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穷则兼济天下是可持续的慈善吗?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社会提倡的理念却截然相反,我们对善良,是不是存在一种曲解?

郑州洪灾,持续亏损的鸿星尔克大手笔捐出5000万物资,国货担当感动了一众网友,将其送上热搜。

此次捐款,让鸿星尔克不仅收获了微博会员,更收获了全网口碑和直播间里的“野性消费”。

一时间,各种商品均被买断货,3天内销售额超过2亿元,网友甚至大方地说:“发个吊牌过来就行!”

鸿星尔克:穷则兼济天下是可持续的慈善吗?

灾难面前,万众一心,感动之余,也需警惕——超出自身能力的善良,真的该被提倡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一个名叫赖宁的救火少年,牺牲于1988年。

1988年3月13日,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与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年仅15岁。

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学习“赖宁精神”。

但是,我们绝不倡导少年儿童用牺牲生命作代价去见义勇为,只是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起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见义勇为

那么,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是不是已经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呢?

很多网友评论鸿星尔克的举动,让他们想起了拾荒老人将自己半生积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场景,令人心酸而感动。

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资助贫困大学生这种事,一定要拾荒老人去做才更令人感动?更应该被人们提倡?

鸿星尔克:穷则兼济天下是可持续的慈善吗?

弱势群体来帮助别人,确实值得赞誉,值得感动,但不应该被提倡。因为鼓励他们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是很不合理的。

鸿星尔克的善举被网友看到了,因此一夜爆红,挽救了濒临倒闭的企业,但如果其他弱小企业看到了它的成功,纷纷效仿,捐出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财产,又会有什么后果?

显然,网友们虽然支援了鸿星尔克,但不可能支援所有捐款了的企业,不难想象,捐款会让困难企业雪上加霜,破产倒闭。

而困难企业的背后,又是无数困难的家庭,他们失去经济来源,生活又该何去何从?谁又来为所谓的“善良”买单?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舍己为人不应当成为道德对弱势群体的绑架。

经济条件困难的人,经营不善的企业,都应当先尽到自己的责任,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安顿好自己的员工,有余力了再去帮助别人。

鸿星尔克:穷则兼济天下是可持续的慈善吗?

试想,如果我们认为弱者帮助别人值得提倡,那么我们是不是就默认了强者帮助别人理所应当?

这种风气,或许会感动一时,但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心理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其实,不给别人添麻烦,本身就是一种慈善。

如果拾荒老人可以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困难企业可以维持经营发放工资,不给社会增添更多的压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

因此感动于鸿星尔克担当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可持续的慈善绝不是劫富济贫、劫贫济贫,而是人人做好分内事,有余力再帮别人分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真正的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慈善   共青团中央   接收站   独善其身   见义勇为   可持续   弱势群体   牺牲   善良   困难   老人   能力   少年   网友   社会   天下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