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这几天,全运会激战正酣,大家讨论的也不少。


在我们的王牌项目上,全运会的水平本身就不输奥运会。


比如,内卷之王乒乓球队。


随便一个省队选手,去了大部分国家,那就是冠军拿到手软。


前几天的女乒团体赛中,没有奥运选手的辽宁队,先后击败了女团冠军王曼昱领衔的黑龙江队、女单亚军孙颖莎领衔的河北队、女单冠军陈梦领衔的山东队,获得了冠军。


所以说,乒乓球水平最高,夺冠难度最大的比赛,其实是全运会。


除此之外,中国飞人苏炳添终于圆梦全运会,也频上热搜。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大家可能想不到,苏神作为中国田径的骄傲,刘翔之后的又一个中国飞人,到了32岁,才获得了第一枚全运会金牌。


回顾苏神的全运会比赛史,也是一部辛酸的失败史。


2009年山东全运会,20岁的苏炳添初出茅庐,轻松闯进决赛,最终以10秒52获得第六名。


2013年辽宁全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跑出10秒12,输给了老大哥张培萌,后者的夺冠成绩为10秒08。


2017年的天津,苏炳添当时已经打开10秒,是全国纪录的保持者,可夺冠热门的他,在决赛跑出10秒10,输给了好兄弟谢震业,再次收获亚军。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不只是全运会,苏神在奥运会上也是命途多舛。


2012年伦敦,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但遗憾的止步半决赛。


2016年里约,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再次失去进入决赛的机会。


这些年来,他的目标没有变过,就是成为亚洲第一位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直到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苏神终于实现了梦想,跑出了9秒83的亚洲新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并获得了第六名。


百米短跑,作为奥运桂冠上的明珠,选的就是这个星球上跑得最快的人。


迄今为止,能跑进10秒的,不过130多人,而能跑进9秒83的,不过12人。


在全运会夺冠后,苏炳添说32岁也可以跑得更快,告诉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因为就连苏神这样有天赋的选手,也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直到32岁,才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靠着就是不断的坚持。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真正的努力,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来自李思圆的《做一个能扛事的成年人》。


运动员们的训练很枯燥,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正所谓百炼成钢。


普通人也一样,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成绩,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肯定不行。


努力不难,但日复一日的坚持很难,希望大家共勉。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真正的努力,是日复一日地坚持





01




跟一个优秀的作者聊天。我问她,如何才能有更好的写作灵感。她告诉我说,灵感这个东西,几乎是不存在的,它表面上看,仿佛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其实你必须靠日积月累,才有可能找到浑然天成,甚至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比如有的作者,心情好时,可能会写几个字,闲来无事时,也会写几段话,甚至是兴致来了时,说不定会一口气写下五千字。


但他们最终都很难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原因就在于不够坚持。真正的写作高手,并不存在所谓的情绪,也不存在忙到没空,更不存在兴致不好的时刻。总之,他们已经养成了每天定量练笔和积累的习惯。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有几句话说,在这个世上,一共有三种人。第一种人,不努力;第二种人,间歇性努力;第三种人,持续性努力。


大多数人既不是完全不努力,也无法做到时时刻刻自律,所以他们就徘徊在努力一下,又放纵一下的反复循环中。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想要做成和做好,并不难,难的是你要做到日复一日地去努力和坚持。




02




因为长期久坐,我决定不乘电梯,每天爬爬楼梯,既活动筋骨,也锻炼身体。


原本我坚持了一段时间,虽然楼层有些高,爬楼梯的时间也比较长,但因为每天都在坚持,所以呼吸还算顺畅,腿脚也有力,能一次性爬到顶。


但恰好有几天我出差,所以就没锻炼,而且我还窃喜可以偷一下懒,当我回来后再去爬楼梯,感觉完全变了。


不仅呼吸变得急促,而且整个人感到非常疲惫,中途还休息了好几次。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其实,无论你做任何锻炼,最重要的不是你今天是否坚持了,还是你明天是否坚持了,而是你每一天都要去坚持。


运动就跟吃饭一样,你每天只有吃了饭才有力气,当然你每天只有运动后身体才会有被训练过后的舒适感。


吃一顿饭只能管一顿的饱,做一次锻炼也只能管一次的轻松,在努力这件事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吃老本这回事。


常常有人问,为什么锻炼身体,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其实,锻炼一定会有效果,但前提是你每天都要去坚持,如果你只是间歇性地去努力,当然就有事倍功半的吃力感。




03




前些日子,看到一档节目中提到,一个钢琴家,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师,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无论当天的行程安排得多紧,或者忙到多晚,又或者有什么紧急的事,他有个如铁一般的规律,那就是每天必须进行常规两三个小时的弹琴训练。


有一次有个嘉宾和这位钢琴家录节目,原本已经录到晚上十二点多,两个人都非常困,也非常累了,正当这个嘉宾准备睡觉时,发现这个钢琴家坐下来,开始专注地弹起琴来,时间弹够了,弹好了,才允许自己休息。


有一句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在学一项技艺时,普通人不仅水平不高,而且还总想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有了厌倦,坚持不了就放弃。


越是优秀的人,哪怕他们已经有了超高的水平,也要在每一天保持努力和精进,丝毫不敢松懈。


许多人总以为,越是厉害的人,越不需要勤奋。


其实,人跟人之间,在天赋和才华上,并没有天大的差异,如果你可以做到日复一日去努力,也就超越了这世界上90%半途而废的人。





043




努力,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


任何人都有过努力的体验,三分钟热度来时,你可以像立马变了一个人般,要求自己必须静下来翻几页书,必须放下手机做几个运动,乃至必须腾出时间,抽出空练习半个小时的英语。


努力,同时又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


因为你的努力,也许可以持续两三天,两三周,乃至两三个月都不难,难的是每一天你都做到了坚持。


这就意味着,你每天都要克服的是自己的惰性,每天都要管住自己的不自律,甚至每天都相当于在折磨和考验自己。


32岁苏炳添西安圆梦:年轻人,不要限制自己


许多人之所以一曝十寒,之所以觉得努力没有意义,之所以对努力保有怀疑态度,恰恰在于不够坚持。


偶尔写几篇文章,就想找到源源不断的灵感,偶尔锻炼一下身体,就想立马达到长期锻炼的效果,偶尔弹一下琴,就想拥有大师级的水平和能力。


其实,所有出类拔萃的背后,都藏着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和努力。


有一句话说:“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成海。”


许多时刻,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从来都不是来自机会、运气抑或天生的能力和优势。


当你在一天天中懈怠,别人在一天天中坚持,差距就会越拉越远,最终让你望尘莫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全运会   短跑   女单   间歇性   钢琴家   西安   半决赛   中国   灵感   选手   奥运会   决赛   年轻人   水平   冠军   奥运   努力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