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讲了"大企业病"的经典案例

《大决战》在央视火热播出,很多人看了,肯定会跳出剧情,思索国军的失败原因,对当今大企业管理有没有警示意义。

1945年的东北,非同一般,东北地区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到1945年时,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占了全中国的85%,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整个日本的经济总量。

1945年秋,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颇为奇特的一幕,美军源源不断地将国民党军队从西南运到华北和东北,轮舰的汽笛声与飞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秦皇岛的码头人声鼎沸。这是有史以来美国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空中运兵,当时东北的老百姓也认为国军是“正统”,对解放军并不认可。在东北,当时国民党可谓“天时地利与人和”,可谓“强大”。

然而,面对如此好的优势,国军为什么最后败给势单力薄的解放军呢?

如果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解释这一切,“大企业病”失败的最典型的例子。那时候的国民党军队,确实家大业大,规章制度很多,管理规范,军队将领个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战功赫赫,很有“大企业集团”的样子。

大企业集团虽大,但是患上了“大企业病”,再强大的集团,也陷入泥潭,寸步难行。国民党军队只有"内耗”,没有战斗力,被解放军干掉,也是合情合理:

1、人事遴选庸才。

国民党军队军官晋升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对蒋介石的忠诚,庸才太多,看起来高大威武,实际上是不堪一击,企业再庞大,只不过浪费更多的资源罢了,企业在市场上如果不是处于“垄断地位”,一旦有竞争对手,轻轻一击就会倒掉。

2、鸡毛蒜皮定律。

国民党蒋介石和官僚体系都把人事安排以及内部牵制作为最主要工作,鸡毛蒜皮事情占据了国民党太多精力,有时候不得不让蒋介石亲自出面,平衡各个派系的斗争和利益,这样的企业集团,把大部分时间都在用来一本正经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开会讨论的很少是有关企业价值提升的研发、和市场的事情,大家热衷讨论的往往是“不上台面”的事情,效率自然就可以忽略。

3、冗员增加原理。

在《大决战》中,很少涉及表现国民党军队冗员问题,但是我们从电视剧画面中,可以看到军官带领的随员相当庞大,一叶知秋,“非战斗人员”多,其实就是企业冗员多的表现。

在大企业,冗员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员太多,“十羊九牧”,机关领导排队成行,领导开会,会议上坐满,办公楼高大豪华,里面的人,个个都有官位,一个文件走几天,效率很低。战机稍纵即逝,等到文件走完了,市场已经被占领了。

4、无效率系数越来越大。

企业和军队一样,讲求效率,国民党军队在塔山战役中,竟然“休战一天”,为了等待“嫡系”,无效率系数实在太大。

我们一些大企业集团,无效率系数也是惊人,一个办事员就可“熔断”一个市场运作流程,假如一个流程有好几个熔断,市场 最终送给对手也毫不奇怪。

5、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

在《大决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办公场所都十分豪华,军官的办公环境也十分优雅,生活条件也十分优渥。

现在企业办公大楼人们都喜欢在一些城市,建筑也喜欢成为当地“地标”,豪华的办公场所,只能让企业越来越脱离“一线”,让听到炮火的人进行决策,但决策的人都在一线城市的豪华办公室里,效率能高吗?决策能正确吗?


6、部门墙严重,各派系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缺少协同作战,最终是一盘散沙。

在《大决战》中,国民党军队,实力自保,蒋介石也调遣不同,甚至需要蒋介石苦苦哀求,最终也不能齐心协力。

企业中,部门之间,相互不服,政令不通,相互“看笑话”,“补位管理”难以实现,大企业焉能快速行动,分明就是“老牛拉破车”。

看了《大决战》,觉得华为所作所为,更像当年的解放军以及指挥机关,他们随时关注“大企业病”,及时打掉企业部门墙,以及不断让人才流动,具有战斗力,华为的特性和当年的解放军还真有那么一点“精神相通”,所以华为才是一个善于战斗的集团。

《大决战》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战斗故事,更是企业管理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东北地区   冗员   华为   国军   企业   鸡毛蒜皮   军官   系数   蒋介石   国民党   解放军   企业集团   效率   豪华   案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