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华为国际化遇挫,但比BAT强

导语:

7月16日,台积电官方宣布:今年9月14日之后,将不再为华为继续供货。

此前,根据美国商务部5月15日公布的禁令,任何企业供货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产品给华为,必须先取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该禁令公布后有120天的缓冲期。

7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美国用户称“TikTok正在监视你的隐私”,并号召用户签署封禁TikTok的请愿书。特朗普正考虑在美国禁用TikTok。

华为与字节跳动,无疑是中国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最成功的两家公司。然而,2020年似乎是这两家公司的小年:前者一直在遭遇美国国会调查,美国政府以国家力量阻止华为的5G技术和芯片产品化。后者一度在欧美风靡,同样以国家安全为名被美国、印度等国家盯上。两大龙头公司受挫,类似茄子快传、yy语音等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在2020年也不会好过。

抖音华为国际化遇挫,但比BAT强

中国高科技企业,是就此遭遇一个小年,还是以后一样会麻烦不断?九妹本期给大家回顾一下抖音与华为这两大中国国际化最努力的企业的出海故事。

字节跳动:抖音TikTok是文化入侵吗

2020年5月,中国80年代老歌《一剪梅》突然被老外各种模仿,忍俊不禁的笑声从手机屏那边传来,这一切都是抖音TikTok进行国际化的功劳。

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TikTok在谷歌应用商店下载量排行第一,而且在平均下载量以及全球APP商店下载也是排行第一,超过了Facebook。在目前,TikTok日前重点发展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印度,TikTok在印度拥有2亿用户,相比之下,Facebook目前在印度有3亿用户,但TikTok在下载量上已经超越Facebook,目前TikTok 目前已覆盖 150 个国家和地区,涵盖75 种语言。

据Sensor tower的数据,抖音6月在苹果和谷歌两大系统中的营收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当月实现营收逾907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8.3倍,其中约89%来自于国内市场,约6%来自美国市场。TikTok为了国际化拓展市场,在各个国家招揽了大量懂市场的本地员工,在抖音已成功的运营模式上进行本地化文化探索。张一鸣也亲自挂帅,将中国区业务交给张利东,自己则兼任国际业务一把手。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时,字节的海外扩张之路遭遇程咬金: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公开表示因国家安全等原因要全面禁止抖音TikTok等中国app。而印度在6月份则直接下架了59款中国公司开发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光印度下架一项,抖音预计损失40亿美元的海外收入。随后,7月8日,据路透社消息,两位接受过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约谈的人士称,美司法部和FTC正在调查抖音海外版TikTok未能遵守一项2019年所达成协议的指控,该协议旨在保护儿童隐私。

而一天前的7月7日,TikTok向媒体透露称,决定停止在香港的运营。

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国家或地区封禁TikTok的消息,这让公众和投资者对TikTok的前景有了更多的担忧。一旦失去美国、印度等重要市场,TikTok今年乃至未来的发展将充满变数。

先是华为一直被美国打压,现在轮到字节跳动。理由都一样: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但从另一个侧面至少证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已经令对手十分重视。

有人说,抖音是字节跳动产品矩阵上的皇冠,TikTok则是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TikTok代表着起码20亿以上新增用户市场,以及未来百亿级美元以上的广告收入。一旦TikTok今年不能完成张一鸣内部制定的发展KPI,甚至转向下行通道,等于字节跳动又重回TikTok上线前的市场规模,这对于即将IPO的字节跳动来说,其营收、估值及后续融资等都会产生无可估量的损失。

2020年是抖音全面国际化的第一年,其内部组织架构和人力物力都做好了准备。但出于商业以外的原因,抖音的国际化开局不利,张一鸣是否会越挫越勇?

华为:国际业务一度近70%收入却被赶出美国

自3G时代开始,华为便开始其全球化之路。不仅仅在亚非拉国家,华为的国际化一步一步全面开花,其海外业务收入占其总营收的70%以上,华为成为中国国际化最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华为是中国第一家真正靠自建网络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同时,华为也是第一家在日本实现盈利的中国公司。华为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极大地降低了欧洲人使用4G通讯的成本。

就在华为已经全面掌握5G的核心技术,并且有了自己的研发的海思芯片之后,特朗普政府将华为视为其国家安全最大的敌人。

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那些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制造的通讯设备。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为了防止美国的产业链企业受损失,此禁止令曾经被推迟几次实施。

2020年7月15日,是美国发布对华为禁止令后,征询各方意见的最后时间。不出意料,美国的苹果、英特尔、高通、谷歌等公司,都非常欢迎这一禁止令。此禁止令最迟将于2021年5月15日全面生效。届时,华为在欧美各国的业务,将受到全面打击。

显然,美国在举国家之力,打击华为。

关于华为国际业务受挫的话题,九妹还和大家聊聊一个神秘的间谍机构。

二战以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情报机构联合组成了一个叫“五眼联盟”的机构。这五个国家的情报组织窃取到别国的商业数据,会在这个机构中互联互通。对于这个结构,中国外交部给出了官方定论:“五眼联盟”情报合作长期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人员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听、监听、监控,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机构的存在,中国一众出海企业都受到了被窃听、被监控的待遇。以此为切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开始对中国出海企业进行逐个打压。在华为之前,同为通信设备供应商的中兴通讯是第一个折戟国际化的中国公司。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这一出口禁售令在2018年7月12日被解除,但代价是中兴通讯撤换了史立荣等多位核心高管,向美国缴纳了天价罚款,并接受美国专人监督、专人审查的苛刻条件。

中兴之外,华为这样实力强大的高科技企业更是美国重点盯防的对象。

早在2003年,美国思科公司就将知识产权诉讼的大棒砸向华为,一心想把华为的产品赶出美国市场。这场诉讼以和解告终,华为没有侵犯思科的知识产权。但这次事件开启了美国针对华为公司层层围剿的序幕。

2010年,华为参与了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无线宽带网络设备的竞标,尽管给出了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但却受到美国商务部的阻挠,最终未能参与竞标。

2011年,华为进入美国第六大无线运营商Cellular公司4G网络建设合同的最后竞标阶段,但却没有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美国多位议员甚至联名致信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国政府立法阻止华为在美国销售网络基础设施设备。除此之外,华为试图在美国收购3leaf、摩托罗拉无线部门等,都被美国政府阻止。

在美国之外,针对华为的打压也是层出不穷。2018年,英国电信公司(Britain’s BT Group Plc,简称BT)把华为从其核心5G网络竞标者名单中移除。由于英国5G市场规模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失去BT的订单可谓一项重大损失。

到了2020年,英国更是着手将英国5G网络通信建设中的华为技术和设备陆续淘汰,并加快移除已安装在英的华为设备。而在半年前,英国还允许华为“有限”参与英国5G网络建设。

其实,西方国家只是在跟随美国亦步亦趋,美国才是打压华为的核心力量。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而美国和加拿大正是“五眼联盟”的成员国。随后,华为又于2019年5月16日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美国开始举全国之力,对华为展开打压。

从逮捕孟晚舟再到实体清单,不难看出,美国对于华为的打压经历了周密的策划,每一次出手都实现了精准打击。从2019年5月开始,未经相关机构许可,美国企业不能向华为提供产品和技术。像谷歌移动服务这样的产品被禁用,无疑对华为海外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2019年下半年,华为的海外智能手机业务停止增长。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预估:仅此一项,华为的损失就超过了100亿美金。

在此情况下,华为不得不启动“备胎计划”,使用HMS服务取代谷歌GMS,使用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取代谷歌Android系统。相当于说,华为需要从0开始,说服全球的华为用户接受一个全新的移动应用服务和手机操作系统,这将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中间充满了各种未知的阻隔和变数。

在芯片方面,美国的制裁措施规定:只要用到美国设备和技术为华为生产商品,必须得到美国相关部门的批准。这就彻底阻断了华为芯片设计制造与外界的联系。目前,尚未有一家芯片代工厂能够替代台积电,而台积电的芯片生产工艺采用了美国的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台积电无法为华为生产芯片,华为在5G方面将很有可能被美国高通所赶超,甚至到了明年,由于芯片开发平台软件也是美国公司,华为生产的手机将可能无法使用自家的海思芯片。

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华为的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海外业务一度为华为提供了超过70%的营收,但如今却断崖式下跌。对此,徐直军的解释是:受制于实体清单,华为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5.3%,是近五年之最。同时,由于大量供应商不能再为华为供货,华为不得不重构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将无法再追求此前的利润率。2020年,华为将面临成立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下半场:如何上天入地国际化?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动荡则意味着机会。虽然早在2017年,中国互联网天才少年王兴就提出了下半场,但他也说了,下半场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上天入地国际化,都可能是出路。关键是自己干出来。

2020年,马斯克的星链已经开始实施,一口气发50颗低轨卫星的理想成为现实。国内,包括小米、吉利在内的公司,也在卫星互联网上跃跃欲试。此为上天。

团购地推、出行打车、共享单车,都是入地的方式。这些方式,成就了美团、滴滴和摩拜单车。这不光是接地气,更是入地。美团因此收获了中国最大的线下流量:外卖、商旅、卖电影票、跑腿。美团这家公司,代表了互联网渗透的方方面面。此为入地。

只有中美两个国家有超级互联网公司。但与美国企业不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由于语言和技术等优势,几乎天然一上来就是国际化的。ZOOM、 FACEBOOK、 GOOGLE、微软、亚马逊上来就是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但过去20年,中国并没有诞生全球化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BAT都没有真正完成国际化。百度的国际业务2年前已经分拆,几乎放弃。阿里巴巴在第一次融资到位后就尝试美国中国双总部,最后被打脸遭遇互联网动态回到国内。腾讯虽然有国际版,但一直缩手缩脚。有人说,光靠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容纳这些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了。但是,这个结论只是立足于现在。立足于未来2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得不进行国际化。

后来者,有勇士。字节跳动早早收购了tiktok做北美市场,茄子快传在印度成为第一,yy已经是印尼市场的腾讯,传音则是非洲手机甚至互联网之王。此为国际化的少许成功者。但实在是寥寥。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加入WTO已经20年。国际化必须做,但不能速成。

中国的企业家都没问题。任正非、柳传志、雷军,哪一个不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张一鸣、王兴、李学凌,个个都精神抖擞,心怀梦想。但是,中国的文化属性太独特,走出去太难!看互联网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美团王兴会有国际化动作吗?中国的银行、广告公司、咨询公司、联想浪潮等硬件公司,能否与互联网公司携手,形成出海抱团军团?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华为   美国政府   商务部   印度   英国   美国   中国   字节   高科技企业   芯片   业务   国家   市场   科技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