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第一部分 事件回顾

汕头交警这次的执法方式已经弄得全网沸沸扬扬,舆论一片哗然了,“绿化带”三个字甚至有可能会成为2019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之一。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关于这次的事件,可能还有一些网友不太清楚,我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19岁男青年无证驾驶一辆疑似假牌(据官方通报,该摩托车虽有车牌都没有机动车入户注册记录)的男装摩托车,载着20岁女青年(两人均为佩戴安全头盔)在路上行驶,看见交警设卡查车,他们便掉头逆行,最后与交警推出来的共享单车发生碰撞,两人双双倒地,伤势严重,现在仍在医院治疗。引起事件极大争议的地方除了交警的执法方式之外,还有汕头交警最开始的警情通报,宣称是摩托车与绿化带发生了碰撞才导致两人受伤的。但是在场有那么多的目击群众,在网络信息传递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解释如何能够服众?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虽然最后交警终于承认是“协警”推出共享单车阻止摩托车逃跑,才造成两人受伤的。但在全市人民已经心知肚明的情况下,直到第三次通报才愿意承认事实,恐怕会使民众对于交警部门的公信力产生极大的质疑。同时,一出事就是临时工出来背锅这样的“套路”,网友们应该也不会陌生了吧?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但是,这篇文章咱们要谈的并不是这次的事件,因为关于这件事,网络上讨论的已经够多了。咱们要跟大家谈论的是抓摩托违法行为已经背后衍生出的关于“禁摩”的那些事。


第二部分 汕头禁摩那些事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很多汕头的网友,每次一看到交警在马路上抓摩托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禁摩”,作为一个曾经有过10年摩托车龄的“工友”,我跟大家一样都有过切身体会。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汕头抓摩托甚至“疯狂”到直接到住宅小区的停车场去拖车,到一些办公楼下的停车场去拖车,很多人一觉醒来,或者下班想回家,才发现自己的摩托车早已不翼而飞。

交警拖走这些摩托车的理由很简单,这些车都是已经到报废期或者没有上牌、没有年审的摩托车。这样看,交警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处,因为这些车确实都是不符合规划的违法车辆。

事实上,在汕头官方的口径里,从未提到过“禁摩”,而是“限摩”。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根据2010年12月汕头市政府发布的汕府[2010]156号,禁止非金平、龙湖区上牌的摩托车辆进入中心城区。而众所周知,汕头市面上很多销售摩托车的门店,里面带牌销售的摩托车都是在澄海、潮阳等区域注册的,你开着这些摩托车行驶在中心城区(金平、龙湖),交警当然随时可以抓你,而且是有法可依,合情合理的!

那么汕头中心城区的摩托车是否可以上牌呢?答案是不可以!早在1999年12月,汕头交警部门就停止办理中心城区摩托车的上牌入户业务。按照摩托车报废年限为10年计算,现在市面上那些以前在中心城区上牌的摩托车,全部都是报废车!你开着报废摩托车上路,交警当然抓你没商量!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我曾经以为这是汕头交警部门的一个策略,就是通过这样的“限摩”手段:禁止非中心城区摩托车进入,以及达到报废期的摩托车自然淘汰来慢慢减少市面上的摩托车,达到不禁而自然没有的境地。但是,市面上的摩托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策略还少了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禁止市区的摩托车门店销售上述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摩托车!既然你都要限制摩托车在中心城区行驶了,那么你为何还要允许这些摩托车门店大张旗鼓地销售那些带牌(非中心城区)的摩托车?这不是跟你“限摩”的策略自相矛盾了么?就连我们普通市民都能想到这一点,我相信有关部门不会想不到吧?

当然,要求摩托车门店禁售摩托车,可能不是交警部门的职责范畴,也许是工商部门的。但是,既然要达到“限摩”的目的,要求工商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又何尝不可呢?究竟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这里我们也要打一个大问号。一边有抓不完的违规摩托车,另一边又放任着摩托车继续销售。被抓一辆,我再买一辆……这样是抓不完的。请问你“限摩”的意义何在?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接着我们来探讨汕头达到“限摩”甚至“禁摩”的地步了?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开摩托车了,但不可否认摩托车依然是方便、快捷的通勤工具。最重要的是,汕头的公共交通根本达不到满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程度。很多人都试过在马路边站了一个小时还等不来你要的那辆公共汽车吧?明明早起,却因为公共汽车无法准时到站而迟到甚至被扣工资是最让人郁闷的。

汕头的公共汽车线路少,班次少,路程长,加上早期的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经常堵车而无法准点到站,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上班族不愿意搭乘公共汽车去上班。加上轻轨因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不到150亿元而无法申请开建,只建了一段试验线就不了了之,地铁更是遥遥无期。所以这又反向催生了更多的摩托车、汽车。

在我看来,政府也许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把公交线路在全市所有道路全部铺满,覆盖,财政没钱就得想办法向省府、国家申请基建低息贷款等,还得忍受一开始会有很多线路乘客很少甚至空转的阶段,这时再辅以“限摩”的手段,人们不得已去乘坐公共汽车了,发现公共汽车也能达到他们日常生活、通勤的要求,那就会渐渐接受公交出行的方式。到那时候,再谈不谈“限摩”“禁摩”都无所谓了。

理性讨论:从汕头交警事件引发的关于禁摩的思考

当然,要做到这样的程度,可能得遇到一个特别有魄力的领导了。如果做不到,其实还有另一种方式的“限摩”,那就是放开中心城区摩托车上牌的禁令!但是以管理汽车的方式来管理摩托车。所有摩托车全部与车主实名登记,一旦有违章、违停、不戴安全头盔等,跟汽车一样要吃罚单,扣驾驶证分数!我相信这样规范化管理起来,只要可以安心上路行驶,很多车手还是愿意的。而且会大大减少现在摩托车随意变道、闯红灯的现象,因为现在他们的违法成本变高了。也能通过这样强制性的管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人们习惯了之后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那才是真正的创文啊。

关于上述观点,都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理性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汕头   交警   事件   绿化带   拖车   市面   公共汽车   交警部门   摩托车   理性   城区   策略   摩托   方式   网友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