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今天又是一年中的冬至了,估计很多人都会在早上就收到爸妈的消息,北方父母会让你记得吃饺子,南方父母会让你吃汤圆。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但是像年轻的一代在继承冬至这个习俗的时候,心里都会纳闷,为什么非要吃这些,冬至有什么过得必要吗?冬至怎么来的呢?今儿小编就详细讲一下。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大家对冬至很重视的!老一辈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两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福。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北方人们会杀猪宰羊、吃饺子、包馄饨,南方呢有吃汤圆的习惯。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冬至起源汉代,盛于唐宋。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说明咱们古人对冬至是挺重视的。汉朝还管冬至叫“冬节”,官府人士要办个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还会放假一天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也就是说当时到了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军队待命,边塞也会紧闭,商人也不开铺子,亲朋好友会相互拜访聚餐,听起来就热闹舒适!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而且到了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开个祭天大典,老百姓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礼仪感非常的强!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当然到了现在,我们连假期也没了,甚至中午点饺子外卖都可能被挤爆没人接单。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谚语有讲过:“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人们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东汉时他有次回老家,正赶上冬天。他看到家乡父老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也冻烂了。


他便让其弟子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揉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肉汤。人们吃了以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就学着“娇耳”的模样,包成“饺子”或“扁食”。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至今河南的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冬至吃汤圆的传说极多,其中最广的传闻是:


闽南有一对贫穷夫妻带着小女儿,妻子死后,丈夫为了筹安葬费而决定卖掉女儿。女儿一听难过得昏了过去,她的爸爸便吓得要了一碗米汤和几个糯米圆灌醒她。他们互相推让,生怕一吃就是永远的分离。


后来,卖给富人家做丫头的女儿每一年都在家门口门环挂上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只盼爸爸能来和她相认。就这样,吃糯米圆的习俗却在闽南地区越来越兴盛。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习俗中,不富裕的人们吃纯糯米做的小圆仔,富裕的人则可以包进红糖和花生粉做成比较大的“圆仔母”。许多人深信吃了就会快快长大,南宋文人陆游也曾写过:“吃尽冬至饭便添一岁”。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1.北京冬至吃“馄饨”


老北京素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南宋时,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人们吃馄饨,打破天地混沌,开天辟地。冬天吃馄饨,也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2. 山东部分地区冬至喝羊肉汤


山东有部分地区,比如山东滕州冬至会吃羊肉汤。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人们在冬至这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图个好兆头。


3.宁夏银川冬至吃羊肉粉汤饺子


冬至时宁夏银川有个习俗,当地人这一天要就着油饼或馍馍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并且还把冬至的羊肉粉汤叫作“头脑”。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因为宁夏银川地处西北内陆大漠、边关边陲,天气寒冷,因此人们特别重视这个节气。冬至到来,人们把这个节气当节日地过,老百姓还把冬至称为鬼节,寓意神奇且庄严。人们心目中把羊肉汤粉看作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将其用作冬至敬食。


4.浙江台州冬至吃“冬至圆”


浙江台州人习俗过冬至节会做红烧猪肉、红烧豆腐、红烧海鲜这三样菜,还有“冬至圆”。做好了先要祭奠祖先,同时默默祈福。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菜,吃“冬至圆”,告诉家里的小朋友长大了一岁。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菜肴中最有特色的是吃“冬至圆”,正所谓“家家捣米做米团,定是明日冬至节”。有甜、咸之分:“冬至圆”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


甜的“冬至圆”有的地方叫“擂圆”、“硬擂圆”或者“翻糙圆”。咸的“冬至圆”是包着馅的糯米团 ,外边不粘上“炒粉”。内馅用猪肉、香干、时鲜蔬菜等做成,包好后蒸熟即可食用。


5.江苏苏州冬至喝桂花冬酿酒、羊糕


冬酿酒是一种米酒,里面放入桂花酿造,香气扑鼻。在喝酒的时候会配上各种卤菜。传统讲究的家庭还会吃洞庭柑和西湖蟹。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古城苏州有俗话:冬至不喝冬阳酒是要冬一夜的,当代商人把冬阳改成了冬酿,为了谐音赚钱,于是也就有了冬酿酒的说法。旧时的苏州的冬阳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苏州的羊糕也非常有名气,羊腿肉熬足时辰,拆碎铺进盘中,浇上浓郁的羊汤,经过自然冷却凝结,切片上桌,就会变成一块块剔透的羊糕,味道鲜凉肉弹。


6.湖南冬至吃糯米饭、腊肉、“霉豆腐”


湖南长沙株洲等地,冬至的习俗则是吃八宝糯米饭或者糯米糍粑。选糯米、桂圆肉(龙眼肉)、红枣、莲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药和冰糖。将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浆加雪耳煮成的甜汁进食。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湖南还有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长沙人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晾干,然后熏烤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冬至吃别有风味。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湖南人还会在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猫余”。在湖南很多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们忌讳凶猛动物,而猫和虎很像,所以就称“猫乳”。霉豆腐松酥细腻,滋味鲜美适口。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7. 台湾冬至吃“九层糕”


台湾九层糕是一种甜米糕,做工很讲究。民间用白米浸透,用石磨磨成水粉,搅拌成浆,加入糖水,用铜盘放一层薄水粉,加热蒸熟,然后逐层加粉至九层。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人们将蒸好的九层糕切成菱形小块,每四块叠成一盘,三块在下,一块在上,先敬神,后敬祖先,然后是全家一起吃糕。


8. 潮汕冬至吃冬节丸、落汤钱


冬至,潮汕人称为“冬节”,潮汕人把冬至当小年过,俗语说:“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而且一定会吃冬节丸,其实就是没有馅儿的汤圆。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创新而演变来的。其实就是甜糯米团子煮熟蘸上芝麻花生粉,吃起来软绵甜糯。是潮汕的一道冬至小食。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9. 福建泉州冬至吃姜母鸭、搓丸


姜母鸭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一道汉族传统的名小吃。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福建泉州、厦门、漳州等一带闽南地区都会在冬至这天吃姜母鸭。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泉州有句俗谚:“平时都要做粿,冬节才无搓丸”,意思是说无论如何,这“冬节丸”是一定要搓的。冬至前夕,泉州人家家户户就用上等糯米粉为原料,搓成一粒粒小巧圆润的丸子,放到蒸笼里蒸熟,凉后风干待用。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搓丸子配的汤有甜、咸两种吃法,以甜食为多,即掺糖,并加芋头、番薯及少许橘皮等作料,也可以加入面线及精肉片、蚝仔等,风味俱佳。


10. 杭州冬至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讨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好彩头。淘米、轧粉、出蒸、敲打、抹平,当雪白的软糯蒸上灶头,糯香早已飘出千里。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人会吃一整天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有的家庭还会做“年糕炒螃蟹”。用温性的年糕来搭配,以中和螃蟹的寒凉,还能养胃益气、平衡阴阳。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冬至,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时官府和民间就十分重视,直到现在民俗也是一直在保护和发扬。


中国人在冬至节的食物讲究


我们过节吃的这些食物,不仅仅是在享受各地风味,也是在传承纪念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它不单单是个节日,也是祭拜祖先、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


你的家乡在冬至还会吃些什么特色食物呢?都可以给小编留言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冬至   滕州   潮汕   闽南   年糕   苏州   馄饨   杭州   山东   汤圆   糯米   祖先   习俗   饺子   羊肉   讲究   食物   中国人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