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如今,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是全球在用的主要能源。但是这些能源都有自己的弊端,如化石能源会资源枯竭,风能不稳定等。

人们渴望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稳定的能源。而核聚变所产生的能源,便被公认为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无污染、获取成本低、材料广泛等优点。

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氘是支撑这种聚变反应的燃料。地球上氘的储量极其丰富,1升海水中含有的氘在核聚变反应后,能产生约300升汽油燃料的能量。仅地球上的氘,便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让人类彻底实现能源自由。

为此,多国开始研究用氘制造“人造太阳”,希望能做到可控核聚变,我国自然也没有落后。

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从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还是一穷二白的我国便开始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在1994年,中国首个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研制成功。

这标志着,在俄罗斯、法国、日本之后,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

虽然HT-7在2013年退役,但是更强大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以下简称EAST),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它被称为“人造太阳”。

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EAST在1998年正式立项,当时肩负研究任务的中科院研究人员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借鉴。而且,EAST对工业设计、材料的要求极高,为了让EAST的产能与功能实现,需要使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将等离子体长久约束在有限空间中、超过的密度等。

仅耐1亿摄氏度高温这一项,便难以突破。要知道,地球上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钨,撑到3000多摄氏度也会融化。

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而且,EAST芯部中等离子体温度在超1亿摄氏度的同时,线圈中的温度却要到零下269摄氏度。这更是进一步加大了研制难度。

但是,中国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终于在2006年9月,EAST首轮物理实验成功获得高温等离子体。

值得注意的是,EAST的关键技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而成,许多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科院迎来突破,又一大国重器问世,成功刷新世界纪录

2021年5月28日,EAST又迎来新突破,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与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打破了世界纪录。

在原纪录中,1亿摄氏度中等离子体运行只有20秒。由此可见,我国这一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毫无疑问,有“人工太阳”之称的EAST已经成为我国又一大国重器,有望带领人类实现能源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耐高温   等离子体   超导   风能   摄氏度   世界纪录   化石   中科院   马克   中国   大国   燃料   装置   温度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