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经历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


工业革命又是一件稀缺品,工业革命已经爆发几百年了,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真数起来,也就10来个,G7+亚洲四小龙。


苏联的工业,被“休克疗法”摧毁了,俄罗斯现在还没缓过气来。


而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


为了较为全面探讨中国的工业革命之路,小狐狸会用一个系列的文章来大家聊聊这事。


工业革命系列——第 1 篇:为什么是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 ;第2篇:商人治国的荷兰,为什么没能爆发工业革命 ;第3篇:纺织技术比英国更发达的印度,为什么没能爆发工业革命


今天是第4篇。


01


洋务运动,是中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试图开启工业革命的尝试。


它根源于1840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并直接起源于1860年结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因为不敌已经工业化的大英帝国和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清王朝在自己家门口屡战屡败。


圆明园被掠夺焚烧,而且战后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偿了无数的白银和领土,被迫开放了很多内陆和沿海通商口岸......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被称为“洋务派”的朝廷官员,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动封建地主阶级根本利益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首先,洋务派提出国防“自强”的主张,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但是由于财力不足,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经济“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其中北洋水师被西方媒体赞誉为世界第九强、亚洲第一强。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启近代教育的先河。


02


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根本没有惠及占人口90%以上的农民、和激发农村生产力。


为什么农民那么重要呢?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哪怕是商业最发达的荷兰,也有三分之一人从事农业,没有农民参与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不可能成功的。


农民代表着劳动力,也代表着消费需求。


要想工业革命爆发,没有劳动力,谁给你干活


资本家上了机器,其实雇佣的人更多,比手工作坊多多了。


所以人多不是劣势,是优势,中国人多,内卷化,造成中国无法实现工业革命,这个说法是错的。


当资本家扩大工厂,上了机器后,会继续大量劳动力来干活。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而人多,也代表市场需求旺盛,东西造出来,你得卖吧,城市人口才多少人,农民消费水平再差,你扛不住人多啊,一人一件衣服都够你生产了的。


英国的圈地运动,把失地的农民赶到工厂,即充实了劳动力,也带来了消费需求。


洋务运动搞了30年,中国农民的境遇还是没有丝毫改变。


大部分农民还是绑在土地上,一辈子不出村,不仅劳累,也极度贫穷。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所以洋务运动不具备引爆工业革命的能力,赔钱的工厂和投入巨大的国防,把整个国民经济拖垮是早晚的事。


03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给予了邻国日本很好的学习和反省机会。


这对触发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日本比中国弱小,如果像中国那样与西方列强直接顶撞,注定要惨败。


因此提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改革道路——即效法西方走过的“全民重商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日本的工业化运动与中国的洋务运动虽然基本同时展开,但是其着眼点和手段却十分不同。


日本是全民运动大清帝国是政府官员运动。


日本是先靠商业和“小康”社会立国大清是靠军事重工业立国。


因此,仅仅20年后日本就基本完成了原始工业革命并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为未来进一步军事发展和经济起飞创造了极好的政治、社会、经济、人才、生产管理条件。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产能的急剧过剩,撩起了日本政府和工商界入侵朝鲜,进而霸占中国和亚洲资源的野心。


由此发生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清军在这场战争中惨败,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而日本却顺利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在甲午战争后利用中国及亚洲的资源和市场迅速实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之后又在1937—1945年正式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并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04


为什么两个亚洲相邻国家,在同一种文化和封建政治体制下,同时展开的近代工业化运动,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却失败了?


其实这暴露了政府发展战略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


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开启工业化过程中的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前者只把工业化当成清政府自己的事情,企业只能官办,不能民办。


在日本却被当成全民族的事情,企业既官办又民办。


如果是全民族的事情,那就需要发动民众、调动民间积极因素,而要发动民众就得让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因此“富国先富民”自然而然成了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年间,推行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手段。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但是洋务运动的中国却不是这样做的。


中国从明朝朱元璋时期开始就有惧怕藏富于民的心态,因为担心民间富了会危及统治者的地位。


这和中国缺乏欧洲国家那样的外部竞争压力有关,也与中国重农主义传统以及疆土太大有关,以为靠商业立国不好管理和统治。


因此哪怕中国在15世纪初就有郑和下西洋的世界历史壮举,明代朝廷也仍然不惜通过摧毁造船业和封锁对外贸易来杜绝民间致富的可能性。


因为重农主义而非重商主义,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国策。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05


但是19世纪的洋务运动如果不通过民间致富,就根本休想找到工业革命的秘诀


因为这个秘诀,正是隐藏于基于广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全民经商致富的运动中。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只有通过动员全民经商致富,才能通过农产品商业化提高农民收入。


只有通过动员全民经商致富,才能激励农民从事副业和制造业活动,使农民逐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实现原始工业化。


只有通过动员全民经商致富,才能培育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也只有通过动员全民经商致富,才能在民间和朝廷迅速积累大笔原始资本并提高老百姓收入,为吸收昂贵西方生产技术和从事大工业生产创造条件。


同时也只有通过动员全民经商致富,才能发现和培育一大批企业家、实业家、民族资本家,积累管理知识,为未来进一步工业化打下人力资本基础。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因此,洋务运动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注意力和希望寄托在民间,尤其在农民和下层工商阶层身上。


因此清政府无能力作为一个代表全体中华民族的整体国家利益的政府而出现。


而这也正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


要知道,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兴起,无不首先是建立在“民族国家”这一深层的国家意识、爱国主义和“富国先富民”这一深刻的民族主义之上的。


06


其实在中国开展全民经商致富运动是有很强大的民间基础的,尤其在纺织业方面。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曾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但鸦片战争后,因英国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


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尽管这种现象当时只出现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中国原始工业解体的征兆。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失去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保护权,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


因洋布质优价廉,取代土纱和土布,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中国本就不发达的原始工业开始解体。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英国则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同时瓦解了中国社会的原生工业。


因为这些出口产品,其实是把中国死死压在农业上。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冲锋工业革命

如果洋务运动能够首先通过一系列政策,在民间保护培育中国自己的原始纺织业,并通过引进西方纺织技术来重组中国手工纺织业,靠比英国和西方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来进行国际竞争。


正如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和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做的那样,那洋务运动的历史结果一定会是不同凡响的。


07


因此洋务运动失败的关键不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而在于没有采纳重商主义的发展战略,利用全球贸易契机,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为民族手工业开辟和创造世界市场,让全民经商致富。


清政府鼠目寸光,只单纯官办一些现代企业,而不是通过模仿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发生的大众纺织和乡村工业化来实现“富国、富民、强兵”的目标。


不能代表全中国利益的清政府,注定要被推翻。




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走向了共和,也开启了第二次冲锋工业革命的运动。


民国开始允许民办企业了,在江南地区,尤其是上海,出现了不少实业家,有历史上著名的“黄金十年”。


民国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帮助中国实现富国强兵呢?在引爆中国的工业革命上,民国有哪些得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洋务运动   重商主义   工业革命   明治维新   鸦片战争   北洋   中国   洋布   洋务派   英国   日本   全民   清政府   民间   农民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