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加税时代”来了!国策的2020之变…

文/刘晓博

种种迹象显示,国家对楼市、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基本策略,在最近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对楼市加税,以支持实体经济减税、让股市保持长牛。

这一变化堪称“国策的2020之变”,其背后是国家力推“国内大循环”的决心,或者说是国家未来20年基本战略的转变。

对楼市加税的信号,是7月15日率先由深圳的“新8条”传递出来的。

今年以来深圳楼市上涨比较明显,尤其是深圳的西部几个区,甚至出现了大幅跳涨的走势。

最终迫使深圳祭出了史无前例的大招,比如彻底封杀了随迁老人的购房权,基本封杀了离婚买房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了二套房首付,落户买房要附加3年社保等等。

其中还有一个做法特别引人注目: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

深圳宣布楼市新政几天之后,韩正副总理主持的房地产座谈会也传出消息:“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很明显,就是要对房地产加税。

随后,无锡和沈阳的楼市新政陆续出台,都跟深圳一样有“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这一条。

为什么要对房地产加税?

因为缺钱!

大家都知道,疫情之前国家就开始对小微企业减税,2019年减税降费超过了2万亿。新冠疫情之后经济更差,减税力度更大,全年肯定会超过2.5万亿。

楼市:“加税时代”来了!国策的2020之变…

上图是2020年1到7月国家的一般预算收入情况。可以看出,同比下降了8.7%,很多税种的收入都大幅下降。

一方面是政府减税降费、收入大减,另一方面是必须加大投入稳增长、保民生。这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来解决?除了增加赤字、增发地方债、国债之外,就要想办法增收。

减税降费的同时,如何增收?是否存在矛盾?至少在今年7月之前,国家没有想明白。

但是现在,国家想明白了:局部加税是有可能的。

既然这么多资金非要进入楼市,怎么赶都不进股市,那么就对它们加税。

“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就是一个尝试。未来,还会有一系列的针对楼市的加税政策公布。

也就是说,国家用加税来替换之前的“行政手段调控”(5限)。

行政手段调控,也就是限贷、限购、限价、限售、限商等,这些调控措施固然有用,但只是展示了政策威力而已,没有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把行政手段换成经济手段,岂不是可以变成钱?

有了钱,岂不是可以解决很多难题?

想想看,最近刚刚曝出的“贵州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5亿元”的新闻。这肯定不孤例,中西部、东北等地的四五线城市财政压力巨大,是普遍的。

怎样拯救中西部、东北地区中小城市的财政?中央开通了财政支援直达通道,两会宣布的资金支持是2万亿。也就是说,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直达基层政府,防止省和地级市的截留。

所谓转移支付,就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上交给中央的部分财政收入,通过中央拨付给中西部。

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有大量热钱涌动着、哭着喊着要进入楼市。与其限制他们,不如让他们交重税,来支援国家建设!

这就是思路之变!

前几天,人大还通过了“契税法”,明确契税的税率是3%到5%。这看起来跟契税条例一样,但其实还是预留了一个加税的渠道。因为未来契税减免的难度增加了,程序变得复杂了。

我们都知道,目前买房的时候契税一般是1%、1.5%,最多3%。但未来是可以到5%的。根据房地产座谈会“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的精神,很有可能明年就有城市宣布:买2套房或者2套房的,契税4%或者5%。

当然还有房地产税。

以前,一般预测房地产税立法还要漫长的时间,但按照目前的“国策之变”,立法或许会在2021年提速。

而且在北上深等房价超高、住房矛盾比较尖锐的城市,可能还会学习新加坡、韩国,出台累进制、惩罚性的房地产税。

不过对于大部分中小城市来说,房地产较大概率还是比较温和的,不会比水电费更贵。原因很简单,国家要启动内需,老百姓手里要有钱才行。

所谓房地产的加税,其实还是针对少数人的,比如买多套房的、频繁交易的。如果你的房子不多、交易不频繁,税负不会有明显增加。

在对楼市加税的同时,对实体经济减税、让利一直在进行。今年减税降费会超过2.5万亿,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让利1.5万亿,这就是4万亿。

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国家还有特别的优惠政策。

此外,国家还希望股市保持长牛。

我们都知道,美国股市就是长牛,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涨,牛市走了超过10年。

但A股历来牛短熊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股市逆向淘汰,把代表新经济的企业都挤出去了,比如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无不远走他乡上市。此外,这个市场对骗子的惩罚力度太弱,基本上是罚酒三杯。

对骗子宽松的股市,对投资者必然是残酷的。

对投资者残酷的资本市场,对国家是没有什么用的,基本上是个累赘。

近年来股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全面的改革。希望通过重建制度、重建信用、留住创新企业等大招,来开启印股票的时代,以推动中国融资方式的变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领导再次对市场喊话,无非是两个意思:1、抑制楼市;2、唱好股市。

比如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随着改革和开放,长期困扰我们股市的“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则表示,要严格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看到了吗?国家抑制楼市、启动股市的政策导向是多么明显。

至于A股是否走出了“牛短熊长”的魔咒,还需要实践去检验,需要时间来证明。

短期看,美国大选遏制了行情的全面展开。估计从大选投票前夕开始,A股有可能再次走强,并在大选之后创出新高,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明年春节之后会怎样,就看不太清楚了。

毕竟,大扩容和注册制,还让股市估值走低的。

让楼市多交税,以支持对实体经济的减税,支持收缩型城市的财政,引导资金流入股市,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策。

那么楼市的投资价值是否失去了?当然不是,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的大城市,以及其都市圈,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是优秀的防御型资产。

至于股市,仍然风高浪急,是大多数散户的伤心地,至少未来10年仍然是这样。不信,你就进去试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楼市   契税   国策   深圳   增值税   套房   实体   股市   手段   财政   资金   未来   国家   时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