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人才,想要什么样的职业生涯?

你是什么样的人才,想要什么样的职业生涯?

求职的时候,首要了解的,并不是五花缭乱的招聘企业,也不是社会、家人、朋友对你的期待,而是你自己。

诚实面对自己:我是谁,想要什么样的职业生涯?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回顾过去:平日的待人处世、面对选择,我们是怎么想的?我的个性怎样?

个性是一个恒常稳定的状态,它不太容易改变,期待某个工作机会或者某个事件彻底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天真的)虽然个体具有独特,但一分为二的话,也简单:第一种,安全感第一;第二种,过程的创新、精彩第一。当然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变。每一个阶段你的诉求和特征不同。部分优劣,不同特点适应于不同的企业或者不同的岗位。

从企业角度来看:

第一种叫做就业型人才或者执行型人才;

第二种叫做创业型人才或者创新型人才。

企业也简单分两种:

品牌型

创业型

此处品牌型,是指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知名度高并且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品牌就是强势品牌。简单说就是大部分人都购买的品牌。理所当然,它会有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完善的人才机制。有部分企业知名度很高,市场份额却很小的,可能是依靠短期炒作或者突击的海投广告达成的;但拥有知名度却没有市场份额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一旦销量支撑不了巨额的营销推广经费的时候,就会在众目睽睽之下陨落,翻身太难。

创业型企业,就是那些还不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创业型企业充满活力也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创业型企业的失败率很高,甚至高达99%。且最终能够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以在品牌型企业就业为荣,而在创业型企业对许多人来说是无奈之举。但有一个事实需要被看到,品牌型企业都是从创业型企业发展而来的。

我们姑且排列组合一下,

看看不同人才在不同企业会有什么好处:

1)就业型人才VS品牌型企业

2)就业型人才VS创业型企业

3)创业型人才VS品牌型企业

4)创业型人才VS创业型企业

5)创业型人才VS直接创业

1)就业型人才VS品牌型企业:

就业型人才,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选择相关的企业,而企业也会依据自己的文化和它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方向来培养你。它看中你与之相匹配的执行力和适应性。而且工作相对稳定、有规律、透过反复学习就可以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尔后就驾轻就熟。

这似乎是就业型人才最好的出路。

要看清的一点是:如果你不拥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你的升职和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企业大、人才众、岗位细分,会让人的能力平均。把1个人丢在5个人的团队里,也许相貌气质才能的区别显而易见,但如果到了100人的团队里,HR就花眼了,作为HR来说,他主要是看你的才能,是否符合当前企业空缺出来的相应的职位而已。

在人才济济的企业里胜出,或者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你首先需要有机会证明你行,你还需要证明别人不行,所以政治才能就变得尤为重要。

2)就业型人才VS创业型企业:

这是就业型人才不得已的出路,就业型人才的眼睛都是盯着大品牌、大企业的,因为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安全感、也很有面子。

但有时也要看运气,如果创业型企业的掌舵手能力强劲、发展势头好;加上自身踏实肯干,企业里人才匮乏,那么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大,水涨船高,未来企业做大做强了, 职位和经济回报也许都会超出就业型人才最初的期待。

关键点:用伯乐相马的眼光,去选择企业,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否具有很大的潜力(关于这点,我们会在之后的论述创业型企业的选择里仔细谈到);其次是是企业的老板(事业心、领导力、魄力等);你觉得跟着他(她)会有未来吗?因为就业型人才喜欢稳定,害怕动荡,所以眼光越好就可以少受些煎熬

3)创业型人才VS品牌型企业:

创业型人如果选择去了品牌型企业,最初会有一个兴奋期,一切是新鲜的,你对大企业的运作感到好奇,你不断的吸收。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求创新、求精彩、求有趣的特质,在品牌型企业并不适用。当然你在品牌型企业的创意部门或新品开发部门除外,但也许你也很快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你的创新一旦出了公司某个格,它是很难被付诸实施的。

同时大企业的部门设置和运行惯性,会逐步同化你。

理由是:品牌型企业的成长期积累的包括产品、营销、文化、规章、制度都是它成功的一部分,它不会轻易去改变。除非公司的遇到危机,高层在主导一场的自我革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个优秀的公司,总是简单单调,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件了"一个真正管理得当的企业,它每天的工作是按部就班,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个点,与创业型人才的特质是背离的。

最终两个结果,被同化,但因为与本人特质背离,始终会心中纠结。跳槽,去创业或者去到创业型企业,同时需要放下的是别人眼中的金饭碗。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心理落差。

4)创业型人才去了创业型企业:

是一种到家的感觉。因为创业型企业每天都会面临挑战、有新的任务,它需要创业型人才的开拓精神和面对困难不害怕的精神;而创业型人才,他(她)本身就不害怕动荡,她喜欢创新,也许创业型企业的失败率很高,但这样的人才,本身并不畏惧随着企业的沉浮去挑战自我。同样是伯乐相马的眼光,把自己当作伯乐,把企业当作千里马。

5)种是国家现在大力宣扬的,但商场如战场,完全没有商业经验的年轻人直接创业的风险其实很大,而他们的创业的本钱很多是父辈的积累。与其这样不如选择第4种,加入创业型团队,和更有经验的人合作创业,一旦功成,也会分一杯羹达到实际创业的效果。由以上分析可见,虽然选择似乎优劣,但人生的真相是,没有真正安全和保险的选择,人生是多变的。重要的是追随自己内心,而不是根据别人的标准。

那么分析完以上四种选择之后,更深一点看问题,从选择难度来说,1)和 3)的选择难度较小,表面上是选择他们,你处于一种被选的被动地位,竞争者众多,最终哪几家品牌型企业选择了你,你在其中做个简单的选择题,再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2)和4)的选择难度大,创业企业众多且失败率高,你如何以伯乐相马的角度,找一匹千里马企业呢?如果相中,你就可以翻身上马走千里。关键是打破常规思维,不把自己当作千里马,而是当伯乐,选择合适的企业做你的千里马。这里面最大的不同是,那么你所处的心理态势、你的主动性和未来你创造的价值都不同。企业只是成就你的一个平台。

如何相马?其实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相马,以冷热识企业,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角度,当然它需要对抗我们的常规的思维。

1)避开热门行业。

常规思维,往往看时下什么行业热门,就投身其中。就像考大学填志愿,当时兴什么,就会遇到扎堆填报,最后因为名额有限,高分被刷下来的也多,很多高分不得志的原因就在此。时下最热的互联网、互联网+、O2O等类型的企业,撩拨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就好像几年前房地产行业最热的时候,吸引了一大波人才、资金和企业入驻,即使外行,也加入房地业;仿佛不加入,就傻到有金子不捡似的。就像现如今,传统行业的人的心态,如不搭上互联网这班车,就要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然而热门背后的陷阱是什么?

热门由冷门而来,当初是谁在行业不热的时候,坚守它并推动其成为热门的呢?当初的领头者,现在无疑是这个领域的强中手,并已经成为品牌型企业,不然行业不会凭空变热;人们都追随成功者的脚步。就如阿里巴巴当初在中国卖网页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见过互联网。今时今日阿里巴巴的领头人——马云,是互联网领域的引领者,带动着一个又一个的热门。

那么被新卷入这些热门领域的新创企业和个人,它们的胜算在哪?论经验、论先发优势、论积累,都比不过当初的热门开创者,那么到底是来弄潮的、还是来垫背的。即使新加入,竞争者众,能够分得一杯羹,但在整盘棋中,我们也居于弱势。日子并也不会太好过。大热之后必然转冷,这是自然规律,也许我们不小心成为强弩之末。

综上所述,在一个热门的领域里要不已没有领先优势、要不发展不大,要不行业的走势不明。那么作为创业型人才,避开它,选择冷门的领域,就有可能取得领先优势、依靠努力开拓而有大发展。

2)选择冷门领域

选择不被大众看好、不被同行看好、边缘化的产业即选择冷门,这同样挑战你的常规思维。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是一个被大众看好、被同行看好的产业,其实已经没有大的进步空间了。

因为大众化的思维本身就是平庸的。大众心理学开山之作——1895年法国人~~写的《乌合之众》,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恰恰是群体排斥异议的特性,为冷门提供了机会。

因为你的做法一旦能够挑战权威、挑战大众的常规思维;最初你会被挑战、被瞧不起、同时也被关注!同时一旦你能够最终做好它,你将在大众和行业权威注视的目光下,以黑马姿态跃然而起。这个时候你开始赢得尊重、争取部分大众的支持。

激励了上百万印度人民以非暴力抵抗运动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的圣雄“甘地”,它所倡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一种抵抗方式。正如他所说“他们先是无视你,再来是嘲笑你,接着他们与你战斗,最后你赢了”。

同时冷门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这就是冷门的威力,这也是“甘地”得以名垂千古的原因。如果你一旦选择了在冷门领域坚持创业的企业,那么恭喜你,作为伯乐,你的眼光有了独到之处,同时你的马,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千里马。

也许你会问,如何鉴别冷门?

其实这并不难,去到你有兴趣的行业或者领域,从行业杂志、期刊和主流媒体上去挖掘行业的主流走向,那么如果你有发现某个公司并没有强势品牌,却在跟风主流做法,则主动放弃;如果你看到它的做法与主流做法相背离,并且很坚定,那么恭喜你找到冷门企业。

选择一个有坚定信念的老板

选择一个好的老板,谁都知道其重要性,人品、气场、信念、愿景等都很重要,关于这一点,要看每个人的感觉。无论最初谁面试你,请你一定要求自己在最终做决定去到这家公司之前,要见一见公司的老板。

你可以告诉他们的HR,因为你需要对自己的这份选择更谨慎和更负责任。如果因为这个要求而拒绝你的公司,那么你也爽快地把他们从你的择业清单上删除吧!

因为他们既不尊重人才,也不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我相信你的这个要求,会让那些同意让你见他的老板们的公司对你刮目相看。认为你是一个有主见的有想法的人。面见老板,你重点看老板如何在你面前讲解他(她)的这份事业,他面对过什么质疑,为什么能坚持冷门?他是想打造一个品牌还是只是在做一个生意?这一点也是你需要区分的。当今是品牌的时代,你需要追随自己内心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伯乐   伯乐相马   人才   大众   千里马   冷门   职业生涯   思维   老板   领域   热门   简单   品牌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