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水赋》走红了,洛阳还只能躲在观众席中,鼓掌叫好

《洛神水赋》走红了,洛阳还只能躲在观众席中,鼓掌叫好


澎湃新闻的特约评论员 张丰 《《洛神水赋》走红后 河南第二大城市如何出圈?》 一文,确实写出了洛阳的无奈和疑惑,写得确实挺有深度的:

1、“中国人谁不知道洛阳呢?但人们知道的洛阳,是那个“历史中的城市”;现实中的洛阳,2020年GDP排在全国城市第45位,并不特别显眼。它想要重拾自己遗落的王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2、“对洛阳人而言,对历史的追忆有着双重味道:一方面,它让人自豪;另一方面,对照现实,多少让人感到一丝落寞。”

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飞速发展30年,已经到了从硬件建设到文化引领的阶段,未来一个城市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一定是它独特的文化。 ”

洛阳的境遇和东北老基地有点像,或者说是东北发展遭遇困境的“复制”。老工业、大国企、这些既是洛阳的荣耀也是洛阳的包袱,人们已经习惯工作到“国企”或者当“公务员”,思想确实已经“陈旧”了,况且由于地处河南高考大省,升学压力巨大 ,很多科研单位为了避免子女升学进入“血拼”阶段,都纷纷“舍弃”洛阳,洛阳过去引以为豪的“高科技高地”也日渐没落,很多留下的科技单位都在悄悄私下“谋划”着“出走”。

在洛阳,最火的产业几乎已经公开化了,“为了高考,移民天津”。

到过北上广深的人,都会发现这些城市到处都是年轻人,这样的城市才有活力,才有可能“出彩”。洛阳一方面高科技单位奔走他乡,另一方面洛阳高考的学子也往往选择北上广,洛阳本地的大学毕业生也往往告别洛阳,把洛阳当做“第二故乡”。一个地方没有年轻人,没有大学生,这个城市“想出圈”有点难。

“洛阳如何出圈”,其实是一个“大饼”,看起来十分诱人,但离我们总有三米远,仿佛看得见但是总是“摸不着”。

澎湃新闻的特约评论员把洛阳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洛阳独特文化”上,也有人把洛阳的发展定位在“旅游”上,还有人希望重振“洛阳制造”上。相比之下,张丰文章的建议,可能最具有“愿景”性,但远水不解近渴。

洛阳的振兴注定是要靠自己想办法,合肥为了京东方,甚至推迟修地铁,这是我们的榜样。文化吸引,文化振兴,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中国还没有一个城市不是靠产业而是靠文化兴盛的,所以澎湃新闻虽然关注了洛阳,给洛阳把脉,提出的问题也十分准确,但是所开之“药”还是一副“保健药”。

洛阳的振兴,其实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许要等待未来一个新的“风口”,目前的洛阳和其他兄弟三四线城市一样,房地产依然是最强劲的支柱产业。

《洛神水赋》走红了,洛阳还只能躲在观众中,鼓掌叫好。洛阳自己遗落的王冠,依然还在洛阳的“历史博物馆”中,很多洛阳人已经忘记那顶曾经属于自己的王冠了。

《洛神水赋》只是一个艺术视频,洛阳还是现实的洛阳,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已经“落后”,不过,现在的洛阳已经走出低谷,前景还是美好的,但是想“出圈”,很多洛阳人 ,已经过了“梦醒时分”,洛阳人还是很现实的。

好在洛阳人乐观、豁达,洛阳城市这些年也有旧貌换新颜的变化,洛阳还是会向前的。

《洛神水赋》虽然从创意到制作,洛阳只是观众,但它依然让人们重新关注洛阳,她也宣传了洛阳,很有现实意义,很棒。

《洛神水赋》走红了,洛阳还只能躲在观众席中,鼓掌叫好

《洛神水赋》走红了,洛阳还只能躲在观众席中,鼓掌叫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洛神   洛阳   京东方   历史博物馆   观众席   王冠   高科技   评论员   河南   澎湃   国企   中国   确实   现实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