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小事”不再小,“每月一题”值得点赞

从垃圾清运不及时,到预付式消费退费难;从拖欠工资,到社区医院资源不足……一件件看似琐碎的小诉求,却是市民生活中的大难题。据报道,今年以来,北京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房产证办理难、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等12类主题、27个民生高频难题发力,抓住共性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5月底,北京解决5万套住房的房产证办证难题,298个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新增4950个幼儿园普惠学位,整改网络消费纠纷问题1782项……笔者以为,民生小事不再小,“每月一题”值得点赞。


“民生小事”不再小,“每月一题”值得点赞


众所周知,“每月一题”是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在扎实落实“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基层治理机制的一个更加深入和创新的做法。北京市从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再到抓“每月一题”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一以贯之的主线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压实各级党组织共抓基层治理的责任,从而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毋庸讳言,垃圾清运不及时、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社区医院资源不足……这些看似琐碎的小诉求,却是市民生活中的大难题。长期以来,这些民生难题,往往历经很长时间,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每月一题”的方式,强化“书记抓”的制度设计,一级抓一级,明确了责任单位,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开展专项研究进行督办坚决和攻坚解决,不仅让接诉即办机制有了真正落地回应,为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强劲和精准的推动,更让群众集中诉求的烦心事和糟心事有了计划性的攻克,在逐步逐个的安排下达到有一个减少一个的消除,使之不再成为高频度的问题,不再成为顽疾旧账。


“每月一题”关注的大都是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今年北京通过对群众反映诉求的大数据分析,“算”出了百姓反映最集中的12类主题27个民生痛点、治理堵点,这27个问题涵盖了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市政等民生问题。针对这些民生问题,北京市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至3个具体问题,市委书记每月重点听取当月主题问题解决情况汇报,统筹调度难点问题,每月主持召开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点评“每月一题”推进情况;各主责部门、各区、街道乡镇“一把手”亲自抓“每月一题”,推动任务落实落细。此外,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建立“每月一题”挂账督办机制,对民众诉求办理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严肃执纪问责。通过“每月一题”,把“小事”一项一项解决好,努力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实现基层治理水平的新提升。


民生小事不再小,“每月一题”值得点赞。“每月一题”的做法,让百姓能够惊喜地看到他们心中所要期待改善的工作走在了前头,服务走在了前头,不再为此而糟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每月一题”的专项研究和攻克,聚力聚智达到的是对问题产生的深入性思索和破解,从问题的源头上有了更为深入的对策研究和把控,从问题的源头去找到了解决的对策和方向,使问题源得到减少。对这种主动作为,直面硬骨头的做法,值得点赞。“每月一题”高位推动解决民生难题,高兴的不仅是老百姓,还有基层干部,他们为民办事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毋庸置疑,北京市委市政府“每月一题”的做法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实践方式,更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有力的抓手,抓到了百姓的心坎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费难   民生   北京市委   糟心   小事   垃圾清运   党史   房产证   北京市   基层   难题   做法   群众   机制   主题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