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今天清明小长假,大家一定都携家带口出去玩了。


我也不盘钱了,想和大家聊个最近的观察。


大家都知道,我是80后,已经成了典型的事业家庭都走向稳(下)定(坡)期(路)的中年大叔。


我周围的朋友、同事、同学当然大多也和我一样,在一二线城市或者老家,买了房成了家,上有老下有小,过起了安稳但压力山大的生活。


有时候哥几个一起吃饭聚会,聊起家长里短,自然也会聊到父母。聊着聊着我就发现一个现象:


大多数的城市家庭,都是和丈母娘一起生活的(有的也有老丈人)。但男方父母基本都自己过。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樱桃小丸子》

比如我的朋友A,已经在北京定居,和丈母娘同住。他有个亲哥也是一样。前几年父亲在老家过世,自己的妈现在老家和姥姥过。


再比如同学B,在深圳买了大house,丈人丈母娘和自己住一起,自己父母在老家,每年春节,老婆都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年,自己一个人回父母家过年。


还有朋友C,老丈人去世早,有娃后一直和丈母娘一起住。自己家里,母亲去世了,父亲身体也不好,前几年心脏搭过桥,他就给找了个保姆照顾,逢年过节给点钱回家看看,基本不可能接来同住。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这现象看起来让人大跌眼镜,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


你平时只要随便在小区里溜溜,去幼儿园接接娃,就能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分辨出占绝大多数的——丈母娘们的脸。


通常,那都是一张张热情的,开朗的,积极的脸。她们愿意与身边人攀谈,表情灵动动作麻利,整体状态看起来也不错。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网络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我这两天仔细想了想,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现在丈母娘,也就是外婆(姥姥),绝对是城市家庭的带娃主力。


毕竟,社会不管怎么先进,现在的普遍观念还是认为,带娃是妈妈的责任


可妈妈要上班要加班,媳妇和婆婆又天生是冤家,凑到一起容易闹矛盾。


那该怎么办?最妥帖的办法就是丈母娘出马了。


为了女儿省心省力,也为了小家庭的和睦,大多数丈母娘都会不辞辛苦来到女儿女婿家,承担带娃重任。


虽说带娃观念不同,和女儿沟通也会出问题,但总归是母女,谁也不记恨谁,不像和婆婆,搞不好就触发了世纪大战。


当然丈母娘在家里,也不会憋屈,毕竟和女儿能有话直说,有苦就诉。所以这些外婆(姥姥)的状态虽然看起来辛苦,但并不受苦。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23:25的闹钟》


第二点,普遍家庭里的男性角色,大多粗线条,心大,不大在意家里的琐碎事。


一方面他们天天起早贪黑上班,没什么机会进入和丈母娘共事有密切交集的环境。丈母娘也爱屋及乌,对女婿更关心。


两方井水不犯河水,自然难有矛盾。


另一方面,即便有点摩擦,男人的敏感度也更低,焦虑阈值也更高。一般女性认为不可饶恕的事,男性一般都认为不是个事,反正他们的关注点就从来没在家长里短上……


而且男人的社会角色,也让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自我疏通能力更强一些。女人没事可以发泄情绪,聚在一起吐槽婆婆,可你啥时候见过哪个男人逢人便说自己跟丈母娘关系不好的?


而第三点,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真实现状。


虽然我是男人,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有太多成年男性,还是比较懒。


很多男人结婚后,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还指望着老婆伺候,有孩子以后,也不愿意搭把手。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第二春》


这时候如果老婆去找丈母娘老丈人当救兵,丈母娘还能给自己做饭照顾自己,自然也就欣欣然接受了。


而因为习惯和惰性,这些男人常常懒得去想,更懒得去设身处地帮自己的父母养老。


时代变了,旧社会男人可以转嫁养老责任,让老婆帮忙伺候老人,替他尽孝。现在,更多活明白了的老婆只想尽自己的本分。


结果就导致,女方努力孝敬父母,走动频繁,男方对父母态度佛系,爱来不来,爱咋咋地。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照理说,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即便存在某种共性和趋势,只要家庭成员都认可,一家人妥妥当当就没问题。


但不得不说,这种现象长此以往下去,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想生女儿。


其实在我老家东北,生女儿比生儿子更享福,已经是多年来大家的共识了。


女儿懂事,细腻,和妈妈沟通起来更容易,也能够互相关心,彼此照顾。


而且女儿顾家,基本不会放任年纪大的父母,尤其是单身一人的父/母自己一个人在老家呆着。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饮食男女》


而生男孩的父母,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尤其是生了两个男孩的。


关于这点,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不是都说了么:


“生儿子没用,我有两个儿子,有一年春节,我给大儿子打电话,问你在哪儿呢?回答说,在丈母娘家。又给小儿子打电话,问他在哪儿, 回答也是在丈母娘家。小儿子反问我在哪儿, 我回答道,我也在丈母娘家。”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我也不知道,这种影响是不是好事,毕竟现在,年轻一代连一个都不想生,有动力生个女儿也算是社会的进步。


想改变这种现象,短期来看似乎也不容易,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夫妻双方更多的协调,尤其是男性提高对家庭的责任感,对未来的计划性,和对双方父母的关心。


而对和小家庭住在一起的丈母娘,更要感恩。


很多人看到丈母娘和女儿一家团圆和美,觉得她们享福,其实更多还是受累。


但凡带过娃的都知道,带孩子一天,时间一刻不得闲,身体浑身都在疼,年纪大了还要漂到女儿家,身边也没亲人朋友可以倾诉,每个丈母娘都付出不少。


在北京生活15年后,我发现了一个城市小家庭的生存秘密

图源:《第二春》


生活本是一地鸡毛,如果你没看到,最应该感谢的,其实就是那个把鸡毛一根根捡拾好的人。


对此,我是有发言权的。


和丈母娘一起生活5年,作为家庭排名长期前五,小事不用做主,大事使用民主的户口本户主,我一直深感丈母娘的作用十分重要。


毕竟,作为家里唯一可以制得住我老婆,以及我老婆坚定的狗腿子我儿子的人——


丈母娘就是家庭关系最有效的稳定器。


你懂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丈母   老丈人   小家庭   丈母娘   娘家   姥姥   北京   婆婆   老家   年后   男性   女儿   父母   现象   秘密   老婆   家庭   男人   朋友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