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向着未来再出发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名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炬,在内忧外患中诞生,随后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于风霜雨雪中一路前行,不断寻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翻开世界各国的史册,不乏繁华的历史,不乏骄人的盛世,但鲜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致力于“一个不少”“一个不落”的全面福祉,能在如此广阔的领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永葆奋斗激情,强化自身建设,在百年峥嵘中乘风破浪,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笔者以为,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向着未来再出发。


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向着未来再出发


千百年来,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严复“故居今而言救国,在首祛此贫”的期盼,“小康”是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恒久守望。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从“器物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思想文化不如人”,中国人饱受欺凌和屈辱,民族自信心更是跌入了谷底,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困惑: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1900年,列强军队在紫禁城阅兵庆祝胜利,北京大街小巷遍悬占领军国旗。中国是带着首都被八国联军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完成他的《建国方略》,当时的中国人多将其视为无法实现的梦想: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


1921年,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筑牢“一切为了人民”这一基石。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早在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号召“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地把现代化视作走向复兴的路径。从1921年到2021年一百年间,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中国人民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八年时间实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平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向着未来再出发。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而闻名于世。今天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不是偷来抢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拥有这样的超能力。回望过往,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未来,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这是一场中华民族跨越数千年的进军,奋斗者的脚步永不停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向着未来再出发,才能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发展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矢志不渝   继往开来   奋斗者   中国共产党   伟业   未来   初心   千百年来   小康社会   中国   中华民族   走向   梦想   时间   历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