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国内即时配送三巨头之一的达达集团(下称达达),6月5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单说达达,可能很多人还记不起这是哪家公司,但要说到它背后的大股东“京东到家”,一定眼熟。

像饿了么、京东到家这样的国内即时零售平台,虽然它们的业务模式只提供流量和配送服务,并不直接经营商品,但它们作为第三方配送平台,分别直接与线下农贸市场和生鲜电商合作。而此次达达的上市,也再次将生鲜电商与农贸市场的多年竞争推至众人眼前。

说到这里,小编也不卖关子了,今天要说的就是生鲜电商与农贸市场之间的那些事儿。

▎生鲜电商:谁有钱,谁就走得远一些

生鲜电商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了。

早在2005年,古早创业者们就率先试图颠覆农贸市场的传统路径,把“买菜”这个日常生活场景转移到线上,结果在品控、配送等问题上陷入困局,各家纷纷倒闭。2012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生鲜领域又涌现出了一批模式新兴的电商创业者,而这一年也被称作生鲜电商元年。

直至今天,生鲜电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吸引着无数初创公司进入这个赛道,互联网巨头的下场更是加码了入场者的竞争热情。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从2016至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就已突破千亿,2019年市场规模初步估计有1600亿元。

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千亿市场的繁荣表象背后,却是极其残酷的真实:数据统计,生鲜电商创业者中只有1%的玩家实现盈利,88%是亏损,7%是巨额亏损。

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2016—2019年生鲜电商阵亡名单

不夸张地说,生鲜电商赛道上,横尸遍野。幸存下来的寥寥几家,目前也面临着盈利困难的痛点。

为什么做不起来?小编以为,纯靠资本输血的运营模式是导致其最后崩盘的主要原因

其实人们都不难发现,众多生鲜电商拉新、引流量的主要方式都是各种如出一辙的优惠、红包和补贴。这种“烧钱”模式运用在市场推广期原本没有任何问题,既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又能以最快速度达到品牌宣传效果。

可错就错在,用到了最会薅羊毛的用户身上。

国内买菜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用户,他们统一的一个特征就是价格敏感。被各类平台发放补贴吸引而来的他们,当补贴结束,他们就会果断放弃生鲜电商,重新回到家附近的农贸市场,继续亲力亲为地选购食品。纵使平台仍然会发放小额度的补贴,但只要优惠力度减少,他们就会减少使用频率,直至卸载平台的APP。“用户忠诚度”对他们来说,不存在的。

最后可怜的还是那些生鲜电商平台,羊毛被薅,自负亏损,轻伤者可能还留存点希望,继续寻求资本的融资,重伤者直接卷铺盖倒闭。谁有钱,谁就走的更远,当然,也就远一点而已。

早年前盒马CEO侯毅曾公开表示,“生鲜以超市为主,取代农贸市场是必然趋势。”而就现今还尚未找到一个成熟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生鲜电商要想“取代”农贸市场,真的还为时过早。

▎智慧农贸:传统农贸变智能,竞争力大增

在生鲜电商前景不明朗的对比之下,农贸市场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显得格外坚挺。

以数为据,招商证券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贸市场渠道目前仍占生鲜销售70%左右的份额。由此可见,对于买菜这件事,消费者最爱去的,还是家附近熟悉的农贸市场。

作为老百姓“菜篮子”的农贸市场,近几年也开始了探索智能化升级之路。其具体升级模式为:采用先进的“农+超”现代化运营思路,引入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场化购物环境,通过引入品牌化、标准化、电子化的集约型管理,配备先进的农贸市场电子交易系统等新型智能服务设备,力争实现诚信交易、价格公示、产品溯源,为消费者、商户和农户三方带来实惠。

尤其是在疫情后时代,健康意识深入人心,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实施目的,农贸市场向着“智慧化、数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将更为清晰。

智慧农贸的“智慧”,除了体现在其运营管理方式上的与时俱进,配备高科技技术含量的智能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农贸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以林鲲科技为首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依托互联网+农贸市场最前沿的技术研发,为智慧农贸市场发展助力。

以下,小编就以林鲲科技为例,给大家讲讲智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的一番全新景象:

• “两屏一秤”是核心设备

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屏秤联动

买菜之役,生鲜电商真的拼不过智慧农贸

放心市场触摸查询屏

智慧化提升主要体现在对“两屏一秤”(信息公示屏、查询屏、溯源电子秤)的改造。在林鲲科技改造的农贸市场中,门口都会放置一台触摸显示屏,消费者点击各个功能区,就可以查询到近期该市场所有菜品的价格以及菜品最近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曲线。

同时,林鲲科技在每个摊位上安装的智能显示屏,上面不仅显示了商品名称、价格等内容,右下角位置还增设了一个客户评分栏,消费者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还能对经营户的服务质量和商品品质进行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市场内发生短斤少两问题,林鲲科技对所有摊位进行了统一更换电子秤,不仅误差小,经营户自己也无法对其进行改动。

• 食品溯源,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比如蔬菜的农药、微生物的残留情况。在林鲲科技改造的农贸市场中,设置农药残留检验室也是必备的环节。

市场管理方可每日抽检市场内经营的农产品,并实时将抽检数据在显示屏进行公布,以供消费者查询,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自己将购买的农产品拿去检验。

此外,为了方便消费者查询菜品,林鲲电子秤打出的小票上也有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就可以获取商品进货信息、索证索票等,清晰地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

以此,智慧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就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追踪”的有机整体,消费者在市场中看得到、摸得着,吃着也更放心。

▎结语

本文并非一味唱衰生鲜电商,实是其目前的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在农贸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智慧化升级对比下,生鲜电商之前景颇为艰难。

虽然智慧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也才短短几年,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但目标明确,直指民生所需,再有林鲲科技等专业技术服务商的改造支撑,智慧农贸为行业带来勃勃生机已是必然趋势。

在买菜这场战役中,谁更加适应用户需求,谁就赢了。智慧农贸在拥有广大群众基础之上,还得以欣欣向荣发展,拿这点来说,生鲜电商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生鲜   农贸   智慧   科技   农贸市场   创业者   消费者   模式   智能   食品   商品   国内   价格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