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公司一同事今年打算买台车,身在上海,主要通勤使用。这样的前提下它自然想要一个不限行的牌照,所以选车方向就落到了新能源车,大方向就这样的定了:预算 15 - 20 万,买一台新能源车,相比混动,更倾向于动力体验更好的纯电动车。

我觉得身在一线城市,用车需求像我同事这样(我也是)的人群应该很多。我相信,每个人都想买到一台喜欢而且适合自己的好车,然而我也清楚不是每个人都对汽车或者电动车有深入的了解,所以通过同事这次的「选车之路」希望能给到大家一些帮助和参考。

想买车了

我问同事,你是啥时候打算买车的?

「不记得具体啥日子了,那天开开心心骑着电摩带女朋友回家,然后路上下暴雨了,然后就......」

哎,明白。那直接开始聊需求吧。

需要怎样的一台车

如开头所说,在上海工作,同事需要一台不限行的车,然后他更偏向于买一台纯电动车,下面则接着说说在这些前提之下,他进一步的考虑和需求。

首先,他觉得买纯电动车,肯定要选一个三电优秀的,毕竟这是电动车的核心内容,涉及驾驶也涉及安全。买大厂的车型相对来说会比较放心;

其次,车的外观不说多么性感,但至少要顺眼,车开起来要舒服。虽然只是买来代步,车内多少也得有点私人空间的精致和氛围;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之所以叫做合适的价格,不是说便宜就好,而是价格要和产品力相匹配,如果产品层面确实值,那可以贵点。

在这样的「购车三项方针」之下,我们开始选车和对比。

海选

先看看市场上有哪些可选的: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因为预算是 15 - 20 万,所以 Model 3、汉 EV、P7 这几位就先拜拜了,这几台车确实很不错,但也确实超预算了。

另外,同事开车喜好上偏向于坐姿更低,开起来更顺手的轿车,所以跨界车和 SUV 车型里的几何 C、宋 PRO EV、小鹏 G3、Aion V 也被放到一边了。

两轮筛选之后,剩下的车型里还有几何 A、北汽 EU7、Aion S、ER6、秦 EV 和秦 PRO EV。

账面比续航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续航对比了(NEDC 标准),这几个车型最长续航的版本数据如下: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几何 A 500 km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Aion S 510 km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ER6 620 km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北汽 EU7 451 km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秦 EV 421 km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秦 PRO EV 520 km

其中秦 EV 是唯一续航不足 450 km 的车型,虽然秦 EV 的价格区间只要 13 - 15 万,但同事之前说了,价格问题上他不只看高低,关键还是产品力,于是这台「最腿短」的车就被排除了,同样的原因也让同事放弃了北汽 EU7。

而剩下的 4 台车,除去 ER6 的续航上到了 600 km,其他几台车续航的差距其实都不大了。关于续航对比,NEDC 是续航的一个参考,而电池容量其实也是一个参考,这几台车的可用电池容量如下:

这里头 ER6 和秦 PRO EV 的电池明显大另外两个一些,大电池对于实际续航来说相对会更有保障,而且大电池锁电相比小电池可以做得不那么极限,有利于减缓电池的衰减。不过电池大小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这两台车的 NEDC 续航却又差出了 100 km,这又是什么情况?

100 km 的差距

其中缘由值得展开说说,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的「能耗」控制比后者更好。本段中的原理部分铺垫较长,大家如果觉得技术内容看起来乏味可以跳过,直接看本段末尾的结果。

能耗方面先来说阻力,重点说说风阻。当汽车行驶速度到达 80 km/h 的时候,有近 60% 的能量是用于克服风阻的,随着速度增加,这个比例还会上升,所以风阻对于车辆的续航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正在进行的空气动力学测试

据粗略统计,风阻系数每降低 0.1 Cd,续航可以增加 10 km 左右。ER6 的风阻系数为 0.24 Cd,而秦 PRO EV 官方没有公布。

那这个数据又是什么概念呢,风阻系数 0.237 的几何 A 在电池比秦 PRO EV 小 9 kWh 的情况下 NEDC 只少了 20 km。风阻系数 0.233 的汉 EV 比秦 PRO EV 电池多了 7.4 kWh,但在尺寸大出两个级别,电机功率大 28 kW 的情况下,续航依然比秦 PRO EV 多了 85 km。风阻小有多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除了风阻系数低,ER6 还有动力系统上的效率优势。ER6 上的电机定子上用了 8 层的扁导线绕组,槽满率比常用的圆导线大不少,电阻低,线圈的导电性能更好,电耗自然也小了。而且这个电机上的另一个关键特点是转速高(15000 rpm),而且齿轮箱减速比低(不到10)。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ER6 的 8 层扁导线电机转速 15000 rpm

而关于这个设定的效果需要再解释一下:因为电动车没有变速箱,所以车速和电机转速就是正比关系,而减速比大/电机最高转速低会降低最高车速。而在极速低的情况下跑高速,电机就会处于高转速运转。而高转速运转工况下电机的能效是较低的,对应的电耗就高了。这个关系我在下面列了一个影响链:

电机转速低/减速器速比高→车辆极速低→跑高速时需要电机高转速运行→电机高转速时效率低→电耗高

或者更简单点:电机转速低/减速比高→高速续航低

ER6 在高转速以及低减速比的加持下,极速为 185 km/h,秦 PRO EV 官方依然没有公布对应数据,工信部上可以查到的秦 PRO EV 配备 135 kW 电机车型的最高车速为 150 km/h。

结果:

基于刚才的推理,如果秦 PRO EV 上的这台电机最高转速与 ER6 相同,那在秦PRO EV 的极速 150 km/h 之下的区间,同样的车速时 ER6 的电机转速要比秦 PRO EV 低,所以 ER6 的电机效率会更优,尤其是跑高速(高转速工况)。再加上前面提及的 0.24 Cd 低风阻系数、8 层扁导线电机,ER6 与秦 PRO EV 这 100 km 的续航差距就这么出来了。

但也不只看续航

前面几轮留下的 4 台车,续航方面 ER6 是最亮眼的,但这个阶段的对比除去续航能力,也要看个人喜好。同事对于几何 A 的外观接受不了,他觉得这车有点另类,而且搭配的窄胎虽然带来了不错的能耗表现,但也损失了一些抓地力,所以几何 A 退出,剩下的三选一。

说到外观和内饰,同事对于 Aion S 和 ER6 比较中意。具体的点他形容不出来,但总之就是看上去更精致更符合他的审美。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秦PRO EV 这方面就稍显劣势了,车身的后半部分尤其是车尾看起来很厚,内饰只有黑色,整体的搭配相比 ER6 和 Aion S 也有点单调和廉价。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图片转自:懂车帝

但到这为止,结合上面的各种对比,同事对这三台车只是喜欢上有多有少,综合来说更喜欢 ER6 多一些。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但喜欢归喜欢,意向还没完全确定,尤其是考虑到这几台车的价格都大差不差,我本以为这个纠结的阶段会持续一段,没想 ER6 的金融方案杀死了比赛。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ER6 的三个版本均提供了至高 5 年的免息购车方案,首付比例可选 20% - 60%,在 ER6 产品本身突出的情况下,同事得知这个信息后直接表示没啥好说的了,下单就是。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而下单后他又得知前 2000 名预定的车主还有两年的全额充电补贴,除去三电终生质保,ER6 还有终生免费基础保养,以及一个两年 7 折的官方回购。

然后这时候我突然看到论坛上一个对于花十来万买电动车的评论:「这都多少钱了,咋不买个好点的油车啊?」

转折

买什么样的车才是成熟

燃油车确实是无里程焦虑、无电池衰减、保值率相对更高,如果在这种视角考虑,燃油车确实是非常值得买,甚至有人会觉得买燃油车才是成熟的选择。

但在上海,买一个外牌燃油车,真的是更成熟的表现吗?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同事回家的路程大约有 17 公里,走高架正常的话大概半小时多,而不走高架则要多经过 20 个红绿灯,时间多花近一倍,平均每天下来多出近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这就回归到买车的本质问题上了,买车干嘛?

我相信读者中不乏在一线生活的年轻人,有车之后,早高峰就可以不用再匆忙出门挤公交地铁,而晚上忙完,你拖着疲倦的身体下班时也不用再担心错过末班车。

你知道那位老朋友会在停车场静静的等候着你,每晚和它在停车场的相遇都让你感到亲切和欣慰。上车,关门,把所有的喧嚣和不爽隔绝在车外,放一首你喜欢的音乐,随着旋律响起,你会放下工作上的烦恼,渐渐褪去焦虑。此时此刻,这首歌、这张座椅、这份私人的空间、以及这时你的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只属于你,这里是如此的自由和安心。

如果考虑成本,用车一定是比不用车更贵的,甚至某些情况下比打车还贵。但为什么想买车?

因为下班回家听歌开车的这段路程,可能是身在一线的你一天里为数不多的惬意时光。车给你提供的私人的空间,带给你的那种的归属感,那种出门不受距离和天气限制的自由和安全感,这些感觉是难以量化的,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你也体会到了努力的意义——工作赚钱就是为了过上更自在的生活。

但这种氛围也是有不同的,如果那台车里比你办公室的环境还差,而且不能走高架后的堵车通勤比坐地铁更慢更累,那上面描述的美好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终于,16 万可以买到这样一台车


而这种氛围的关键就是那台车,而这也是生活在上海的同事要买 ER6 的感性原因,除去遮风挡雨,他需要一台不限行、安静、舒服、精致,开起来平顺惬意的车,在他看来,这比品牌、贬值、补能方式等更重要。

或者说,他的感性认知里的「成熟」,就是买一台能让自己出行更舒服的车。而这份感性,在我看来是如此的真实和有温度。

感性之下理性犹存

感性促使了同事买车,促使了他买了 ER6,但也不是说理性算账 ER6 就不行了。

我们拿现款卡罗拉来做对比,21 款的运动版价格 13.68 万,算上购置税的话 15.048 万,比入门版的 ER6 便宜了 1.232 万,配置上卡罗拉运动版甚至还要再差点。

我们在论坛上查询到该卡罗拉车型的平均车主实际油耗为 7.47 L/100km,92 汽油 5.46 元一升,折合的每公里成本为 0.408 元。

ER6 的电耗我们没有实测数据,所以我们续航打一个 8 折,按 69.9 kWh 跑 496 km 算,百公里的电耗为 14 kWh,如果按一度电 1 元来算,每公里成本为 0.14 元。

这么算的话,ER6 和卡罗拉的每公里成本差价为 -0.268 元,同事每天开 40 公里,算上长途和休假,一年跑 14000 公里,对应的成本差是 -3752, 而如果按 8 年的用车周期算,整个周期内的成本差为 -3 万块,而这还没算上 ER6 头两年的免费充电和终身普通保养节省的费用。

如果你觉得这个过程太慢了,那再想想 ER6 已经有的 20% 首付 5 年免息贷款。

关于保值率,前面提到了官方还有两年 7 折的回购。而如果真的两年回卖给官方,这两年的电费为 0,车价贬值 4.884 万,算下来每天的成本为 66.9 元。

这个成本够理性了吧?

结尾

陪着同事选车的日子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从最初的一堆车型慢慢对比排除,到最后 ER6 拔得头筹其实选了挺长时间。但这里也很坦诚地告诉大家,其实同事的初衷并非 ER6,他本来心爱的是比亚迪汉 EV,但一来预算确实有限,二来那边交车时间和金融服务方面也不够有诚意,期间也多名同事力荐 Model 3,但也是因为预算的问题被排除了。

选车的整个过程其实我们和大多数年轻人买车的过程一样难以取舍,预算有限但是也总想在能力的上限附近买一台最喜欢的车。

回过头来看这段选车的经历,ER6 可以说一台「全能」的车,这个「全能」体现在它有着相比同级竞品绝对的续航优势,同时在车的工艺、设计、品质感、智能化等方面它依然表现强势,而在金融服务、售后等服务内容上 ER6 也如同它的续航那样再次给了我们惊喜。

尤其是最后我们和燃油算成本的时候,即便是日均 50 公里不到的使用里程下,ER6 也有不逊色于同价燃油车的成本。

而这或许是 ER6 这台 16 万起售,续航却接近 Model 3 长续航后驱版的自主品牌车型创造的一个低调的里程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台车   电耗   导线   转速   系数   电动车   燃油   几何   车型   预算   电机   同事   电池   成本   价格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