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7nm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年底小规模量产

经常有网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制造:中国制造和外国制造。国外的技术比国内先进,同时他们获取先进技术时很少受政治因素影响。“科技无国界”这条定律,仿佛只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有效。

国产7nm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年底小规模量产

中芯国际是大陆最大的晶圆厂,但由于“总部位置不好”,它无法和非大陆的代工企业一样获取先进技术。

5nm EUV是已经量产的最先进制成工艺,打造一条5nm EUV生产线需要许多来自国外的先进设备,最重要的莫过于是EUV光刻机了。尽管中芯早已提交订单,但EUV光刻机却一直不到厂。原因同样是因为中芯“总部位置不好”。

没有EUV光刻机也能打造出7nm芯片,台积电第一代7nm就是用DUV光刻机经过多重曝光打造。

在这里说一下,7nm指栅长,简单来说指的是CPU的上形成的互补氧化物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的宽度为7nm。而台积电等公司的7nm并不算“正经”的7nm,只是性能、功耗、面积等数值达到7nm要求。在制成标注上比较厚道的是英特尔,虽然大家经常吐槽英特尔的14nm工艺,但人家那个14nm是实实在在的14nm,产品的晶体管密度通常高于代工行业的老大台积电。

从某种意义上讲,7nm只是一种标注。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中芯国际在规模量产14nm后,自家N+1代工艺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将在2021年量产。

此前中芯国际高管表示,他们的N+1代工艺会在今年年底小规模量产。除此之外,中芯还有性能和成本更高的N+2代计划。

中芯国际采用和台积电相似的方法,通过DUV光刻机进行多重曝光,生产7nm芯片。但多重曝光会增加芯片的制造成本,还会让芯片的良品率难以控制。后来台积电推出了第二代7nm芯片,使用EUV光刻机。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管“N+1”叫“7nm”,你可以叫它9nm、8nm……

我觉得想比于N+1代工艺,对于中芯来说可能突破14nm的难度更大。N+1是中芯国际第二代使用Fin FET技术的节点。N+1代具体参数:

相比于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缩小63%、SoC面积缩小55%。

N+1代工艺主要是降低功耗,后续N+2代工艺会注重性能提升,显然成本也会增加。暂时来说,中芯的N+1代工艺并不算落后,它甚至可以适用于中高端芯片。

那么你觉得中芯的N+2代工艺可能会打败台积电的7nm DUV吗?

有点慌的是中芯的这张财报。

国产7nm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年底小规模量产

所谓先进的14nm节点只占了中芯财报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其中的主要贡献者是华为。

国产7nm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年底小规模量产

(荣耀play4T使用麒麟710A处理器,中芯代工)

但随着美国打压的完善,中芯的14nm节点应该找谁?如果某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脑子一热,想帮助中芯,那么它有能力和华为一样“随意”的支付高昂的换线费用吗?和台积电相比中芯14nm节点显然不够成熟,这会不会让国产处理器原本就不强的性能雪上加霜?

国产7nm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年底小规模量产

中芯和股东们应该考虑,自己含美国技术的先进工艺做出来了,应该卖谁?这些技术究竟会让公司赚钱还是赔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量产   华为   光刻   英特尔   晶体管   小规模   代工   功耗   节点   芯片   年底   面积   成本   性能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