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上周五6月12日,美国一个知名的IT网站爆出一条新闻,说华为断臂求生,正在和三星谈合作,希望用自己的手机市场份额,来换取三星为自己生产基站需要的芯片。


其实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华为用手机市场换芯片制造,是要把自己的手机事业部出售给三星吗?不然要怎么换呢?更重要的是,三星给华为生产芯片,一起对抗美国的制度,这实在不像韩国企业的风格。


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这则可疑新闻的流行,是和当下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的困境高度相关的。一旦美国下令封锁,因为做不到完全独立自主的生产,中国芯片产业真的会面临很大问题。

近期看到有不少文章介绍ASML,因为这家企业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深紫外光刻机全球唯一的生产者。虽然他们是家荷兰企业,美国一样能够要求他们不能把最先进的设备卖给中国。

还有英国的芯片设计的IP授权公司ARM,中国台湾的芯片制造公司鸿海,也都受制于美国的禁令,在和华为合作上遇到了障碍。

其实如果你稍微熟悉一点儿芯片产业发展的历史,对这样的结果就不难理解。因为芯片产业一直是美国政府大力扶植和深入控制的产业。

就说荷兰的光刻机公司,最初也是收购了美国在光刻技术领域唯一的企业SVGL,加上欧盟的支持,搞起来的光刻机业务,而他们的关键技术深紫外光刻机技术,更是来自于美国国防部的研究机构。只不过是Intel在1997年,花了两个多亿美金的大价钱先和国防部成立了合资研究机构,再拉ASML入的局。

本来Intel想同时拉日本的尼康和荷兰的ASML,而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关键技术,一家都不同意。但迫于美国已经没有了这方面的企业,勉强同意了ASML的参与,但要求ASML的制造必须放在美国,就在他们收购的SVGL的厂房里制造。

你看,芯片研发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长期深度协作。美国今天的领先是过去30-40年里协作研发的结果,而且其中有大量美国相关政府机构的作用,其作用也远远超越了出钱资助研究的简单方式。

比如,1987年,美国政府通过推动和资助,促成了本土14家最大的电子企业和自己一起成立了一家非盈利的研发机构,叫Sematech。由这些公司调集自己最强的研发力量,一起协作,研究电子产业最重要的问题。

后来随着光刻机重要性的增强,ASML也被拉进了,成了合作的一部分。这个研发协作被认为是美国在70年代电子产业落后于日本后,从80年代末开始实现全面反超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这几十年里,我们因为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参与过。所以才造成今天处处被动的局面。

中国其实一直想解决芯片产业的困局,但必须要对芯片这样的复杂研发体系深入理解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我认为,要在复杂前沿科技领域有话语权:

| 一是要早。在科技突破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时就布局投入,而且持续支持孵化,板凳要坐十年冷,才有可能在产业成熟进入收获期的时候获得主动权;

| 二是要全产业深度协作。现代科技早就不止是单点技术突破那么简单的问题了,涉及到和产品相关的技术突破、和制造相关的技术完善,支持应用开发的能力完备,应用市场的充分开拓。也就是说,从技术端到市场端、从核心到配套的长期深度协作。

所以坦白说,在以现有计算架构的CPU为代表的通用计算芯片这个领域,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大格局早就定了,中国要想掌握主动,确实难上加难。

但幸而科技往往是打破垄断的最佳手段。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的进展都在加速。所以只要能认清方向,早做布局,持续投入,并且加强生态协作,中国还是有望在未来获得主动权的。

简单来说,芯片产业有三个领域,分别是:

1)代表着过去的通用计算芯片;

2)代表现在的以人工智能芯片为代表的专用计算芯片;

3)和代表未来的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下一代芯片。

过去已经来不及了,但现在和未来是我们可以把握的。

在未来计算领域,虽然谷歌声称达到了量子霸权多少有点儿吹牛的味道,但中国也需要在量子通讯以外,在真正的量子计算和光子计算领域加大投入,因为计算能力就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当然,未来计算技术现在还没有成熟,我们真正应该重点关注的是现在正在技术突破中的计算机硬件领域,人工智能芯片。

因为,现在计算领域的核心变化,就是从通用计算芯片解决所有问题,发展为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组成异构计算,让专用芯片去处理像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这样难度更大的任务,使得整体的计算效能大幅提升。

也就是说,即使CPU通用计算水平有所欠缺,也有机会用更强大的专用计算芯片,使自己设备的整体处理水平更高。这才是中国可以把握,而且必须把握的关键机会。

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人工智能芯片是个新领域,中国并不落后。我们在之前介绍过,寒武纪的创始人之一陈云霁教授,在2014年就在全球首先发表了人工智能芯片的架构。

但遗憾的是,全球这个领域都处于加速发展之中,Nvidia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AMD在利用自己CPU+GPU的整合优势急起直追,谷歌的TPU也已经大量部署在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上,而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化速度明显不够快。

| 在芯片研发领域:

寒武纪和华为的合作,因为华为自己研发了替代性的芯片而草草终止。阿里巴巴也传言要做自己的芯片,逼得寒武纪也只好花大价钱,踏入自己不熟悉的芯片制造领域,希望自己量产自己研发的芯片。

| 在芯片制造领域:

制造企业只盯着为别人代工的机会,却很少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的制造能力帮助新兴的芯片设计公司成功。


| 而在芯片应用领域:

大家都更愿意部署技术相对成熟的芯片,而不愿意为未来技术提前买单。


不夸张地说:

ARM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被拖欠专利使用费;

Intel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自己生产光刻机;

亚马逊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自己做芯片;

而Nvidia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自己搭建云计算平台。

而这样做了的结果,将是整个芯片产业的灾难:人人都在做着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芯片这样复杂产业的、高水平的、持续突破自然无从谈起。


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所以,不是中国芯片产业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就在眼前。

中国的芯片产业却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因为每家企业都想自己做。

所以擅长工程的华为要去做芯片设计,擅长设计的寒武纪要去做制造,更懂应用需求的阿里巴巴要去做芯片,更懂制造的中芯国际只能去代工……

当人家已经是参天大树了还在紧密合作的时候,我们的小苗们个个都想单独长成森林。


美国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烈的政府不能介入产业的声音,但在做Sematech这件事上,大家却一致同意政府的介入。因为要思考更远的未来,要协调一群巨无霸企业的合作,政府有先天的优势。

中国政府则是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可是做法相对简单。要么是大量简单投资,比如寒武纪天使轮就拿了10亿人民币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其实给产业合作加高了门槛;要么是对企业用各种优惠政策加以扶植,结果企业关注的不是产业而是政策,产业合作自然免谈,更养出不少专做2G生意(把政府资金当收入来源)的企业。

所以,政府确实需要在坚持扶植科技产业的正确战略的前提下,把战术执行从简单给优惠,转变为更多的引导和扶植产业内的深度协作上来。中国越早有自己的Sematech,我们的芯片产业就会越早看到曙光!


作为第一步,欢迎对科技感兴趣的朋友读读我们的《全球风口》和《中国优势》两本书,欢迎参加我们的【前哨·科技特训营】,一起研究什么样的产业协调会更有效!一起把握科技风口机会!

【参加方式】

华为断臂求生,还是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找到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三星   华为   中国   芯片   光刻   产业   寒武纪   科技   人工智能   量子   断臂   美国   出路   领域   未来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