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01


受电视剧的影响,给人感觉中国古代的军队都很能打,尤其是那句“犯我中华者者,虽远必诛”,每次听起来都能热血沸腾。


我们回顾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像汉武帝那样远征并大胜北方游牧民族的,其实很少。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在各自帝国的鼎盛时期,对游牧民族都有大胜战绩。


更多时候,中原王朝是处于守势,靠着人力和财力的优势,勉强阻止游牧民族南下。


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统一三国的西晋,不久后就发生“五胡乱华”,中国进入近三百年的分裂和战乱。


安史之乱,唐朝借助回鹘的兵力才夺回洛阳。


宋朝就更加弱了,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大宋对外战争几乎都是赔钱了事。


而宋朝和明朝都亡于少数民族入侵。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为什么人口、制度、文化、财力都极其好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中原王朝,会屡打败仗?


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中国的兵,不能打。


下面,我从古代的兵制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02


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兵制有两种。


在春秋以前,实行的是“征兵制”。


从战国时期开始,开始向“募兵制”转变。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征兵制有点类似今天的义务兵役制,在征兵制下,人民参军是一种法定义务,或者说国家强迫人民参军。


募兵制有点类似今天的雇佣兵役制,在募兵制下,人民自愿报名参军,国家出钱给士兵发薪水,也就是所谓的“军饷”,还会免去士兵家里的赋税和徭役。


一句话概括,征兵制的基础是人民对于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募兵制的基础是国家支付工资,吸引人民来当兵打仗。


而从征兵制转向募兵制,是古代中国在军事上长期软弱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主要阶级,贵族和平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简单说就是两句话,贵族脱离军事,平民普遍厌战。


先从贵族脱离军事这事说起。


在春秋时期,贵族本来是军队的主力,当时实行的是征兵制,参军不是自愿报名,而是一种强制的义务。


但有资格参军的主要是贵族,甚至可以说,春秋时代的军队就是贵族的军队。


到了打仗的时候,国君就把贵族子弟召集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去战斗。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正因为贵族们都有参军打仗的义务,所以军事技能在贵族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时期的贵族大多都是能文能武的,贵族们从小要学习六种技能,叫作“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射”就是射箭,“御”就是驾驶马车,这两个都是打仗的必备技能。


后来,孔子在平民中普及了贵族的教育体系,“六艺”也就成为儒家弟子的必修课,孔子自己也以身作则。


《论语》中记载,孔子可以用弓箭射中天上的飞鸟,在他六十三岁的时候,还曾经亲自驾驭马车。


可见,孔子如果上阵打仗,可能也是一把好手。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03


你说贵族养尊处优,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上阵打仗呢?


这是因为贵族觉得自己和国家是命运共同体。


贵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如果国家没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也就不在了。


所以,他们当然乐意对国家尽义务了,而且他们觉得参军打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可以体现贵族的勇气。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但到了战国时期,各国陆续开始了变法运动。


国君直接派出官僚去取代贵族,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这样国君就可以通过给官僚下达命令,直接动员国内所有的人力物力,国家就可以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这在战争中尤其重要。


官僚取代了贵族,那些拥有封地的贵族就慢慢消失了。


即使还有残留,他们也是对国君满怀怨恨。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那种依靠贵族来打仗的征兵制自然就行不通了,于是征兵制就扩大到了整个平民阶层,进入了全民皆兵的阶段。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前面提到,只有贵族才觉得自己和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才可能拥有“参军光荣”的观念。


现在贵族和军事脱离了,参军也就没什么荣誉感可言了,贵族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觉得打仗太危险,还不如学一点别的技能。


比如著名的外交家张仪,他原本是魏国贵族的后裔,但根本不懂军事,主要技能是耍嘴皮子。


04


既然征兵制在贵族中实行时,效果那么好。


国家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平民也对参军产生荣誉感呢?


战国时期的各国国君这么想,也这样干了。


他们开始对平民实行征兵制,于是征兵制发展到了极端,也就是全民皆兵。


秦国的法律就规定,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强制服两年兵役。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国君们为了让平民也觉得参军光荣,想尽了办法。


秦国就设立了军功爵位,规定士兵们只要杀死了敌人,就可以获得爵位,不管他是什么出身。


全民皆兵的好处很大,帮助秦国统一六国。


但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这样的兵,调转枪头对内时,那该怎么办?


在以前,国君对付造反贵族,目标很明确,也很容易对付,因为你的领地和兵力几乎是确定的,贵族就那么多。


但全民皆兵了,地里拉上一个人就能打仗,不管是谁,振臂一呼,一支军队就起来了。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而且全民皆兵特别容易引发造反,因为我给你打仗是死,我造反也死,不如我的生死我做主。


比如,秦朝统一以后,还在全国继续推行全民皆兵的制度,规定全国成年男子必须戍守边疆三天,还必须按时到达岗位。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一支因为大雨无法按时到达的边疆的民兵,起来造反了。


05


全民皆兵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平民厌战。


我就一个种田的,我还给你卖命?


汉武帝时期,为了对匈奴作战,严格推行征兵制。


这虽然保证了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胜利,但由于这场战争消耗实在太大,人民为了躲避兵役,纷纷逃亡,国家开始征不到兵。


于是汉武帝就把大批囚犯编进军队,参加战争,募兵制开始流行。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到了东汉时期,募兵制成为了主流。


光武帝刘秀刚起兵的时候,手上没什么兵,就请教一个叫任光的人。


任光就说,你可以招募那些亡命之徒来当兵,以后遇上那些不肯投降的城池,把它打下来以后,就放纵你手下的士兵去抢劫。


人都是贪财的嘛,这样就不难招到兵了。


刘秀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种招募士兵的方法,在东汉建立以后继续沿用,国家用钱来招人当兵,于是征兵制就被募兵制取代了。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末年,一个贩履织席的,一个给人当看家护院的,一个卖猪肉的,组合起来就能拉出一支军队。


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靠的就是用钱来募兵,


06


募兵制好不好?


也挺好的吧,你看哈,想当兵的当兵,不想当兵的提供钱粮。


各司所职,皆大欢喜。


但,有谁会去想当兵呢?那可是卖命的活啊!


很显然,要么是亡命之徒,要么是没有技能,只想混个军饷。


你说对国家有多大使命感?


古代老百姓,不信这个。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东汉以后的募兵制,对招募的对象一般不做要求,于是军队里混杂了各种素质低下的人员。


东汉时期来当兵的大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甚至还有想要戴罪立功的死刑犯。


这种军队有一个特点,打仗时贪生怕死,抢劫老百姓却从不手软。


所以古代打仗,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不得安生,烧杀抢掠是家常便饭。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自己的军队没战斗力,东汉在对外战争中,不得不借助少数民族军队的力量。


公元73年,东汉军队对北匈奴发动了攻击,这支军队很有意思,主力不是东汉自己的军队,而是当时已经归顺的南匈奴以及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军队。


东汉能够让他们为自己打仗,靠的当然也是利益引诱。


这源于东汉初年大臣班彪的一个建议,叫作“不劳师而币加”,就是不要动用东汉自己的军队,用钱去收买少数民族的军队,让他们来为自己打仗。


这听上去倒是不错,实际上是因为东汉自己的军队军纪败坏,才不得不这么做。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募兵制在本质上是用利益吸引人来当兵,来当兵的人也只是为了混碗饭吃,不会产生对国家的责任感。


对士兵来说,给钱我就干,你要不给钱,那我就不干了,甚至还会发动兵变。


明朝崇祯年间,在辽东宁远地区就发生了一场兵变,士兵们把当地巡抚和总兵都抓了起来,向他们索要拖欠的军饷。


后来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了,崇祯向宁远的军队发出命令,让他们赶紧来援救,但他们却拖拖拉拉。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给你卖命,你克扣军饷啊。


至于你皇帝死不死,和我有什么关系,谁给我钱,我就给谁卖命。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几十万的清兵,靠什么征服两亿多的汉人?


八旗军里,有汉八旗,就是那些给清军卖命的汉人。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杀汉人最凶的,也是这些汉八旗。


完美演绎了:对外打仗你不行,对内杀同胞第一名。


07


军队素质低下,军纪败坏,这又引发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军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人民也丧失了尚武精神。


在春秋时期,军队由贵族组成,素质很高,军人还是很受尊重的。


《诗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赳赳”就是雄壮的样子,“武夫”就是军人,“干城”就是盾牌和城墙。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雄壮的军人,就像盾牌和城墙一样,保卫国君就要靠他们啊。


这句诗里充满了对军人的羡慕和赞美。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但在募兵制确立以后,军队的素质那么差,民众对于军队的印象就逐渐发生了变化。


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尤其是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后,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


《水浒传》里的那些好汉,一旦犯了罪,就有可能在脸上刺一个金印,发配到某地去充军,还要经常被叫成“贼配军”。


可见底层士兵的形象就和贼差不多。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在宋朝,也有“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一说。


像岳飞这样会打仗又精忠报国的,哪里找哦。


朝廷要用人,好男不当兵,只好去招安那些杀人如麻的江洋大盗。


到了这一步,人民也就彻底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不会以参军打仗为荣,更不会对保家卫国抱有什么责任感。


只有那些实在没有活路,或者是犯了罪的人,才会去当兵,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08


中国古代的兵,有没有战斗力?


没有!


为什么?


当兵的目的,只为钱。


当兵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只是为了拿军饷,没有军饷就烧杀抢掠老百姓,甚至是造反。


这样的兵,打仗你不行,抢劫第一名。


当兵不再有荣誉感,在老百姓眼里,兵匪是一家。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古代中国在军事上的软弱,就是征兵制转为募兵制。


春秋的征兵制只在贵族间实行,但兵力不够。


如果推广到全民皆兵,老百姓有厌战情绪,也容易造反。


所以从现实出发,每一个帝国最后都不得不采取募兵制。


但募兵制导致了军队素质低下,军队纪律败坏,这又引起军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人民也就丧失了尚武精神。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为什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呢?


因为他们人数少,几十万人全民皆兵,可以靠抢来养活自己。


打仗就是抢钱抢粮抢娘儿们,游牧民族的兵战斗力就是这样被激发的。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但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不可能靠抢来养活整个国家。


几千万人,甚至上亿人,你抢哪里?


最富裕的地方都属于自己了,只需要好好经营就衣食无忧,你还想让老百姓放下锄头跑去北方抢粮食?




总结一下:


1.随着人口、疆域和战争的扩大,贵族征兵制无法满足王朝的需要。
2.中原王朝拥有最富裕的土地,最好的财政选择,就是兵农分离,让农民好好耕田,养活军队。全民皆兵去抢钱,并不经济。
3.所以募兵制就是中原王朝不得不选择的兵制。
4.而募兵制招来的兵只为钱,没有保家卫国、为国为民的信仰,因为那个时候,现代的国家和民族思想还没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谁来当皇帝都一样,给钱就行。
5.这就是注定了,中原王朝的兵,不能打。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怎样的兵有战斗力?


朝鲜战争,一名记者去采访躲在潮湿、冰冷、不见阳光的防空洞里吃雪解渴的志愿军小兵士。


记者问,你辛苦吗?


小士兵说,我们又不是铁人,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我在这里守着防空洞,国内的人民就不需要躲防空洞,我在这里吃雪,国内的人民就可以吃上热饭。

中国古代的兵,到底能不能打

上甘岭战役中,6万美军对战4万志愿军。


美军调集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双方持续鏖战43天,美军900多次冲锋, 但就是攻不下志愿军的阵地。


这样的兵,能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国君   秦国   征兵制   募兵制   兵制   全民皆兵   军饷   王朝   中原   游牧民族   东汉   中国古代   平民   贵族   军队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