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离不开常识

基金从“涨”上热搜、到如今的“跌”上热搜,整个时间跨度也不过3个月。但在笔者看来,基民“大喜大悲”的背后,是中国财商教育的滞后,以及对投资常识的误解。

细心的基金投资者可能已经发现,“今年道歉的基金经理格外多。”以春节后首个道歉的汇安基金为例,截至目前,其在本月净值已经下跌9.94%,产品成立以来的三个月,产品净值累计下跌22.66%。

“赔钱了道歉,赚少了都要和投资者说对不起。”某基金销售平台负责人也表示,他们长期重点推荐的一只公募基金,在2020年取得了70%的收益,但进入2021年后净值出现小幅回撤(不到10%),就有投资者在评论区“吐槽”,“最后只能暂时禁言了。”

实际上,如果稍微对基金投资有了解,就应当对公募基金2021年的盈利预期保持谨慎乐观。

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去年11月底发文,“年初至今,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6.8%,这也是公募基金2010年以来的最高回报率了;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也达到了35%,连续两年的超高增长,究竟是大盘的贡献还是基金经理们投资水平提升的贡献?”

李迅雷的文章说的很直接了,从专业术语上说,“市场在经历了两年偏离度上升之后,确实存在均值回归的理由和动力。”换做普通投资者的语境,就是“市场连续三年都出现大涨的概率很低。”

这其实就是投资的常识。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投资品的选择其实并不多。目前来看,不动产、金融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两大块。

从不动产角度看,其投资属性是不断萎缩的。当前、政策层面坚持“房住不炒”,同时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买房买成负资产”已经在部分区域成为现实,这需要投资者引起重视。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10-15年,国人将加大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股票、基金)将成为一种趋势。

必须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权益类资产,主要指二级市场。实际上,从国内实际情况看,以银行理财作为家庭资产配置主渠道的现状,不会被轻易打破。

曾经有研究机构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的理财差异。

“耶鲁模式”曾是很多人研究的目标,其特点是“以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中国人民大学在2010年出版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一书,其作者就是“耶鲁模式”的创立者大卫·史文森。

从国内大学的角度看,虽然也赞同“投资组合需要分散”的理念,但从实际投资操作看,股权投资(一级市场)投资占比并不高,其投资主要方向还是委托投资,(即银行理财,公、私募证券基金)。也就是说,国内大学将理财的信任还是给了银行和股市,这对国内投资者无疑是一种提示。

此前在谈到理财时,国内一位监管者负责人曾说,“我们不太喜欢创造投机的产品,一夜暴富的幻想并不是好事。”

正如2000年的一个早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给巴菲特打电话:“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而且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却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的变富。”

新金融记者 张兆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耶鲁   亚马逊   大卫   中位数   迅雷   净值   分散   投资者   常识   资产   基金   银行   国内   大学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