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上周的文章《梦回2015!如何才能不浪费这轮行情》,君临给大家全面解读了2015年牛市的背景和演进逻辑,肉都给大家端到面前了~~

偏偏就有些同学自以为聪明。

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年轻人啊,还是要多学习一个。

今天就带大家再回顾一下1999-2001年的上古牛市,虽然已经过去了20年,但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甚至连摔倒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1

每过十年,逢8必有大灾。

1998年的中国,同样是天崩地裂式的灾难片现场,三座大山压得决策层几乎窒息。

第一座大山,是产能过剩。

如我们在白酒一文《阅A股白酒史,下一代酒王谁主沉浮》曾讲到过的,1980年代的时候,中国是稀缺经济。

谁尽快扩大了产能,谁就能抢先占领市场。

山西汾酒因为酿酒周期短,产能跑的最快,所以晋升为了市场化之后的第一代酒王。

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各家都在拼产能,渐渐就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只有那些头脑灵活,尽早搭建渠道分销网络的企业,才能抢到更多的市场蛋糕。

比如五粮液,还有四川长虹、中兴通讯,都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也是当时A股的十大市值龙头之一。

而那些反应比较慢的,只会按计划去扩产能的企业,注定是要被历史淘汰了。

这个问题,在机制僵化的国企中,尤为严重。

根据官方数据,那几年,国企因为产能过剩,亏损面在不断加大。

1994年,国有企业总体净盈利有900多亿元,1995年基本没有盈利,1996-1997年有40%的国企出现了严重亏损。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去产能改革,摆到了决策层的面前。

第二座大山,是亚洲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1997年从泰国刮起,连续击垮了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市场,1998年初登陆香港。

当年3月,香港恒指还有12000点,到下半年的时候已经跌至6500点,接近腰斩。

这甚至逼得香港金管局和对空基金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汇率保卫战。

眼看外围市场天天暴跌,A股自然也是人心惶惶,1998年8月17日,上证以8.36%的跌幅位居史上跌幅榜的前茅。

当然,金融风暴对于我国的基本面来说,最大的影响还是出口,而出口是我国当时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现在,这个引擎熄火了。

第三座大山,百年一遇的洪水。

1998年的大洪水持续了整个夏天,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倒塌房屋685万间。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影响程度不亚于2008年的大地震。

三座大山压下来,我国GDP逐级下行,1996年9.93%,1997年9.23%,1998年7.84%,1999年7.67%。

尤其是1999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下降至6.7%,创下新低。

此后二十年,触及过这个数字的,唯有2009年第一季度的6.4%,和2018-2019年的6.6-6.1%。

可见当时危机之深重,以至于海外“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风雨飘摇中,决策层发出了“闯地雷阵”的誓言,并大刀阔斧的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这些组合拳包括:

基建拉动投资、房地产市场化拉动内需、国企产权改革、行业重组激活市场创新力、证券发行机制松绑等等。

这些动作,每一点都可以在2015年找到对标物。

比如基建,1998年的重点是公路建设、火车提速;后来变成了高速公路和高铁;

比如扩内需,1998年的重点是房地产市场化,后来变成了汽车、家电下乡,大幅补贴新能源车;

比如调结构,1998年的重点是抓大放小,保住大国企,让小国企该破产的破产,能卖掉的卖掉,尽量减少亏损面。

后来就变成了国企混改,引入民营资本,让大国企也能够拥有持续的活力。

而对于A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降息+股市政策的松绑。

2

1996年开始,央行就在不断降息。

从1996年的10.98%,到1999年的2.25%,降息动作有7次之多,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出口形势一团糟,内需也因为国企下岗等种种原因让企业看不到希望。

预期极差,由此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这就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给市场指明方向。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对我国的南联盟大使馆实施轰炸,导致数十人死亡。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中美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对市场信心的冲击之大可以想象。

周一开盘,上证再次跳水-4.36%,逼近1000点大关。

5月16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得到决策层的批复。

5月1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专项会议,向证券公司正式传达了批复文件。

政策内容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B股及H股公司回购股票。

这是A股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得到最高决策层的政策支持,过去可都是资本主义的玩意儿啊,只能小打小闹,甚至偷偷摸摸的搞。

对于股民来说,无疑是十全大补丸,名垂青史的“5.19行情”由此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狭义的519行情只有短短的31个交易日,一个半月时间就结束了。

但他拉开的,是一个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行情。

从第一阶段的金融股,到第二阶段的科技股,到第三阶段的垃圾股,其演绎节奏跟2014-2015年的牛市一毛一样!

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而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的金融股爆发只是起到了暖场的作用。

要暖场,要吸引人气,首先得有实力。

上证指数从5月19日最低1057.7点,上涨至1999年6月30日盘中最高1756,31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为66%。

这种级别的上涨,在519行情之后,只有2007年和2015年出现过。

正是因为足够疯狂,才能逆转市场的预期,冲出圈外,吸引全民资金的大搬家,为后期的牛市行情提供足够动力。

推动牛市第一阶段的,同样是金融股。

其实当时A股只有几百只股票,那些我们熟知的银行股、证券股都还没有上市。

正儿八经的金融股只有4只:陕国投、爱建股份、鞍山信托(现安信信托)、深发展A(现平安银行)。

标的最纯正,市值最大,起龙头引领作用的,就是深发展A。

随着股市的上涨,人民日报不断的撑腰打气,指数突破1750点,超越了自1993年创下的1558点历史高度。

股民的信仰正式确立了。

3

时间进入1999年的下半年,指数出现了一波调整。

其实,这只是大盘股的调整。

而中小盘科技股却开始起飞了,这种结构性行情像极了2020年上半年的局面。

牛市进入了科技股主导的第二阶段。

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牛市毕竟是政策驱动的,基本面并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想让资金全力拥抱金融股周期股,说服力确实不足,于是等估值修复后,资金们就开始撤退了。

转而寻找更有机会的板块,找了一圈,成长预期好的科技股成了大家的共识。

支撑共识的逻辑,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美股的映射。

当时的美股,正处于纳斯达克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巅峰期,雅虎等百倍股比比皆是。

比如亚马逊,1998年6月的时候股价尚不到30美元,到1999年1月份突破了400美元,半年翻了12倍;

比如ebay,1998年1月份上市的时候为20美元,到1999年3月份暴涨到510美元,上涨了24倍!

比如美国在线,从1992年发行股票到1999年的4月份,你猜上涨了多少?710倍!

而科技股龙头微软,1990年代复权价从0.48美元上涨至26.2美元,涨幅也超过了50倍,市值超过了5000亿美元。

美股科技股的火爆,给大家打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第二条,当时中国的电信行业重组,给互联网行业的成长提供了动力。

1999年,为了激活中国电信行业僵化臃肿的躯体,引入竞争机制,决策层进行了一次大手术。

首先是原本一家垄断的中国电信总局,被分拆:寻呼业务给了中国联通,卫星业务成了中国卫通的雏形,移动业务成了中国移动的雏形。

随后,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陆续成立。

5月16日,中国移动正式挂牌成立,主营移动电话业务,5月17日,被拆得只剩固网业务的中国电信正式挂牌。

加上增强实力后的中国联通,使得中国的电信行业从此进入了三国鼎立的竞争时代。

竞争激化了活力,三家公司都开始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抢市场抢用户的阶段,不知不觉间也推动了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加速前行。

当时的三大门户发展一日千里,QQ、百度、携程纷纷创立,无疑是个充满生机的市场。

这种由改革催生的创新繁荣局面,跟2015年时的科技股爆发底层逻辑极为相似。

虽然主力资金已经达成了向科技股的抱团共识,但当时的基本面毕竟还是艰难的,所以整个1999年下半年,上证指数再次进入滞涨和调整态势。

股市的演绎,更多类似2013-2014年,或者2019-2020年的上半年。

这是一种存量资金大挪移的格局。

直到2000年1月,证券发行机制改革正式落地,发行机制逐步由计划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变。

当时证监会主席在三大报纸发了一篇署名文章,名为《为建设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市场而努力》,定好了基调。

2月,发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新股发行,50%的股份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

5月,发布《关于调整证券投资基金认购新股事项》,进一步实现发行机制市场化。

A股再次获得了上行动力,增量资金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

4

今天的股民回望2000年的牛股,通常有一种懵逼的感受,这些都是些什么鬼公司啊,听都没听过。

其实,乱哄哄的行情下,也是有主线的。

主要是三条线索——

业绩龙头,高校概念,触网概念。

先说第一条,业绩龙头。

主要是乐凯胶片、风华高科、上海贝岭、中兴通讯等。

后面三家,直到今天还在中国科技行业有着一席之地,比如上海贝岭,便入选了君临的30+乘风破浪的A股标的。

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30+乘风破浪的A股标的!谁最有机会成团?》

这里说说乐凯胶片。

乐凯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后来积极进入彩色胶卷行业。

199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相机胶片市场一度被柯达、富士两巨头所垄断,乐凯胶卷的出现成为了当时民族品牌“自主可控”的关键性标志之一。

1995年,乐凯胶卷年销量达到5000万卷,彩色胶卷和相纸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20%,并出口四十多个国家,已是业界龙头。

接下来的五年,是乐凯胶片的鼎盛时代。

1997年A股上市,1998年净利润7019万元,1999年达到1.6亿元,2000年突破2亿元。

而在1999年5月至2000年的牛市中,乐凯胶片的股价从9.30元至44.64元,涨幅4.8倍,成为了最受追捧的科技股龙头之一。

只可惜,后来数码技术来袭,一代本土胶卷巨人就此陨落。

第二条,高校概念。

有业绩的好公司当时实在不多,于是有业绩预期的高校概念股就成了很多股民的心头好。

大家都知道,硅谷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孵化。

先有大学,后有的苹果、英特尔、雅虎、谷歌等一大批科技龙头。

A股顺藤摸瓜,清华同方、紫光股份、南开戈德、北大高科、同济科技、交大昂立等,纷纷成为了大牛股。

第三条,触网概念。

成名牛股包括综艺股份、海虹控股、上海梅林等“网络三剑客”。

综艺股份本来是一家做服装的乡镇企业,其杰作是参股连邦软件,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正版软件流通企业,市场影响力还是有的。

不过最重要的是,连邦软件当时发起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8848.com。网站在1999年5月18日上线,519行情的前一天。

仅仅半年时间,同年11月的时候,其销售额达到1250万元人民币,商品种类达14万种,注册用户数量接近12万人,很快发展成为本土电商龙头。

只是没料到,8848就像一颗流星,2000年下半年就衰落下去了,2001年即进入了破产流程。

海虹控股原是一家化工企业,通过投资中公网,并进一步收购联众游戏,赢得市场瞩目。

联众游戏由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鲍岳桥创立,是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游戏公司之一,2001年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万。

只是不幸,后来其市场地位被腾讯依靠流量优势,轻易就颠覆了。

从1999年的7月,到2000年的8月,虽然这个阶段的概念股炒作渐渐变得疯狂,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含金量的。

到了行情的第三个阶段,基本就是博傻阶段了。

5

第三阶段(2000.9-2001.6),又叫垃圾股行情。

纵观历届牛市,最后一个阶段都是垃圾股的时间,但垃圾跟垃圾还是有差距的。

2015年牛市的垃圾股行情,只有两个月,垃圾股们也不过是造点概念罢了。

2000年的垃圾股行情,却是持续了9个月,垃圾股们已是造假成风,庄家股大行其道。

以至于,当时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公然斥责A股为赌场:

“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

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

坐庄、炒作、操纵股价这种活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A股赌场论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股市应该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倒逼了后续的一系列整顿改革。

而这一切的开始,源自纳斯达克的崩盘。

前面说过,这一轮牛市的主战场是科技股,而科技股的抱团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美股科技行情的映射。

但现在,信仰倒了。

纳斯达克是在3月份崩盘的,A股当时也是吓了一跳,有过一波快速跟风下探。

不过幸好,当时的A股毕竟属于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游戏,虽然涨速放缓了,但依然在顽强的向上。

直到9月份,上证指数的整体估值迈过了60倍的大关。

在历届牛市中,60-80倍市盈率是上证指数的鬼门关,一旦闯过了这个线,意味着牛市也将快到尾声了。

入秋了,聪明的投资者开始撤退,而新韭菜们正源源不断的赶来赴宴。

当时的市场上,只要股票名称里带个”科技“相关字眼的,都能收获几个涨停。

最牛逼的,当然是“亿安科技”了。

作为A股第一只百元高价股,亿安科技的概念包装能力,后浪们只能高山仰止。

第一个概念,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的科研成果上推出的面向IP网、以太网、ISDN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商务谈判、大型会议、公安保卫、保安监控和交通管理等领域。

第二个概念,是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 广东亿安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成立的“广东亿安电动车有限公司”,公司声称将会把电动车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三个概念,是新成立的亿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碳纳米管双电荷层电容电池。

怎么样,集以太网、电动车、碳纳米三大概念为一身,是否感觉放到20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很科幻?

2001年1月10日,证监会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股价案,对持有亿安科技股票的主要账户进行重点监控。

4月23日,处罚出炉:长时间联手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欣盛、中百、百源和金易等4家公司,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49亿元、罚款4.49亿元的处罚。

接下来,是银广夏案。

银广夏是家农业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但我们都知道,农业靠天吃饭,根本不可能获得长期高收益率,于是其败露就跟“扇贝跑路了”的獐子岛一样,几乎是必然。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直指其财务造假。

文章的论点包括

a,2000年利润率高达46%,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b,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

c,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是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d,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e,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f,1998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其后证监会的调查显示,银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

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造假股肆虐的背后,则是庄家们的横行。

比如吕梁、王寒冰、罗成、唐万新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庄家。

传言2000年2月,吕梁新婚大喜之前,对操盘手说:“你能送我一份特别的礼物吗?”

第二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恰好停在72.88元(谐音为“妻儿发发”)。

事发之后,吕梁失踪,从此人间蒸发。

其实,那一代的庄家、股市操盘手,双手就没有干净的,下场也通常不太好。

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备注:网上流传的中国第一批操盘手的下场

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巨量的国资减持压力,就像一把屠刀,高高的举到了A股上空,投资者在惊恐之下,纷纷作鸟兽散。

6

2001年,中国正式入世。

以此为动力,中国的出口产业开始崛起,并依靠着纺织业、电子加工业等抢占全球市场。

利润开始大规模流入国内,消费市场再次扩张,富起来的人们买房、买车、买各种消费品,国企纷纷脱困。

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正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后,最黄金的十年,但A股的牛市,在业绩落地的同时——

结束了。

所以,2020年的牛市,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

在疫情结束之前,在全球经济复苏之前,至少还不会。


标准答案!这波牛市这么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乐凯   牛市   吕梁   决策层   胶卷   胶片   国企   股价   中国   科技股   标准答案   龙头   概念   行情   市场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