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下)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下)

4-2-5 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

(接上)1950年4月,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在杜鲁门的指示下制定了一份文件---美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文件),对遏制战略的时代背景,主要目标、手段、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关于提出遏制战略的时代背景,文件认为,全球均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美苏两大国现在控制全球,并处于对立状态。文件强调,过去35年中,世界经历了两次全球战争,目睹了两次重大革命——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也看见了奥托曼、奥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五个帝国的崩溃,以及英、法两大帝国体系的衰落。现在世界正在形成美苏“两大中心”。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核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

关于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文件以美国宪法序言中关于“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争取自由幸福”的一段话,作为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为此,美国表示决心在全世界反对苏联,并称这就是决心为美国社会制度的“生存和繁荣创造条件”,决心“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

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结构。NSC68文件指出,美国的全球战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力图发展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健全的国际共同体”;二是遏制苏联的体系。这两个部分“紧密相关,而且相互作用”。该文件强调,在一个两极化的世界上,发展一个“健全的国际共同体”,比自己拥有实力更为重要。为建立遏制苏联的国际体系,该文件强调要大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把其他国家吸引到美国方面来。盟国的力量是美国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加强同盟国的关系,必须采取措施将盟国的潜在力量,“汇集到美国的力量之中”。

为了实施遏制战略并实现其目标,NSC68还明确提出了一套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在内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具有长远影响的措施之一是提出了“威慑战略”。

文件分析了美苏双方的核态势和核政策,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判断,即如果到1954年苏联拥有热核武器,一旦战争爆发,苏联人肯定会使用核武器。认为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而且互不信任,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美国只注意“进行防御战争”,而且只在“遭到直接进攻”的情况下才使用核武器,那苏联就会对美方发动“突然袭击”,或进行“蚕食侵略”。

为了应付这种局面,该文件提出了“威慑”概念,声称只有当美国拥有压倒性的核优势并掌握制空权时,苏联才会被威慑住,并不敢使用其核武器。美国对苏联施加的唯一威慑是使苏联确信,美国会在任何它不能控制其局面的关键问题上,发动毁灭性的全球战争。该文件强调,应全面发展美国的军事力量。一方面要增强美国的核力量,以确保核报复的有效性;同时大力增强海陆空三军力量、增强防空能力、实施平民防御计划,以使美国在军事上不过于依赖核武器。该文件认为只有在军事准备上达到这种水平,才能避免陷入要么投降,要么发动全球战争的“非常糟糕的”境地。

NSC68文件排除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认为这会被苏联视为“软弱”、被盟友视为是“抛弃他们”,而且苏联也不一定会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政策。

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世界地位的这种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 NSC68文件声称,世界既面临苏联的威胁,也面临着秩序如此的混乱不堪。“这样的事实”和美国“自身的利益”,要求美国“肩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而且美国“作为自由世界实力中心”,有责任将“自由世界”的能力和资源纳入遏制计划之中,以“创造一种苏联被迫适应的环境,挫败克里姆林官主宰世界的图谋”。

总之,文件认为,“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真正的战争”,美国需要“投入所有的创造性,作出牺牲,并团结一致”,才能达成国家的目标。

可以说NSC68文件是美国自五十年代以来发动“冷战”的纲领性文件,是遏制战略的最完整、系统、明确的表述。美国正是根据该文件阐述的原则,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核工业,全面开展军备竞赛,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组织军事集团,干预他国内政,并介入或发动一次又一次局部战争,深刻影响了世界局势。

这种军事战略代价不菲,成效可谓成败参半。

例如1950至1953年,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美国付出五万四千余军人生命的代价,得以维持了北纬38度的原定分界线。

又如1962年发生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美国曾四次动过使用核弹的念头,其中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

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出于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以“保卫古巴”为名,把弹道导弹运往古巴,同年8月,美国发现了这一行动,10月22日,美国派遣航空母舰编队和大批舰艇封锁古巴,要求苏联迅速拆除和撤退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10月24日起,美国海军拦截并检查前往古巴的舰船;同一天,苏联在古巴的船只开始全部返回。此后苏美达成协议,苏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和轰炸机,美国则同意取消对古巴的海面封锁,并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美苏之间实现了妥协,对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个鲜明的胜利。

美国面面观:兵者凶也,国之利器:冷战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下)

图4-2-4 古巴危机中的美苏角力(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在1961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军人牺牲逾五万八千余人,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被称为冷战中的“一次热战”;但在胜算无望,国内反战浪潮高涨的压力下,不得不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却未能挽救南越政权的败亡。越战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一时间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

2011年09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美国   冷战   古巴   苏联   战略   核武器   利器   导弹   时期   力量   战争   目标   美苏   文件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