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美诚妈妈: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日本乒乓球女运动员伊藤美诚,得到了我们很多人的关注。


有些人觉得,伊藤美诚很讨厌,因为成天出来放话,说要战胜中国队。给人的感觉非常嚣张,肯定没有福原爱那么可爱喽。


也有人趁机笑话了她一把,毕竟她刚输了,被我们的运动员孙颖莎以4:0的比分淘汰掉了。所谓打脸打的很精彩。


还有人趁机连她妈妈也踩进去了,因为伊藤美诚的妈妈是个标准的虎妈。伊藤美诚最大的心愿就是送给妈妈奥运会金牌,但梦碎东京,似乎侧面应证她妈的教育方式也不怎么管用嘛。


我无意迎合这种情绪,跟着网友们迎高踩低,说实话,伊藤美诚输了,我挺高兴的,为中国队高兴。


但是我并不认为伊藤美诚是个失败的案例。


毕竟她拿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女单的铜牌,我认为对一个外国人而言,这等于金牌了。


当然,她的理想是打败中国队,这个理想没实现。没实现不等于失败了,她自己可以走极端,我们作为旁观者,没必要这么极端。


我们来看一下伊藤美诚是怎么被培养的。


伊藤美诚,00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是美乃莉。


美乃莉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无奈技术不咋地,只能代表企业打联赛。她后来嫁给了另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也就是伊藤美诚的生父。


小美诚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开始了胎教,她的妈妈经常抚摸着肚皮给她讲各种乒乓球战术套路,拿着笔芯当话筒直播解说乒乓球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岁的小美诚刚会说话,就跟妈妈讲:我要打乒乓球。


为了培养女儿,美乃莉与老公借贷了2000万日元,从横滨迁到了静冈磐田,建了一栋两层的一户建,就是别墅,其中一层专门用作乒乓球室。


这里面有专业的乒乓球机,有福原爱同款的儿童乒乓球拍,然后开始斯巴达式训练。


斯巴达式训练的强度是什么呢?每天长达七小时,你注意,是课外。小美诚那时候还在上幼儿园,是说幼儿园上学前和放学后的有效训练时间长达七小时。


这是扣除了上厕所,喝水等人体必需的时间。


所以小美诚经常要练习到凌晨两点钟,你注意,这是个幼儿园的小盆友。


那么小美诚在什么时候可以稍作休息呢?我们都想得到,摸鱼呗。


为了防止带薪拉屎,美乃莉早在那时候就引入了,或者说,也许她才是原创者。


她引入了什么呢?引入了如今互联网大厂流行的拉屎计时器,如果小美诚大号超过3分钟,她就要来查看,你是不是在打瞌睡。


不仅要有效的控制上厕所的时间,而且美乃莉还在厕所里贴满了女儿输掉的照片,以做警示。


美乃莉的严格体现在方方面面,哪怕小美诚走路摔倒了,都会被骂,美乃莉会说:你是不是故意的?想要摔伤自己逃避训练?


当然了,也不是一味的催逼,在某些方面她还是吸取了周扒皮的优良作风。


比如半夜三更溜进女儿的房间,看看她是否还有心跳,美乃莉要确定自己的训练强度能够把这个小盆友刺激到极致,但不至死的边缘。


不怕周扒皮学鸡叫,就怕周扒皮学文化。美乃莉不去大厂做HR,真是屈才。


到这里就打住了么?远没有。


因为小美诚还要睡觉呀,你不让她睡觉,她没法活,可如果让她睡觉,睡觉多耽误功夫呀。


所以美乃莉心生一计,趁小美诚睡着了之后,在她耳边偷偷的默念: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实话实说,这一招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如果在睡眠之前保持深度思考某些问题,可能会做相关的梦,梦中也许会继续工作,第二天说不定会带来思路。


这就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小美诚的爸爸终于先崩溃了,和美乃莉离婚,房子和女儿归太太,债务归自己。独自前往名古屋一家乒乓球器材店工作,还贷款。


而小美诚不愧继承了妈妈的血统,不哭不闹,训练依旧。


经过母女俩斯巴达式的训练,确实取得了成绩。


小美诚在7岁时获得全日本二年级以下组冠军,9岁时获得全日本四年级以下组冠军,10岁时打破福原爱最年轻女单获胜记录,14岁时获得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女单冠军,18岁的时候在瑞典公开赛,她拿到了世界冠军。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我并不会因为我们4:0把她打的满地找牙就全盘否定对方的努力,因为你否定对方就等于否定自己。


我再强调一遍这句话:你否定对手,就是在否定自己。


如果我们战胜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对手,那这份胜利本身也没有什么含金量可言。正因为我们的对手很强大,所以我们的胜利很荣耀。


伊藤美诚在日本被称为大魔王,名副其实,任何一个孩子,你能在这种训练强度下,从2岁熬到21岁,取不取得成绩且不论,能活下来,我觉得就已经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开篇很久了,这会儿才切入主题。


我不知道读者什么感受,反正我对这种教育很熟悉,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鸡娃么?


我们鸡娃都已经鸡到需要扫黄打非办公室介入护苗行动了,起码说明在这之前,大家有些用力过度。矫枉才需要过正嘛。


伊藤美诚打不过我们是很正常的,她打得过我们,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原因无它,因为我们人数多。


确切的讲,是我们参与到这个领域里,并且主动鸡和被动鸡的人数远大于日本。


大部分体育领域,如果人种优势不明显,那么拼的就是参与的基数和投入的力量。


你看我们在乒乓球项目上就很强,在足球项目上就很弱。是足球提供的经费不够多么?不是的,是足球的人口基数太少了。


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是一个足球人口小国。没有多少孩子踢足球,可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来两下乒乓球。


如果天才诞生的概率就那么大,谁的基数大,顶级天才就会花落谁家。


所以说到底,这个事情首先是拼人,拼某个领域的有效人口。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很多人都高估了努力的价值,低估了概率的作用。


努力很有价值,但努力的价值是纵向的。


你努力,今天的你会比昨天的你好,明天的你会比今天的你好,这叫做纵向价值,你始终在和自己比。


你努力,你很努力,你非常努力,你像小美诚一样斯巴达式的努力,仍然可能被隔壁老王按在地上摩擦,反复摩擦,终身被反复摩擦。


很正常。后者是横向比较,努力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纵向上,而不是横向上。


没有人能给你打包票,确保你努力就能超越隔壁老王,就像伊藤美诚的那个愿望。


她不是不够努力,她就像一条河里的大鱼,企图挑战海里的大鱼。


回到教育这个话题,我为什么要把努力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关系说清楚?


因为我们大部分家长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你的处境明明更接近日本队,但是你的预期却接近中国队。


日本队什么处境?他们没有什么苗子,就像独生子女家庭,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做选择。


中国队什么处境?他们可选择的范围几乎是无穷尽的,乒乓球在我国的流行程度比篮球在美国,足球在巴西还要流行。


明白问题出哪儿了么?


你在河里挑条鱼,跟人在海里挑来的鱼比大小,胜负是你能左右的么?


如果你指望鸡娃能产生横向效应,也就是打败别人而不是昨天的自己,那你需要生很多孩子。


绝不是三个,也不是三十个,而是三千个,起。


很多文科生出身的大V,常说富人最好的策略是多生孩子,择优继承,好像他们概率学的很好似的。


真实的答案是什么?是富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的孩子,可能不止一个,但也没那么多。


为什么不生三十个?因为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


如果仅仅是靠资源包装下,只要孩子不傻,中人之资就足够了,三选一和三十选一没啥差别。


如果非要选一个能力堪比富翁本人的,三千个里未必能挑出一个。


所以如果富翁只是生三五十个,大概率是中不了奖的。而且副作用很明显,这三五十个显然不是一个妈,这些老婆就会争家产,她们名下的孩子还会二次争家产,一代之后就泯然众人矣。


何况就算真生三千个,三千个选一也没啥用。因为富翁不仅需要三千个选一的能力,还需要三万个选一的运气,三十万个选一的持续的运气。


这东西你怎么选?你以为这是修仙小说,有个造化玉牒残片,可以看别人头顶上有没有祥云?


想清楚这点事儿,就应该知道如果你的孩子不足三千个,鸡当然有用,但没有你预期的那种程度的横向效果。小美诚妈妈教育的成功不在于方法,而在于运气,她恰好碰到了小美诚。


换个人,大概率这孩子废了。


我们之所以连扫黄打非办都介入护苗行动,就是因为很清楚,很多家长有点过了。


这些天网上流行一句话:有些人通过千辛万苦的鸡,硬是把孩子从大专鸡到了三本,不还是去送快递么?


这话挺伤人感情的,但是我们平静下来想一想,站在成本产出比的视角看,难道人家说的不对么?


我想,上头管理大家预期的用意很明显。


就像四五十年以前,你可以多生几个嘛,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读的出读书,读不出做别的。四五十年以前,我们的家长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思路过来的。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日本队   斯巴达   中国队   妈妈   女单   基数   日本   纵向   横向   概率   乒乓球   中国   努力   价值   孩子   足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