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上)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上)

4-2-5 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苏联迅速重新崛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中国革命成功,新中国诞生,东欧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强大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

东方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互相对立,形成冷战对峙局面。由于双方都有了足以摧毁地球的核武器,因此都不敢直接开战。二战结束后几十年没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雷霆万钧的压力下,西方阵营为了维护市场自由的国际大环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存续与发展,必须采行以抵制东方阵营势力为主旨的另类军事战略。

该期间,美国建立了以“威慑和遏制”为主的全球军事战略,以求阻止所谓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其中包括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等。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以及一系列新的作战思想。

正如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所说:“西方战后时期的大战略一直是建立在遏制理论基础上的,即:挫败苏联的扩张目标,以期使苏联有朝一日不得不面向其内部的种种矛盾。”遏制战略符合美国和西方阵营的最大利益。

“威慑和遏制”战略,已然抹去了扩张疆土、角逐殖民地的旧日帝国主义特色。现代化全球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一种通过金融和商贸获得最大效益的机制,那种备受诅咒的武力占领殖民地直接盘剥的经营方式已告过时,时势迫使西方列强纷纷放弃殖民主义陈规,转而培植新兴独立国家纳入西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轨道。

最早在1946初提出和系统阐述遏制战略理论(Policy of Containment)的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1904 - 2005),被称为“美国杰出的战略家”和“美国最有思想的外交家”。他以为,美国对苏政策“最主要的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他声称,“美国以足够的资源和力量,对苏联政权遏制十至十五年,将迫使苏联的行为比近年所为更加‘温和与明智’,从而导致苏联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软化。”

1950年4月,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杜鲁门的指示下制定了一份文件---美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文件),对遏制战略的时代背景,主要目标、手段、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关于提出遏制战略的时代背景,文件认为,全球均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美苏两大国现在控制全球,并处于对立状态。文件强调,过去35年中,世界经历了两次全球战争,目睹了两次重大革命——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也看见了奥托曼、奥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五个帝国的崩溃,以及英、法两大帝国体系的衰落。现在世界正在形成美苏“两大中心”。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核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

关于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文件以美国宪法序言中关于“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争取自由幸福”的一段话,作为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为此,美国表示决心在全世界反对苏联,并称这就是决心为美国社会制度的“生存和繁荣创造条件”,决心“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

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结构。NSC68文件指出,美国的全球战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力图发展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健全的国际共同体”;二是遏制苏联的体系。这两个部分“紧密相关,而且相互作用”。该文件强调,在一个两极化的世界上,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比自己拥有实力更为重要。为建立遏制苏联的国际体系,该文件强调要大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把其他国家吸引到美国方面来。盟国的力量是美国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加强同盟国的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盟国的潜在力量,“汇集到美国的力量之中”。

为了实施遏制战略并实现其目标,NSC68还明确提出了一套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在内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具有长远影响的措施之一是提出了“威慑战略”。

文件分析了美苏双方的核态势和核政策,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即如果到1954年苏联拥有热核武器,一旦战争爆发,苏联人肯定会使用核武器。认为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且互不信任,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美国只注意“进行防御战争”,而且只在“遭到直接进攻”的情况下才使用核武器,那苏联就会对美方发动“突然袭击”,或进行“蚕食侵略”。(待续)

2011年09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美国   俄国   乔治   苏联   战略   盟国   核武器   冷战   阵营   利器   时期   力量   战争   目标   美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