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于和伟让林彪有了“灵魂”

《大决战》:于和伟让林彪有了“灵魂”

电视剧《大决战》人物很多,主要人物都表演很精彩,饰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演员,都是最好的,也是大家最认可的演员,他们的表现,依然精彩,观众觉得已经很好,所以难有“惊喜”。

《大决战》两位饰演蒋介石和林彪的,给人以不同诠释,让人感觉不一样,也有点“惊喜”,既有“老面孔”稳住,又有“新角色”创新和突破,让电视剧获得好评如潮,这也是导演高希希的“手腕”吧。

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得到了一致好评,不是凭形象多么酷似,也不是凭“张力”多么有穿透感,而是“死死”卡住林彪“算计”的特点,让整个林彪,不再是过去的“脸谱化”如喜怒不形于色、一出场就是面无表情、面孔永远波澜不惊等观众熟知的形象,而是“走一步算两步”的不打无把握之帐的形象,可谓入木三分,抓到骨髓。

于和伟最为出彩的角色就是《觉醒年代》的陈独秀,大家都觉得“传神”。陈独秀不是一般的文人,鲁迅先生说他身上带了点匪气,狂放不羁,激昂亢奋。于和伟很好地演绎了这个特性,给人一种先知先觉、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慷慨激昂的“斗士”形象,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暂时无人能及。

《大决战》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应该来说,也是一种“创新”,并没有简单复制和模仿。

于和伟并没有直接照搬老戏骨的演绎模式,而是从中借鉴,领悟到了林彪的与众不同,在解放军将星如云中的“与众不同”,于和伟在塑造林彪的时候 和塑造陈独秀“系出同门”,抓住林彪的“内核”和“特质”,然后适当演绎,这也是老戏骨的“套路”吧。

竟林彪当时的外号是“大姑娘”,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与人沟通,也就是说于和伟平时要诠释出角色的内敛,总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感觉,如果永远照着这样的角色演下去,没有适当的张力,林彪这个角色还是形式化了,太过沉闷了。而当战事已起之时,于和伟表现林彪的犹豫不决,并没有永远都是“静坐苦思”,“林彪打靶这个梗”就设计得很好。在难以抉择的时候,林彪不吃饭,也不思考,走出军帐,带领一帮人去打靶,结果连打几次都是“零环”,于和伟就是通过这种场景,反映他内心的迟疑和无法抉择。

林彪打锦州,最能反映林彪的性格特点。

毛主席和中央已经做出了攻打锦州的大决策,这也是从全局宏观决策,这样的决策,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明白真实的战略意图和“画龙点睛”的高超之处。林彪有个作战习惯和自己的特质,也就是林彪不同于其他将领,他喜欢算计,每次战斗之前都会精打细算,力求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他不同于陈毅,浪漫情怀多一点,也不同于许世友,有了战略方针,猛打猛冲,林彪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一位战略家,所以对于攻打锦州这样的大仗,林彪已经想到了会血流成河,而回撤长春,则可以避免这样巨大的人员伤亡。

于和伟在饰演林彪在锦州战役中,从坚决不同意,敢于犯上,再到后来犹豫不决,以及下定决心攻打锦州,以及最后必胜,喊出:“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结果”以及“我们没有退路,否则,我也会被杀头”的少有的“冲动”和“豪迈”,这是林彪有意见当面提,一旦决策,坚决贯彻执行的性格特点。

《大决战》中于和伟也紧紧抓住林彪的犹豫不决,狠下功夫,做足了功课,凭借精湛的演技把这些特点都一一展现了出来,让观众追剧的同时甚至可以完全忘了他的演员于和伟,相信他就是历史上的林彪。

他以自己的演绎,给角色赋予了新的内容,让观众觉得林彪就在眼前,那么真实,呼之欲出。于和伟没有完全按照林彪特点进行演绎,适当进行了“张力表演”,让林彪也“冲动一回”,这样林彪的形象更饱满,同时让角色拥有了灵魂。

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让人心服口服,代入感非常强,而首次饰演林彪,同样也十分精彩,抓住了人物内心的灵魂,整个林彪人物形象也就活了。


《大决战》:于和伟让林彪有了“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周恩来   锦州   大兵团   作战   不同于   犹豫不决   伤亡   特质   与众不同   观众   演员   角色   灵魂   形象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