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近日,一则执法人员查处校外培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视频中,执法人员又是飞脚踹门又是多次掐脖

把一旁看着的孩子都吓得目瞪口呆

这难道又是一起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吗?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据小编了解,当地因疫情防控要求

所有教培机构、网吧、酒吧等场所暂停营业

执法人员当天上午已经对该补习班进行了处理

负责人贾某某也当场承诺关闭

但下午再次接到举报,反映学生还在同一场所集中补课

执法人员再次上门后敲门十余分钟,贾某某不开门反而将门反锁

事后,贾某某表示,“我知道防控的必要,是我不对在先。”

纵观整件事,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确实存在简单、急躁、不规范的问题

但似乎违规补习人员的问题更为严重

在当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密闭环境内组织补课

这要是出现意外,那又将形成一条新的传播链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补习老师贾某某表示听到有防疫人员进入补课班他很害怕

心存侥幸想着与学生们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发现

于是将教室门反锁

“我也觉得很抱歉,我不应该在防疫期间开设补课班,也不该锁门逃避。”

他还称7月25日开始停了一周

但是因为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加上家长催促,就又复工了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其实即便不是在疫情时期,贾某某这种校外补习英语的行为也涉嫌违规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目前该《意见》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开始试点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双减”指的是学生在学校要减轻课业负担

在校外要减轻培训负担

咱们主要来聊聊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文件很长,小编总结了几点

1、不再审批新学科类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现有机构全部改为“非盈利性”

2、严禁机构资本化运作,所有资本操作全部禁止,现有的清理整治

3、严禁超前教学、严禁“音体美”机构教“语数外”

4、学科类课程时间,不许安排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

5、线上课程:每节课不超过30分钟,不许安排在晚上9点以后

6、机构不能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工具

7、严禁聘请境外的外籍人员上课

8、培训机构不能打广告了,至少不能在主流平台大肆打

9、不得展开面向学龄前孩子的线上、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我滴个乖乖,这也太严了吧

这样那些K12教育机构能活?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这并不是小编杞人忧天

首先趁着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红利期

很多K12教育机构得到了飞速的成长,融资拿到手软

头部机构基本都已经上市

这不符合政策中的严禁资本化运作条款

另外K12机构广告打得飞起,各类“搜题”工具层出不穷

也是政策严令禁止的

而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小编的猜测

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后

线上教育领域三巨头好未来、新东方、高途股价断崖式下跌

仅仅7月24日一天

好未来股价暴跌70.47%,盘中一度触发熔断

高途跌63.36%,新东方跌54.22%

3家公司市值一天内蒸发近1100亿元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随着业务无法开展而来的是大规模裁员

据了解,头部品牌高途、掌门、大力等机构裁员规模都达到10000人以上

各类中小型K12机构更是哀嚎遍野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双减”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向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发出倡议

倡议指出:全体校外培训机构要深刻认识“双减”重大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校外培训定位,加快转型成为有益补充

坚持证照齐全合法经营,健全规章制度提升水平

遵守价格管理确保质量,充分体现公益普惠属性

杜绝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随后,全国各大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响应

新东方、好未来、作业帮等一百多家大型校外培训机构第一时间参加联署

一时间,“转型”成为了各大教育机构的关键词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针对机构转型中面临的困难

起草了相关的行业指导意见

并建立了法律援助机制,为有需要的机构提供支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指出:

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和‘停’是大势所趋

此前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

可以做平时的学科教育,周末和假期的素质教育

实行“混合业态”发展模式

同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也是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选择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政策发布后,社交平台上,被裁老师、师范学校毕业生在为前途担忧

家长在为孩子的学业下滑担忧

这样看下来,“双减”新政似乎只是引起了一堆抱怨

那么政策出台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谁呢?

答案很简单,为了孩子!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现在的孩子可真是太可怜了

小编有个小侄子,刚刚小学3年级

每天写作业就要写到凌晨

也不全是因为学校留的作业太多

而是因为每天下课后小侄子要去补习英语和奥数

求求大家了,放过孩子吧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还记得《小舍得》热播的时候

演员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因为“鸡娃”屡次被骂上热搜

但事情换到我们身上,我们又一次次地拿“爱”束缚着孩子

逼着孩子不辞辛劳地往前冲

“双减”政策落地半个月:学生开心 家长忧心 教育机构死心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保障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就是保护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同时,没有了学科类补习机构

可以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更加纯粹和公平

当然,取消了校外培训,有能力的家庭还是可以请私教1对1补习

但我们不能因为无法达成绝对的公平就不向着公平的方向前进

任何政策都会伴随着争议

但教育问题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

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支持“双减”!

搜索“行信通”了解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新东方   政策   作业   侄子   忧心   校外   疫情   中国   民办教育   学科   负担   公平   资本   家长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