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1922年的某个下午,罗斯托夫伯爵被送出克里姆林宫的大门。


他来到红场上,凉爽的天气格外宜人。伯爵边走边像游泳一般双肩往后一收,长长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步履没有丝毫停滞。


两位士兵护送他向大都会酒店走去。


罗斯托夫伯爵因一首诗获罪,被判终生软禁于他最喜欢的大都会酒店。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进到大堂,一路的服务人员都惊呆了看着伯爵。他常住的豪华套房,客厅的落地窗高达八英尺,刚好可以俯瞰广场——而这一次,他被带往狭窄的杂物间。那将成为他后半生的居所。


房子小得转不开身,伯爵在里面翻开了《蒙田随笔集》。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蒙田随笔记》

蒙田 著


第一天,他就托人搞来了舒适的床单枕头、四块香皂、法式千层酥。


然后,就是每周雷打不动地去修一次头发。


虽然身处有限空间,他没有发疯、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努力保持精神生活品质,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伯爵在大酒店被软禁了漫长的32年。


从“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初生,到东西方冷战格局初步形成。


这正是俄国最动荡的时期,政体更迭,法规条陈的频繁更换,各色人物粉墨登场。


伯爵,因一首影射新政权的诗歌而获罪的人,一个“旧贵族”“前人民”,在动荡不堪的年代,反而因软禁得以安身立命,“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大都会酒店仿佛整个俄国的缩影,伯爵化作这里的暗夜星辰。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他在这里收获真挚的友情:暴躁而对美食颇有研究的主厨埃米尔,有着一双修长的手的主管安德烈,而他自己出色地担起了领班的工作。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三巨头”。


他在这里收获久经时光考验的爱情:女演员安娜虽为了保全自己,几次倒戈于不同权贵,大起大落而精神弥坚,与伯爵相伴至老去。


他在这里收获可贵的亲情:古灵精怪的少女尼娜,在伯爵被软禁的第二天坐到了他的餐桌前,他们成为了朋友。


临别时,他将祖母留下的望远镜送给她,她则把自己在这最重要的宝贝,酒店的万能钥匙送给他。


从两件礼物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了解对方,两人都表示会将这礼物珍藏终生。


多年后,尼娜长大,她冷静务实,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成长为革命旗手的她,也难逃丈夫被流放的命运。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她将女儿索菲亚托付伯爵,说一个月后来领回她,从此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结。


尼娜没有在一个月后回来。一晃十几年,索菲亚从一个与母亲分离,沉默的孩子,成长为一位优雅的音乐家。


伯爵与索菲亚成为了父女。


裁缝玛丽娜成为索菲亚酒店里的“母亲”,给予了她无数的陪伴。


还有大都会酒店外的人:上进心的政府高官奥希普,拜托伯爵私下辅导自己欧美文化,一年又一年,其学习的内容也是美苏关系的一面镜子……


还有伯爵的年少好友米什卡,一个理想主义诗人,在“十月革命”后,苏联重塑未来的初期,他被深深鼓舞,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时代建设中。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他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而他们的命运何其相似——米什卡一度被委以重任,却因拒绝对契诃夫原文作出修改,被流放西伯利亚至死。


米什卡一死,伯爵再无见证过他少年时光的朋友。


他为挚友落泪:一个在他所处的时代却没有任何属于他的时刻的人流泪。


“他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公正,却仍无意谴责这个世界。”而伯爵自己亦是如此。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莫斯科绅士》让人联想到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


小说还原了一个昨日的世界,那里尚存人类文明的高贵,伯爵和茨威格一样,都是旧日星辰的仰望者。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 著


小说格局宏大,叙事精美,呈现了俄国32年变迁,展现出个体在时代洪流里的人生起伏,富有戏剧张力。


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段落,葡萄酒的标签因是“贵族特权的标志”,通通被迫撕掉,“从今以后,只卖红、白两种酒。”


作者借伯爵之口讽刺:


“奢华是一种极其顽固,也极其狡诈的力量。当皇帝被人从御阶上拖下来扔到大街上,奢华会谦卑地低下它的头。然而,经过长期的隐忍,它又会替新上台的领袖披上华丽的外衣,赞美他高贵的外表,并建议他多佩戴几枚勋章。”


谈到俄国除了伏特加对世界还有什么贡献?


伯爵说了三个:文学有托尔斯泰和契诃夫,音乐有柴可夫斯基,美食有鱼子酱。


多年后伯爵的老友米什卡补充了一项:火烧莫斯科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你想象得出拿破仑当时脸上的表情吗?凌晨两点他被人从梦中叫醒,数小时前被他占领的这座城市已经被它自己的人民一把点燃,正在熊熊燃烧。”


米什卡无声地笑了:“这太符合俄罗斯人的性格了。在三十年代,当他们宣布要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时候,一半的农民宁可把自己的牲畜杀了,也不愿把它们交给合作社。”


“记住我这句话,我的朋友,这绝不会是莫斯科最后一次被我们自己人烧为平地。”


这样深刻探讨俄国民族性的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埃默·托尔斯。


他曾从事金融业二十年,在2011年推出长篇处女作《上流法则》,摘下菲茨杰拉德奖,收获好评无数。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上流法则》

埃默·托尔斯

博集天卷出品

延续《上流法则》中何为高贵、何为秩序的主题,托尔斯挑战了一个更为宏大的史诗叙事,写作技巧愈发纯熟。


《莫斯科绅士》中充满了风趣幽默的桥段、闪闪发光的人物和精致迷人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之为人的意义。


《泰晤士报》评论:“这是一本关于摆脱世俗的书,有着绝妙的结构和精致的文风……这一切都让人联想到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那场关于诗的审判。


伯爵本可留在巴黎免于后来的一切,却仍然选择回到俄国。


审判者:你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它实际上是在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你同意这种分析吗?


伯爵:每一首诗都是对人们的号召。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审判者:“在场的许多人会因为发现你如此富有魅力而惊讶不已。可我却丝毫不觉得意外。历史告诉我们,个人魅力正是有闲阶层的终极追求。真正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居然会变成一个漫无目的的人。”


伯爵:“我一直以为,只有上帝才知道一个人的目的。”


审判者对他的挖苦却像是他一生的判词与褒奖。他最终的命运又会如何?当他垂垂老矣时如何看待自己的际遇?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真实俄国诗人雅可夫斯基,伯爵当之无愧做到了他的诗所希望的:“照亮每一个地方,照亮末日最黑暗的深处,照吧——”


推荐阅读


他因一首诗歌获罪,被软禁在酒店32年,却成了全俄罗斯最幸运的人


《莫斯科绅士》

埃默·托尔斯 著

博集天卷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布达佩斯   索菲亚   罗斯托夫   俄国   莫斯科   酒店   目的   俄罗斯   大都会   上流   伯爵   剧照   绅士   法则   诗歌   幸运   命运   时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