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近日,一则关于“某国内985名校博士求职被拒,因本科就读非211高校”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学习算法的上海交大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

本科非双一流,985研究生也没用?

很多非名校出身的同学努力奋斗,最终考研成功,可到了一些酸溜溜的人嘴里就变成了:“本科双非考上985研究生也没用!”我们眼里的成功,怎么到了别人那里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呢?

说“没用”可能是因为,某些招聘单位不看研究生学历只看第一学历的出身。谁都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但就因为这样个别的存在就全盘否认普通本科生考研上名校的价值简直就是“出身歧视”。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有用还是没用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断定的,我们承认学历、学校的阶级的存在,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别的存在,但不能就此否定任何一个人追求机会平等、追求高层次教育的权利,否定别人变优秀的权利。

有人调侃:“人家只是想招录一个本科学历普通员工,你一个985博士凑什么热闹?”

中国高校的鄙视圈,早已自成派别,“清北复交浙科南”无疑在链条顶端,“985”“211”也是重要的进阶标签。

鄙视链大致是这样的:

理科生看不起工科生,工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又瞧不起艺术生,而艺术生瞧不上非艺术以外的所有学科;“985”看不起“211”,“211”看不起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起二本,二本看不起三本,三本的嘲笑专科生鄙视高职生。

其中最常见的是“本科鄙视链”,更专业的说法叫“原始学历歧视”,即本科不是“985”“211”的,最高学历就算是名校博士,还是会被鄙视。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第一学历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英雄哪儿管出处!在中国,文凭很重要,如果出身名校,在不少人看来,这就是自带光环,走路都带风。

高考作为目前条件下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一些优秀的同学通过高考进入更理想的大学,本身也能证明其有过人之处。但只是通过本科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难免有些武断,毕竟名校招生人数有限,在僧多坑少的当下,想通过高考来争得这一坑实属不易。

因此,许多本科为二本、三本院校的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获得二次选择的机会。有这样决心的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众所周知,在条件相对一般的本科院校奋起直追,拼搏奋斗,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中与名校生同台竞争,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所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网友争论非名校生考研有没有用的问题,恐怕是瞎操心了。此时就以“有用”或“无用”来衡量考研的意义,本来就是功利的。有用,到底是什么“用”?是通过硕士文凭找工作、取得用人单位认可的有用呢,还是开始研究学术有用呢?不同的“有用”依赖于不同的判断标准,简单的“有用”“无用”根本说不清楚。

就像网友@要多社会有多社会说的一样:考个研又不是去犯罪,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的,跟配不配有什么关系。不要去否定一个努力的人,哪怕他多么的微不足道。

真的想请问那位发出“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的同学,天底下有几件一劳永逸的事?人成功一次就注定一辈子成功了?

网友@奎宁Quinine说:人生本来就是长跑,难道我在刚开始摔倒落后之后就要放弃吗?我们也明白读本科重要,但是无法改变纠结也没有用,我们就是想爬起来再努力一把,我们可能追不上前面的人,但是我们不想成为主动放弃的人。

出现这种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用人单位深入骨髓的“唯学历”思想在作怪。而这种“唯学历”思想对人的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偏见、优越感、嫉妒、歧视也伴随而来。

话说回来,就算在高考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种成功也是具有阶段性的,它不是永久的荣耀。我们身边不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学子,进入名校后却荒废学习,最后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吗?

而那些在高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是永远与成功“绝缘”,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赢得荣光。

上海交大博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学历歧视?

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是个真真切切的例子,他本科就读一所“非211”省属师范大学,经过自己的拼搏,如今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还兼任一所985高校研究生导师职务。一个本科就读“非211”大学的学生,不仅得到了顶尖学府的认可,还成为了985高校研究生的导师,这不正是“本科出身决定不了未来”的最好例证吗?

单就文中开头提到的这位博士“求职被拒”经历来说,他被HR拒绝显得很不合情理。如果事情确实如描述那样,说明HR水平不高,亦有可能是HR所在的公司底气不足,觉得自己给不出与三年工作经验985高校工科博士相匹配的待遇,干脆以本科出身不合适为由拒绝,好给自己台阶下。

学校之间那些差距其实很渺小。而那些出类拔萃的精英们,早就不是学校背景可以定义的。所以,别让学校成为你的上限,也别让它成为你的下限。

最近,华为公司为一位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开出201万的年薪,看重的是这位博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尽管他的本科母校只是一所民办二本大学,但华为并未因此将他拒之门外。

——END——

来源:本文综合自 四川高联考研(ID:sckypx)、奔跑的青椒、千人智库(ID:thinktank1000)、知乎 等

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华为   学历   本科   博士   高校   上海交大   工科   名校   出身   有用   研究生   院校   努力   同学   优秀   学校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