西印度群岛的鸟类》,然后用这本书的作者命名了小说的主人公——詹姆斯 · 邦德。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007系列第一部小说《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1953年

不同于伊恩· 弗莱明作品中的灯红酒绿、衣香鬓影,另一位英国著名间谍文学大师约翰 · 勒卡雷则以深沉内敛的文风著称,没有了007的主角光环,他故事里的人物显得真实了许多,或者说,写尽了间谍世界的冷酷无常和人物内心的彷徨与挣扎。如以冷战为背景的代表作《柏林谍影》和《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柏林谍影》(又名《冷战谍魂》),1963年

约翰 · 勒卡雷忠实于人物自白的写作风格多半要归功于他的亲身经历。其实,勒卡雷并非他的真名。原名为大卫·康威尔的勒卡雷在18岁时,便被英国军方招募,先后任职于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负责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在此期间接触无数秘密情报。因此,勒卡雷对于那个真实的间谍世界可谓再熟悉不过,他故事里的主人公通常总是看似乏味枯燥,实则冷静缜密,于不动声色间观察周遭的一切事物,辨别自己需要的信息。

]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加里 · 奥德曼等主演《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剧照

供职于情报机构的经历自然会成为作家们笔下最宝贵的素材,不过,有时候也会给作家带来麻烦。勒卡雷曾回忆说,自己遭遇过前情报组织领导当着其他人的面吐槽他:“就是这位年轻的大卫,以及他的个人喜好,使得情报局在招募合适官员和获取资源上都变得更加困难了。他们读他那些书,然后就打消了念头。真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了。”

当然,这种温和的吐槽还算小事,同为间谍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差点因为小说中“精准描绘了英国大使馆情报主管与外勤特工之间的关系”而遭情报组织起诉。

又是起诉?这一幕是不是和我们的文章开头着实相似。

虽然相爱相杀,间谍转行成为作家对于情报部门来说倒还不算最麻烦的事情。勒卡雷回忆曾经接受过这样一个采访:“先生,在您最新的那部小说里,您的一个角色说,如果他以能够写作,就不会变成叛徒了。那么,能不能请您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没能写作,您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而在给这个危险的问题思考一个安全答案时,勒卡雷心想

我们的情报组织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我们这些转向文学界的叛徒。与其他任何可能掀起腥风血雨的方式相比,写作简直像小孩玩积木一样人畜无害。有多少处境困难的间谍希望爱德华·斯诺登当初选择去写小说啊。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2013年斯诺登接受《卫报》采访 视频来源:纪录片《第四公民》(Citizen Four)

如今来看,斯诺登确实也开始了作家生涯的第一步,尽管这只是本自传,可谁知道假以时日,这位演绎了当代传奇故事的主人公会不会也摇身一变成为间谍文学届的冉冉新星?

毕竟,他近乎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样的壮举,精彩程度可一点也不亚于007。

【推荐阅读】

最能培养作家的地方,一是文学院,二是情报局

“棱镜门”主角爱德华•斯诺登首次详述泄密全历程

揭露美国监控系统窃取隐私的真相

警示大众重新思考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情报局   华盛顿邮报   联邦调查局   司法部   詹姆斯   作家   棱镜   文学院   美国   自传   间谍   特工   主人公   海军   情报   地方   科技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