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事件经过: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网上找的图,实在拍不出这种效果,但筷子上确实有这样一层膜

不久前,我在超市买了一套竹筷子,在使用时发现上面有一层透明的漆膜,我以为这是新工艺,也没怎么太注意。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但是,使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忽然发现筷子前端的漆膜没了。

被洗掉?还是被我吃了?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赶忙去看产品说明,发现竟然没有任何的漆膜介绍,只是很笼统地写着:

“已经过防蛀、防霉处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进肚子的东西,一定要弄个明白吧。

01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筷子上这层透明的“保护膜”,能让筷子的保质期得以延长,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形开裂。

有膜的筷子表面不易被霉菌附着,很容易清洗。而没有膜的筷子会吸收水分和食物残渣,从而产生各种细菌。有时还会吸入收残留的洗涤液,然后慢慢地释放出来被我们吃进肚子里。

生产厂家在筷子表面刷上透明漆后,并不会在产品说明里详细注明用了哪种油漆。

经过一番查询之后,才知道我国没有任何厂家会专门生产这种给筷子使用的油漆。他们通常会借鉴“欧标”来生产“筷子漆”。

这个欧洲标准是用来检测玩具漆的标准。就是说儿童啃咬玩具时,不用担心上面的漆的毒性。

但即使是环保的油漆,还是会含有一定量的铅等重金属,甚至是有毒的苯系物。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更何况我们使用筷子的场景更为复杂,经常会接触到高温、高湿、高酸等环境。

还有我们的筷子可是一天用三次,一般几个月或半年左右才会更换,这些特殊的情况谁能确定“筷子漆”不会释放有毒物质呢?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一项“国标”来规范这种“筷子漆”。

按理说,“欧标”比我国最严环保标准“十环认证”还要高一些。

但是,欧洲的标准真的适用于我国吗?筷子在欧洲并不是常用餐具,他们只用刀叉。

既然使用环境不同,那么借鉴“欧标”的“筷子漆”真的能符合我国筷子的使用环境吗?

“借鉴”属于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那些花钱买来的环保标志呢?

02

市场上对筷子透明漆的称谓有这么几种:生漆、木蜡油、清漆、pu漆(聚氨酯)。

既然厂家不标注,也没有人过问,那就来推测一下筷子上面到底使用了什么“漆”吧。

1、生漆

生漆也叫大漆、国漆和土漆,属于一种天然漆。它是漆树产生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与空气接触后会变成褐色,几个小时便会凝固成漆皮。

“割一年漆,休息两年”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生漆的采集不能太频繁,如果一直割漆树的话,树皮伤口过多,漆树就会死掉。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不仅如此,漆树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当割开漆树十分钟之后,漆液才会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流量非常少。一颗漆树“受刑”十天就要休养十天。

“百里千刀一两漆”。

漆农们要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才能得到一两漆,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

“兖州厥贡漆丝” 。

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便有这种记载。说明在二千多年前生漆已经是贡品了。

生漆干燥后形成的漆膜具有很好的耐久、耐磨、耐酸、耐盐、耐有机溶剂、耐热、隔水和隔油等众多优点,并且还有不易污染,不怕虫蛀等优势

因此,生漆通常被用来处理“器具”的表面。

我国用生漆制作漆器的历史,可能远到你想不到的地步。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木胎朱漆碗

距今七千年前,在浙江余姚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它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其实,我国古代还真有在红木筷上涂生漆的制作工艺,而且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别看只是一双筷子,要制作得精美耐用,同样需要极为复杂的工艺。

首先,要进行试漆,目的是为了调节漆的干燥速度。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通常用熟桐油作为调节剂,熟桐油必须经过煮沸去浮沫成为纯净明油,才能起到调和作用。

这是因为生漆的产量实在有限,古人又发现了桐油,而桐油比生漆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因此古人常常在生漆中掺入桐油。

油和漆混合,取长补短,物尽其用,“油漆”一词就是这么产生的。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将过滤后的生漆放入木盆,室温下不停搅拌大约八个小时左右,再加入精制过的桐油调和。

然后,最重要的工序“研磨”开始,有句老话叫“一工漆八分”。可见漆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筷子的品质。

要经过多次的磨光和推光,磨去凸起、颗粒以及痕迹。再用木砥棒把显眼的地方磨得更精细,不显眼的地方磨清晰。

这些都完成之后才算“打底子”。

之后进入“揩漆”,用棉花将生漆均匀涂于筷子上,阴干后研磨。反复多次,每次涂漆都要比前一次更薄,干燥时间更长……。

用如此复杂的工艺来制作一双筷子,不仅“漆”贵,而且相当耗费时间,还需“工匠精神”。

这种筷子不可能卖几块钱一双吧。

据此推测,筷子上不可能涂的是生漆。

2、木蜡油

俗话说“南漆北蜡”,南方天气潮湿,为了保护木料,流行用生漆进行涂装,而北方气候干燥,家具多用蜂蜡来处理。

但是“南漆北蜡”并不绝对,上漆和涂蜡的做法在南北方都可以见到,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变化对木材产生影响。

木蜡油从“蜂蜡”演化而来。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蜂蜡又名黄蜡,古称“黄占”、“蜜蜡”,由负责哺育幼蜂的工蜂分泌,是建造蜂巢的原料。

蜂蜡的主要成分是酯,刚分泌出来的蜂蜡是白色透明的。经工蜂咀嚼后,变成不透明状,再被用于修建蜂巢,长期与蜂胶和花粉油混合之后,才会逐渐变为大家所熟悉的黄色。

蜂蜡的产量很低,工蜂需要摄入8份蜂蜜,才能够从腹部的蜡腺中,分泌出1份蜂蜡。所以,纯蜂蜡的价值相当于4倍以上纯蜂蜜的价格。

已是“化工时代”的今天,没什么不能用化学材料来替代。所以现在大多用混合蜡来替代蜂蜡。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混合蜡就是在蜂蜡中添加石蜡、松香等物质。通常情况下,石蜡是无毒的,但石蜡是在石油中提取,而提取过程中往往会掺杂一些重金属残留物。所以石蜡是否适用一直有争议。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木蜡油

而木蜡油的作用原理相当于桐油+蜂蜡的组合。主要成分是亚麻籽油、蓟油、向日葵油、豆油和巴西棕榈蜡,

其中油的成分能够渗透到木材内部,对木材进行滋润保养,体现出木材的天然质感与纹理;

蜡的成分能与木材纤维牢固结合,阻止水渗入木材里,增加木材表面的硬度与光滑度。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木蜡油形成的漆膜并不是全封闭的,和生漆一样能深入木材之中,经木蜡油处理过的木材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天然纹理,还可以提供一种肌肤般的触感。

而通常的油漆会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塑料漆膜,所以不论何种木材,摸起来都是冷冰冰的感觉。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使用木蜡油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健康环保及天然质感,但它仍有局限性——只适用于实木

那么竹筷子上的透明漆肯定不会是木蜡油,所以木蜡油也被排除了。

3、清漆+PU漆

根据国标GB/T 5206-2015中清漆的定义如下: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透明的涂料,就这么简单的定义。

你可能会疑问,如果这么定义,那透明的生漆或木蜡油也算透明涂料的一种,也可以叫清漆了吗。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认知。

实际上,清漆应该是指不含着色物质的化工涂料总称,泛指透明的漆。

它可以是硝基漆(NC)、聚氨酯漆(PU)、不饱和聚酯漆(PE)或水性漆等各类漆中的任意一种。

如果按溶剂类型分的话,清漆可分为油漆(最常见,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和水性漆(以水为溶剂)。

所以,所谓的清漆可以这么理解:

清漆≈透明油漆

再细延伸下,国内市场大约75%左右的木质家具使用聚氨酯漆,15%左右使用硝基漆,剩下10%左右是不饱和聚酯漆、水性漆以及木蜡油等等。

所以,清漆也可以这么理解:

清漆 ≈ 透明油漆 ≈ 透明聚氨酯漆+透明硝基漆

这么理解虽然不严谨,但这也是国内市场的现状。

清漆大概率是透明聚氨酯漆或硝基漆中的一种。

那么,聚氨酯漆就是PU漆,这里就放在一起说吧。

这两种漆都具有硬度好、丰满度好、附着力好、耐久性好、手感好等特性。

聚氨酯(PU)漆的涂层如果达到一定厚度,水和水蒸气基本上无法渗透进去。而硝基漆逊色一些。但都要好于木蜡油和生漆。

重点来了:

化工涂料类产品都必须使用有机溶剂,而石油馏出物和稀释剂是化工涂料中最常见的溶剂,它们都具有高VOC(可挥发性有机物),有气味,有毒性。

也就是说接触“清漆”这类涂料的过程中会有损健康。

那么,筷子上面的透明漆是“清漆”吗?请往下看。

03

再来说一下天然漆主要成分:

漆酚+漆酶(含氮物)+树脂胶质,

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和少量其它有机物质,而且每一种都有对应的作用。

漆酚,干了之后就是→成膜物质;

漆酶,让漆干得更快→催干剂;

树胶质,让液体更均匀→分散(溶解)剂;

其他,水分等→助剂。

化工涂料也是据此原理,靠化学合成这几种元素:

成膜物质+溶剂+助剂+颜料。

其中助剂的作用是:提高漆膜的固化速度、漆膜韧性以及附着力。起到防污、防霉、增稠的效果。

重点又来了:

竹筷子上面的透明漆真的无毒吗?以亲身经历来探寻究竟

这是我买的竹筷子后面的产品说明,第一条里面便有:已经过防蛀、防霉处理

那么,推测到这里,筷子上面的透明漆很可能便是“清漆”。

结语

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专业的结论,只是推测。这种进肚子的东西,还是谨慎些好。期待有关部门能制定出更加细致、更加严格、更加环保的标准来使我们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透明漆   漆树   生漆   蜡油   蜂蜡   桐油   竹筷   漆膜   清漆   石蜡   聚氨酯   筷子   油漆   木材   涂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